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人类主体精神终于跨越表象,以思维着的头脑逐步地展开着认知世界的漫漫历程。单一而又初级的原始思维,便随着人类主体的不同实践方式,进而发展成四种思维类型,并以这不同的方式掌握着世界,也对象化着主体思维自身。这四种类型就是马克思所说:理性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通常我们在谈论艺术思维时,只是将理性思维与之作比较,其实这是偏狭的。理性思维解决对世界的认知、艺术思维实现情感的渲泄、宗教思维探寻人生的归附,而实践—精神的思  相似文献   

3.
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孙正聿一哲学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特殊维度,而不是人类关于经验世界的某种特殊知识。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的本质特征,或者说,这是哲学区别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如神话的、常识的、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伦理的和实践的方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想是想象的一种具体形态。为了阐明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想象,有必要对各个领域中的想象略加分析与比较。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4页)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精神掌握世界有四种方式。即除了“专有的方式”(理论的掌握方式)之外,还有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方式。尽管人们掌握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 ,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 ,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 ,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 ,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 ,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 ,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方东美的哲学思想意境高远,他本理性的情操刻划意象中的世界,其生命本体论可说是一种审美价值论;他把客观认知与价值欣赏融为一体,揭示立体的认知世界;他以艺术手腕点化真理,其哲学意境正是一种"诗化意境";他所追求与阐释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儒道墨三位一体的道德精神;他强调哲学家应具宗教家的情怀,把宗教与哲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以人类认识的产生为出发点 ,通过对现代科学基础理论的哲学分析 ,可以得知人类认知的可能性在于整个世界存在着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同构映射关系 ,由此可以提出认识的同构性原理。而人类的认识机理则在于人脑这一高耗散结构自组织变异与外在世界同构对应的过程 ,即人脑系统自主进化的过程 ,整个过程是认识主体能动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理论思维、艺术精神、宗教精神、实践精神,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中华民族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站上科学发展的最高峰,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加强理论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自觉地以理论思维方式掌握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审美思维和科学、哲学、宗教思维的区别及联系任遂虎,于俊德科学体现着本体真实,哲学体现着一般规律,宗教体现着虚幻意识,文学体现着情感骚动。文学作为审美的艺术,本质特征不同于以认知和实用为目的的科学,不同于概括整体规律的哲学和信仰上帝神灵的宗教。正因...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时代是人类取得长足进步的时代.面对物质世界漫长进化历程不断呈现的新层面,人类的总体科学认知又在大量新的科学成果的簇拥下向前迈进了.这一科学进步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就是当代复杂性系统科学的出现.可以说,这也是当代自然科学理论框架最重要的结构性支点之一.我认为,人类将又一次面临新的科学理性认知的综合和概括,这是自古代直观认知、近代经验科学实证认知之后的第三级科学认知层  相似文献   

12.
世纪末的哲学面临着重建价值理想的重大课题。为了对抗虚无,当代一些思想家真诚地走上了价值重建之路,其工作可归结为四条基本道路:(1)对“实践──交往共同体”的阐释与追寻;(2)追求宗教精神的回归;(3)正义理想的建构;(4)马克思主义“人性整全”的理想。当代西方思想家们的努力富有启发性,但也存在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立足于对人与人生活世界的辩证运动的把握,因而必将成为人类自觉追求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3.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但哲学把握的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人身上,所以哲学对矛盾世界的把握,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哲学所把握的矛盾世界有两个层次:第一,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第二,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主要源于哲学对人的特殊把握方式。哲学以世界总体为对象,而世界的总体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哲学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总体的把握,又总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是“为我”的关系,然后才看作是一种为他(世界)的关系,而且为他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己。所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和认识就成了对人自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道:“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很显然,马克思在这里主要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出和说明“掌握世界的方式”这个命题的,但是这个命题蕴含着比思维方式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它既说明了人类精神在掌握世界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揭示和突出了人类精神在掌握世界过程中的能动特质。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人对世界的掌握”表现的是人同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主流美学的最大进步 ,在于看到了审美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 ;它的最大不足 ,在于没有看到审美还是现代人类与早期人类的本质区别之一。审美活动不是像实践活动那样与人类一同诞生的 ,而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 ,具有相当智力水平时才开始发生的。因此 ,审美与非审美的临界点不应表现在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的实践活动上 ,而应表现在将现代人类与早期人类区别开的智力活动上。现代人类智力活动的特点是具备了完全的抽象思维能力 ,能够形成非功利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所引起的快感不同于功利性认知方式下的快感 ,由此形成“审美”这一现代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领域。所以 ,在审美活动的生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不是实践而是人类主体的非功利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石油文艺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到的风格 ,它是石油人文化创造的一部分 ,是审美这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所创造的结晶。这也决定了它与石油文化的关系是多层面的 ,既与实践掌握方式、精神掌握方式及其结果有关 ,又与实践精神掌握方式下的多种掌握方式及其结果有关。对其创作规律、思想艺术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促进当代石油文化建设、繁荣文艺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和结果的世界观 ,神话、宗教、哲学都是它的表现形式 :神话世界是浑沌统一的世界 ,宗教是人神二分的世界 ,哲学则是主客二重化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世界。它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 ,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的不同的解释 ,它们的存在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克思宗教观的分析,阐明社会性是宗教的一大属性;在阶级社会,宗教是国家意志和社会关系的精神体现,宗教具有麻醉人民的消极作用,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又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却具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对世界的掌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活动、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即艺术主要不是属于对于世界的“精神掌握”,而是属于“精神实践掌握”,如此划定艺术的位置并进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性,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20.
宗教合法性有精神合法性与社会合法性之别,精神合法性是人们对宗教的心理认同性,这是宗教合法性的根基.从哲学、心理学和宗教自身三个角度,分别探讨宗教存在的根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化解之道.就这些角度而言,各种宗教存在皆有其深厚的合法性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完全肯定、认同宗教,只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理性并无法将宗教排挤出人类的精神体系,这是由人类理性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