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息是一个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再次降息,试图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降息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正效应,也有其负效应。论文主要就本次降息的原因,降息的正效应及如何减少负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简明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情况,分析了高校扩招对短期经济存在溢出效应,它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预期及边际消费倾向等方面分析与论证了其挤出效应确实存在,效果也明显,并且提出了减少挤出效应的途径,即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高校奖学金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来减少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与城乡居民消费:攀比效应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为检验这一结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是否适用,本文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在长期中则趋于稳定。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对经济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同时 ,利率也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 ,我国的连续几次降息 ,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一些特殊原因 ,使几次降息的效应没有显现出来。基于此 ,以及其他原因 ,要求利率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应保持不变 ,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我国房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2005年7月至2016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数据,从投资效应、财富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3个维度构建ARDL模型,以研究我国房价波动对经济增长、国民消费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短期来看,房价会通过财富效应侵蚀当期消费;经市场充分消化后,长期来看,房价会带来消费回升;房价波动与社会总投资规模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鉴于此,从强实抑虚、规范房地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双机制的非线性FAVAR模型,从贝叶斯角度出发,研究中国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对宏观经济以及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效应。利用中国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以及废气排放数据,结合贝叶斯方法进行非线性FA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发现中国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增加和减少对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等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主要环境污染因素都具有非对称影响效应。但是,高耗能能源消费增加或减少的冲击一般都是短期效应,不具有长期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实现和谐。和谐消费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和谐消费效应的研究还比较粗略。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加以研究,认为要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共生性适应维度的培育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实现良性互动,同时应树立新型的和谐消费理念,并对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的途径加以认真研究,最终使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双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静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否能使成员国实现多赢、共同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收益,这要取决于产生怎样的贸易效应.成员国国间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减让进程、贸易关系的特征、生产成本和贸易结构与第三方市场差异都是影响贸易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各个要素对贸易效应将产生不同影响.虽然贸易的波动会带来成员国利益的增加或损失,但整体来看,贸易创造居于主导.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1995—2010年天津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析,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LMDI),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实证研究,并进行情景分析,寻求天津市碳减排对策。研究发现,虽然人均GDP效应、人口效应以及能源强度效应贡献量相对较大,但结构效应对于天津碳排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对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拉动或减缓作用与低碳能源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有很强的关联性。情景分析进一步表明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开发、建设对城市和地区经济产生的效应包括土地补偿效应、消费拉动效应、投资乘数效应、人文扩散效应,以及环境生态效应.大学城经济效应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补偿效应逐步下降、趋于消失;乘数效应先升后降、缓慢消退;消费效应逐年增加、持续作用;人文效应缓慢释放、加速扩散;环境生态效应先降后升、长期释放.因此,应理性看待我国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建立科学的投融资模式,发挥大学城的文化先导作用,建立开发大学城建设的长效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