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不仅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且把它分为“优美”与“宏壮”两种审美形态。王国维之所以这样甄别审美境界、形态,之所以把真作为其“境界说”的价值核心,是因为他的“境界说”融入了现代学术视野,注入了现代性文化元素。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别,其实体现出文化心理上的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系统“境界说”,并且用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概念,本文对其中的“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从"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三个概念出发探讨了境界说,其中"境界"是"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说的,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从“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三个概念出发探讨了境界说,其中“境界”是“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说的,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5.
意境说发展至清代渐呈分化、消解之象。诗文、绘画、戏曲等艺术领域各有不同的表现。其中王夫之的肯定景对于情的独立意义,方士庶的实境、虚境说,布颜图以情景即境界,李渔的以境界说人生的思想对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及人生三境界论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与当时的实学思潮汇集在一起,从内部对中国传统的意境论起了消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亦是如此。没有一名民营企业家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横向比较研究王国维"境界说"和叔本华哲学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境界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义界.王国维"境界说"是运用叔本华"意志论"中的"人类情感"、"美的理念"、"意志的客观化"对传统艺术加以比较分析.一首诗如能够借自然物中的某个个体,体现意志在自然界中所施予的客体化结果,必定是一首体现"真景物"又同时是"合乎自然"的诗歌,形成的是一种"无我之境".意志客体化的过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重复性过程,体现这一过程的情感便是"真情感",这种拥有"真感情"的诗歌,形成的则是一种"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境界     
石鑫 《华人时刊》2020,(2):12-12
说到读书的境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国维所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然王国维只是一个清末学者,所以他的读书三境界的理论其实只是讲了做学问的几个境界,所以我更赞赏明朝著名学者王阳明所提出读书之五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老师说读书做大官,然而幼年王阳明却说:"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认为:"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第四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王阳明赞扬孟子的"四十不动心",才涵养出了孟子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通篇都是对古典词章的涵咏体察,他在谈起了做学问的经验时,提出了后来非常有名的所谓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相似文献   

10.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唐登高“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的苦难中,王国维着意于"人生之问题"的苦苦思索,为了寻求人生之"直接之慰籍",王国维以叔本华、尼采等为参照,形成了"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境"说,建构了"势力之悟"的审美价值图式;而"境界"说则是对"意境"说中"意与境浑"这一最高审美层级的审美规定,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境界”说及“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一系列美学概念或范畴。这些概念或范畴来源于王国维对中西方文艺—美学理论和中西方文艺创作实践的综合研究,无疑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涵义。但由于王国维在词话中往往采取以诗、词喻理的传统写作手法,所以基本上只是给人们提供了理解这些概念或范畴的具体例证和入门钥匙,两并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详细的界说。这样,就使得人们在分析、理解这些概念或范畴时,由于理解的角度、分析的方式不同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涉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时争论就更大了。已有的分析研究可说是各有得失,本文于此也  相似文献   

13.
面对清代词坛各派林立、词选本词论集精彩纷呈的局面,饶宗颐独具慧眼,将常州词派张氏兄弟的《词选》定为清词学论著的开篇首选,饶先生并从《词选》词史地位、论词观点及方法、编撰时地、继承者与反对者、所出现的错误等方面对张惠言的《词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评述。在词话方面,饶宗颐则选择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境界出处、尼采"血书"、"隔"与"不隔"、"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方面对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评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境"一说。饶宗颐选择的这两个评议对象看似没有必然关联,实则代表着中国传统诗学观和西方近代美学观这两种不同的论词维度,这对把握饶氏的治词方法与词论主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4.
“意境”或“境界”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其中,“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写境”与“造境”是这一范畴的重要问题,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该文考察了王国维从<文学小言>到<人间词话>再到<人间词话选>中关于"三种境界"说的历史演变,辨明他对言说对象不断调整和拓展的过程.在对王国维所引3首词原词词心词境考索的基础上,揭示它从渐修以至顿悟的逻辑关系和立足于诗人人格锻造的人文精神实质.由"三种境界"的理论内涵,可以贯通王国维构建的境界体系."三种境界"说的形成不仅与西方叔本华、尼采、康德哲学思想有关,而且它以文学话语来建立人文理论的方式,也与王国维特殊的个人"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语文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历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提出的诗的"三境"说,经宋元到明清的学者的研究,发展到晚清学者王国维集其大成.王氏创立了诗的境界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的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的创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界中最高境界相比,可见出王氏词学理论上的朦胧也是他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朦胧.  相似文献   

18.
把王国维的“境界”说当作“唯美主义”的文艺理论是一种误会。“真”与“善”也是王国维“境界”说的重要维度,这是因为,王国维的“境界”说实质上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理论,它所言述的是先验世界中的真、善、美“一体”之域。  相似文献   

19.
升庵词境说     
王国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何谓境界?王氏当然有其自身之理解。然而境界之说,历来论者甚多,尽管认识不一,但对诗词艺术中存在着某种境界,则众口无异辞。王氏论词境又云: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又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按王氏之说,无论他的侧重点何在,又无论他的特殊涵义何在,总之,他承认所谓词境,必  相似文献   

20.
"作者"、"作品"、"审美"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三个关键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人间词话》中作为"境界之魂"的"气象"范畴作以解读。"作者之气象"是要词人不仅具有真性情、雅量高致,且能"出入自如";"作品之气象"则关注文本内在之"神"及壮观之境界;"审美之气象"则崇尚"不隔"之境,言外之味的自然流露。由此,从"气象"审美的角度出发,又再次回归到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理路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