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道德意识,它不属于私德文化,已经跳出了以私人、家庭乃至乡邻为中心的道德关系,因此,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可以归之于公德范畴.现代爱国主义体现为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道德要求.这样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公德要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公德与私德 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 道德行为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道德建设要把道德环境建设和自身的伦理信仰建设结合起来。当前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包含着承接晚清—“五四”对中国缺乏公德传统反省批判的工  相似文献   

3.
道德的信仰化是社会道德对象化的前提,公民的公德信仰培育是构建和谐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公民的公德信仰状况总体呈现出积极进步的态势,公德认知较为巩固,公德情感逐渐增强,但知与行、情与意不能完全统一的情况较为突出,公德习惯还有待养成。立足公共生活经验进行生动活泼的体验性教育是公德信仰培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 ,为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必须对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与利益的道德进行重构。本文在赋予道德以新义的基础上 ,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 ,并将世界观、公德和职德以及公民意识等范畴纳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工程重新审视 ,并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在社会生活快速发展、公共空间日益扩张并且传统道德偏重私德的现实历史语境中,大学生公德教育亟需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文章提出,公德教育必须注意两个层次的问题:公德规范与德行动力,即“知”与“行”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接受公德规范与激发践行规范的精神动力,需要立足理性、情感与效益三条有效路径,并对这些路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问题出在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虽然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明,但在当代社会里又各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让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21世纪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教育研究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道德教育是21世纪德育面临的新课题。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德教育,而是与人代际道德教育相提并论的对待自然的态度教育,是改造环境价值观,塑造生态人格,提高环境道德素质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发展模式、功能和价值。就其社会目标而言,是要达到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性,就其个体目标而言,是要促使人们养成生态意识和生态人格并达到“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实行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公德严重失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道德不能对应有的市场经济道德体系补位也是重要原因。非但如此,传统道德重私德轻公德的特点还加重了公德缺失的现象。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道德是强调整体主义的,为什么会最终导致私德的泛滥?这可从儒家的重要典籍《论语》对私德和公德论述中寻找其源流。通过在澄清私德和公德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论语》中私德和公德的内容、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待孔子思想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为了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对调节人之间关系与利益的道德进行重构。本文在赋予道德以新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并将世界观、公德和职德以及公民意识等范畴纳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工程重新审视,并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10.
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关于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关系 ,强调“无私德则不能立”和“无公德则不能团” ,指出私德是公德的基础 ,公德是私德的延续和发展 ,培养良好的私德是第一要义 ,形成良好的公德是发明新道德和产生新民的前提 ,并明确提出“道德革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而环境意识的养成有赖于环境教育的实施。搞清环境教育的由来、内容和目的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步。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唤醒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2.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高校理应担负起环保教育的时代重任。针对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问题,高校应努力将环境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通过组织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而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自然环境的支撑。当代大学生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对其进行环保教育是高校的职责。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为高校环保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德育主渠道加强大学生环保道德教育,其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安全观、环境法制观、环境实践观,以促进学生环保道德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道德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道德建设的相应对策,即开展多渠道环境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环境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落实环境道德责任;推动环境道德建设的社会实践;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重点抓起。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论述了环境伦理及环境道德教育的产生,旨在表明高校教育要冲破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些界限,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改变传统伦理的思维方式,尽快完善环境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对环境道德教育地位的认识之不足 ,从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伦理学四大视角 ,对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之地位进行了再认识 ,从而全面揭示了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农村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环境道德教育滞后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必须从深化认识、努力拓展环境道德教育内容、积极探索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方法等多方面人手,加强农村环境道德教育,促进农村环境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德教育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公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追求教育方式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道德教育的实施方面,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显性与睁陛,内化与外化等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伟大使命。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高校师德建设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指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相应对策 ,认为高校师德建设应以思想建设为主 ,并辅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