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基本走向,对中国戏曲变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理论经验和创作教训。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卓越建树一道,构成了一座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除了文学创作,台静农曾在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他是一位教育家,人目之为台湾国学界的"祭酒";又是一名书法家,行草隶篆,无不精妙;还是古典文学研究者,重要著作论断创新,精微独到。目前学界对其关注,仍多是其早期小说创作、与"五四"巨子的关系、书艺成就及教育实绩,对其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戏曲小说研究的重视和利用程度皆不够。本文即以此为关照对象,为台氏戏曲小说研究著述辑目,梳理他学术方法的内在理路,总结其谨严质实学风的成因及对当下研究之启示。  相似文献   

3.
郭英德 《学术研究》2008,5(3):123-130
本文以明清蒙学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作为主要对象,从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蒙学读物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其伦理内涵也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文人戏曲家"寓义于事"或"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了独特的戏曲之道.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八股教育所形成的文学思维方式与戏曲叙述的生成有直接关系,八股文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为戏曲的长篇叙事结构所借鉴,而其"代圣人立言"的文体特征造就了戏曲叙述的深层结构.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文词派戏曲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是"以时文为南曲"的产物,更进一步看,则与戏曲家早年接受的蒙学教育有关,传统蒙学教材大都是整齐、对偶、押韵的诗歌,这种诗歌教育对戏曲语言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总之,明清文人士子经由特定的文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成为戏曲文学生成的催化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戏曲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该门艺术的基本功。其中,"做"、"打"均与武术有着直接关系,"武戏"的形成更是离不开武术。传统戏曲的早期形态——傩舞、百戏均受到武术的影响。由唐代至明朝,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上也借鉴了武术的格斗技法。由于传统戏曲在表情达意上的直观性,使之不仅能天然地吸纳武术动作,而且还能补充戏曲表现手法,推动戏剧情节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河南郑州举行首届中国古代戏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成立大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古代戏曲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一百五十余人。这次会议是一年前开始筹备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河南省文学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会议得到各省学术界及戏曲爱好者的热情支持。 会议分两阶段举行。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举行中国古代戏曲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戏曲作品中的李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李白及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原典之后的影响研究。李白的影响非止一端,戏曲文学的叙事技巧带来了较之传统诗文的表现更为汪洋恣肆的故事流传,戏曲作品受到审美创造者和接受群体———读者(听众)的制约也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时代意识。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李白题材作品全面系统的考证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渊源变化,反映出李白形象在后世的流传特点,从而揭示中国文化中李白接受史的内涵构成。  相似文献   

7.
潘林紫  冯彩媚 《学术论坛》2012,35(4):180-184
文章通过对广西戏曲音乐文字史料和曲谱史料的现状概述及分析,提出立足文字史料和曲谱史料进行广西戏曲音乐历史研究的基础模式,并阐述了研究方法、研究专题、研究意义等研究的基本要素和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30年代,邵茗生在《剧学月刊》发表了大量功底扎实、视角独特的戏曲研究论文,引起学界关注。他的音乐史、舞蹈史系列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时研究的趋向。邵茗生对戏曲研究的新的路径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若干局限,难以给人留下整体的印象和深刻的回味,这也是他较少为戏曲主流研究视野所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慧 《东岳论丛》2012,33(12):186-188
中国传统戏曲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变革中走向式微,其艺术精神遭到误读甚至误解.和话剧讲求故事叙事与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相比,传统戏曲以“歌舞表演故事”,诗歌、音乐和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独特性和它们各自独立的审美存在使得戏曲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传统戏曲的文学性和故事性与戏曲自身音乐、舞蹈的审美并重,甚至后者超过前者,这是传统戏曲艺术精神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晓兰 《殷都学刊》2013,34(2):59-63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学术大师,他不但在戏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也是戏曲“尊体论”的有力推动者,他借用西方之文学观点,论证戏曲为“真正之文学”,戏曲家为“专门之诗人”,并将元曲视为“一代之文学”,使之获得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地位.同时他全方位研究戏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旧曲学的集大成者和新曲学的开山者.王国维通过以上角度不遗余力地推尊曲体,使得戏曲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品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11.
泉州戏曲,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系闽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同仁考证文献,追溯源委,并不局限于南戏本体的研究,而将其置于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宗教、教育、音乐等领域来探讨,产生一批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台湾戏曲学界也掀起一股研究泉州戏曲的热潮,尤其是一大批硕、博士论文的出现,将泉州戏曲研究推进到各个关联的文化领域,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郭建丽 《晋阳学刊》2011,(4):16-17,56
明清时期,晋商是一支有影响的商帮,足迹遍布全国。晋商在所到之处修建会馆戏楼,重金邀请家乡的戏班来演出,或携戏班随商队远行,促进了山西戏曲的对外发展,形成了商业路线和山西戏曲流传路线的"合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商路即戏路"。  相似文献   

13.
王国巍  杨经华 《殷都学刊》2007,(2):87-90,127
集句诗是勃兴于宋代的一种杂体诗,是盛行于当时文人士大夫间的一种诗学游戏。然而这种诗学游戏在明清时代,却大量越界进入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创作。这种现象曾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但从整个中国戏曲文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集句诗与戏曲的全面融合,提升了戏曲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品位,标志着民间戏曲迈向雅化、案头化的进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戏曲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变革中走向式微,其艺术精神遭到误读甚至误解.与近代在译介和学习西方戏剧基础上产生的现代话剧不同,传统戏曲并不像话剧那样单纯讲求故事叙事与真实再现社会生活,而是注重以“歌舞表演故事”.戏曲中的音乐、诗歌和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独特性和它们各自独立的审美存在使得戏曲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其中的音乐(曲)性质,在传统戏曲中占有重要和特殊的位置,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5.
王钟麒不仅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小说戏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但是他戏曲创作与发表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依据新发现文献资料,考辨王钟麒创作四种传奇的相关史实,并对王钟麒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观念之关系做一初步讨论,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与评价王钟麒及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黄霖认为,从经济生活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研究的基本路数,但过去被简单化、庸俗化了。今后的研究一是要与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各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二是要与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传播等各个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文学与经济关系的研究真正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王兆鹏认为,稿费作为一种创作目的而被追求时,能够刺激作家的创作欲望,促进文学的生产;当它作为一种额外的经济来源而补贴作家的生活时,它能够改善作家的生存条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王毅指出,中国古代的通俗小说或生动地再现官商的暴虐,或写经商者不可避免的悲剧以及对于清官、天道的幼稚幻象,淋漓着古代中国皇权经济的血腥气。张兵认为,经济生活不仅对于戏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戏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扩大戏曲的表演领域、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促进戏曲艺术水平提高、影响观众的精神生活。李桂奎认为,应加强从文本内部研究经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个体的经济生活——“财色”——对小说叙事结构的统筹与调控。  相似文献   

17.
吴晟 《学术研究》2001,(4):126-128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是新近学术热点之一。它已由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四大类体裁板块 ,即文学文体各自内部分类研究 ,扩展到文学文体与实用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研究 ,进而从文化视角来透视文体形式所积淀的深厚“意味”。我新近的研究兴趣和重点就是中国古代戏曲文体。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体 ,戏曲内部结构颇复杂 ,欲对其体制、渊源、流变等作整体描述和思考 ,需先从其局部构成因素入手 ,进行个案考察。这里只探讨联章诗或组诗与戏曲歌词承接之间的关系 ,以考察诗歌联章对戏曲歌词承接的影响。王国维有感于“元人之曲” ,…  相似文献   

18.
明代文人群体戏曲接受流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文人群体的戏曲接受随明代前期和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明前期在官方禁戏政策的约束以及儒家道统、文统观念影响下,戏曲受到文人排斥,形成了文人与戏曲相疏离的态势;明代中后期戏曲活动日益繁盛,禁戏政策趋于废弛,社会文化环境较前期相对宽松,文人群体通过以"古乐"为戏曲音律源头、以<诗经>为戏曲文学源头的理论建构,使戏曲以儒家诗文传统之支脉的形式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从而完成了对戏曲的接纳.  相似文献   

19.
晚明金陵戏曲刻印繁盛,各书坊为适应激烈的竞争,在戏曲文本的编订质量、编排形式以及广告宣传、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经营策略,并在一定范围内版片交换或租赁,表现了精明的合作意识。晚明金陵书坊施行的这些措施,拓展了戏曲文学的传播通道,扩大了戏曲印本的销量,并且加速了戏曲文学的体制规范化,提升了戏曲娱乐的社会普及化,同时也有效地保存了前代戏曲文献,为戏曲在明清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杜颖陶的戏曲研究,场上与文本并重,其对传统剧目相当熟稔,对戏曲本事、戏曲音韵、声腔剧种、舞台规制等的研究,均在近现代的戏曲研究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其论著主要见于民国时期各种报刊,建国以来又一直乏人整理,学术影响力的延伸受到很大局限,以致逐渐冷落。论文广泛搜集杜颖陶的论著,为其戏曲研究著述辑目,并着重分析杜氏戏曲研究的学术路径,揭举其治学方法对当下的启示意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