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音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又称观世音菩萨、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是中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即便在国际上观世音菩萨也有  相似文献   

2.
莊贤普     
《青岛画报》2011,(11):108-109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佛教传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  相似文献   

3.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法莲花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相似文献   

4.
诗意五台山     
印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山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化身,是释迦牟尼身旁的上首大菩萨,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所以,从汉文帝开宗,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元代诸帝、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皇帝都将五台山视为"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修寺建塔,祈福求盛,五台山也因此处处体现着皇家风范与浓浓的政治色彩。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更是趋之若鹜,求智开悟……  相似文献   

5.
莊賢普     
西方三圣,是佛教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及 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其中, 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和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代表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则代表喜舍.  相似文献   

6.
庄贤普     
西方三圣,是佛教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和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代表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则代表喜舍。阿弥陀信仰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到了中国,东晋时代开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去龙华寺观赏,见一位老太太在大殿前硬要八、九岁的外孙女向菩萨顶礼膜拜,自己还做着示范动作。年轻的妈妈也在一旁连拖带哄地要女儿学外婆样跪下磕头:“囡囡乖,磕了头菩萨保佑你。”但孩子好象并不理会长辈的一番心意,  相似文献   

8.
<正>对观音菩萨展开研究,在宗教研究界恐怕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了。这位菩萨的确太知名,对他的信仰也几乎遍及整个亚洲。在我读过有关观音菩萨的专著中,于君方教授著的《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一书,立足于细节,着眼于全面地讨论了这位菩萨从印度走向中国,并一步步中国化的历程,堪称这方面研究的典范。从性别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尊于君方这样的女性学者为“女史”,这也更能凸显于教授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佛教宣扬的阿罗汉果强调自我解脱,而菩萨果则一方面考虑自我解脱,另一方面要求帮助众生也获得解脱。从道德基本原则,即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而论,罗汉显然是以利己为根本目的,那么菩萨呢,其根本目的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或是两者兼之?这是一个涉及到佛教本质的问题。按照佛教徒自己的说法,菩萨果是自利利他,即两者兼顾。如《无量寿经》认为:“自利利人,人我兼顾。”《佛学大辞典》有所谓“二利”的概念,里面明确指出:“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之行,唯为自利,菩萨之行,乃兼利他。”这里一个“兼”字看来似乎使大、小乘泾渭分明,似乎大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不是像小乘以利己为根本目的,而是“自利利人”,而是“自利兼利他”。  相似文献   

10.
禅宗中有一段公案:赵州禅师在寺庙里当伙夫僧,一天正在做饭,忽然见文殊菩萨显灵,坐在饭锅上。赵州禅师就拿饭勺赶文殊菩萨,一边打一边还说:文殊自是文殊,和尚自是和尚。这个公案很可爱,我一直觉得画成漫画也许会烂漫而有机巧,却不能想像书法也能有此情状,直到近日看到刘健所写的佛字,真是诧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个信佛的朋友,每次去寺庙烧香都要烧四根,而不是通常的三根,理由是“多烧一根,好让菩萨觉得我特别,格外记得我”。大臣之拜皇帝,那份善祷善颂,怕是绝不亚于信徒之拜菩萨,他们当然也希望皇帝和自己的关系与众稍稍有那么点儿不同,好让自己得到格外多的关照和好处。  相似文献   

12.
安西东千佛洞取经壁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玄奘取经时曾经路过的河西走廊西部唐瓜州城 (又名锁阳城 )附近的榆林窟二、三、二十九号窟壁上都绘有唐僧取经图。其中第二窟“水月观音图”左下方的取经图中 ,玄奘双手合十遥拜观音 ,猴行者右手遮额远眺 ,左手牵马。第三窟窟门南壁主画面“普贤变”左下方的一幅“唐僧取经图”,画面上唐僧身着袈裟站在一条河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水 ,双手合十 ,隔着云海与河水向普贤菩萨躬身施礼 ,其头部周围有一个 (通常只有佛陀、菩萨才配有的 )光环 ,身边祥云缭绕 ,这意味着他已功德圆满 ,修成了正果。在唐僧身后 ,站着一位头面如猴而身形为人的…  相似文献   

13.
人心     
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睡美人》的救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阅 《日本研究》2007,(3):87-9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表面上描写一个衰朽老人如何抓住最后一线希望寻欢,实则要揭示为世俗烦恼所困扰的心灵如何获得净化和拯救.小说所展现的是一个隐蔽的"妓女=菩萨化身"的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多种古籍中记录着这一故事的各种版本,一系列的故事都传达了佛教的普度众生和万物一如思想.川端正是试图借助这一结构模式来表达此类故事中所蕴涵的救济意义.为了充分体现"妓女=菩萨化身"这一隐含意义,川端从环境背景、形象塑造到人物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种种努力.在《睡美人》怪异情节的背后,深深地隐含着佛教的救世主题--芸芸众生在凡间的苦恼应当得到抚慰.  相似文献   

15.
正晚明变形人物画的大幕由吴彬和丁云鹏最先拉开,二人皆以佛像画著称于世。佛像画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吴彬和丁云鹏是晚明最重要的佛像画家。吴彬的佛像造型夸张,线条屈曲,并配以虚幻、诡秘的背景,给人以高古逍遥之感;丁云鹏以紧致浑厚的线条表现罗汉菩萨,造型给人的奇异感与吴彬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6.
王正威 《社科纵横》2007,24(4):100-101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一词中女主人公之身份,解词者认识历来有所不向,然仔细玩味其词义,揆情论理,此女之“冶容”的情态,作者对其精细的描摹以及其衣服上绣饰的鹧鸪图案等,无不体现出其倡女的身份。因此,此女身份当以倡女为确。  相似文献   

17.
论澄观对华严宗思想的发展董平华严宗成立于盛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推杜顺(557-640)为初祖,智俨(602-668)为二祖,而其实际创建人则是三祖法臧(643一712)。法藏尝被武则天誉为贤首(本为菩萨名),故该宗亦称贤首宗;其说以...  相似文献   

18.
莊贤普     
《青岛画报》2012,(2):96-97
佛教相信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吗?佛教确实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给他人。所谓回向,就是从自己的方面,回转朝向他人,这是属于心力的感应。自己的心力通过诸佛菩萨的愿力而达于所要回向的对方,就像天空的太阳光通过反射物的反射,便可使户外的太阳光照射到室内的黑暗处,而室内的黑暗处虽未直接暴晒到太阳,却接受了回向而来的太阳光。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三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中,出土了一件精致的飞天玉雕,系用寿山石透刻而成,呈长方形,高六点六厘米。玉雅中间有断裂痕迹,在断裂处用金丝加以固定,表明当时这是一件十分受人喜爱的珍贵艺术品。飞天玉雕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梵语称长生不死为仙。据《楞严经》(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经》)记载,仙有十种,即地行仙、  相似文献   

20.
如若出外观光,往往会在佛教寺庙、殿堂及其它一些建筑上看见如图(一)、(二)那样稀奇别致的图案,一般人虽不解其义,但能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这并不是一般的花卉图案,而是一种印度的兰查体梵文的套写字。“兰查”是ranjana的音译。这种文字早已失去了它的活力,不再作为口语使用了,现在只能在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和一些文物上见到。在我国,藏传佛教把兰查字作为一种法力无穷的咒语符号使用,或者作为诸佛菩萨的种子字,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