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学院转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冲击事件。文章旨在探究教师对转设事件的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和行为应对。基于认知评价理论与压力学习效应的视角,探究教师感知转设冲击对非正式学习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效应。通过对某独立学院301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感知转设冲击与教师非正式学习行为、教师工作不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与非正式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完全中介了转设冲击对教师非正式学习行为的影响。基于此,建议学校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为教师提供职业保障和职业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在工作场所的非正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调节心理压力,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道德和工作制度,力求通过教师自身和政策层面的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的职业意识:困惑和冲突在任何一所大学里,教师都是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结构状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前景,因此,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引导和优化就成了大学发展的首要目标。特别是教师职业意识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当前大学教师在职业意识方面产生了种种困惑和冲突,直接影响着教师“天职”的履行,干扰了教师的职业行为。根据笔者在大学教师中所作的问卷调查①,有90.6%的教师认为“教师是学校中最受自己尊敬的人”;57.3%的教师认为“大学中与自己利益最一致的是教师”…  相似文献   

4.
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泽虹 《天府新论》2003,(3):105-107
在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今 ,职业压力日益成为人们最大的心理压力 ,并导致一系列身心问题。不少人尚处于不觉知之中 ,心理防御仅是自发的、本能的 ,因而亦是被动的。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面对职业压力应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心理调适 ,以减轻职业压力感 ,减少因此而形成的适应性障碍  相似文献   

5.
师德建设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力 《阴山学刊》2004,17(6):98-100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通过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充分体现时代特色,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助于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削减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过于理想化的同时,依教师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不断完善高校师德规范,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是一种很有压力的职业;民办高校教师的总体压力感很明显,在科研方面尤其突出;民办高校教师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工作压力有一定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的策略主要倾向于积极主动行动和认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校组织两个层面提出适当减轻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的趋势,但对于教师的道德要求,人们仍以理想化的"完人"形象作为标准,这种过高的道德期望已成为教师沉重的精神枷锁.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里,作为传统社会产物的道德权威式的教师形象已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根基.在教育实践中,如果把教师作为道德权威往往容易导致道德强制.从道德本意看,道德意味着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牺牲,道德是平等的,追求高尚并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道德是角色道德和个性道德的统一体,不能在强调角色道德的同时抹杀教师作为人的个性道德的合理性.总之,教师道德是时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而不是最高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改革与完善,在给教师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职称评定,学生评教、科研压力过大、高校教师推行聘任制等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发展。鉴于此,本调研课题就天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方式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压力及其管理研究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调查和访谈,作者发现目前新疆高校汉语教师的职业压力甚重.文章分析了汉语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杭州市教育研究所随机抽取了杭州市3所中小学,对这些学校全体教师的心理、职业生活压力、精神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不再做教师,其中13.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教师职业,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教师职业,愿意选择终身作教师。以上数据说明,教师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不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教学型青年教师存在严重师德负面现状,如职业理想迷茫,客观现实困惑,职业意识严重缺失,行为不规范,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奉献精神等。其原因是由于这代特殊群体自身及成长环境、文化熏陶、社会制度等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结果,必须尽快完善教学型教师师德评价体系,确立教学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各种类型教师进行道德、职业道德等相关理论系统教育,营造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解决教学型教师现实需求,用优秀教师文化引领高尚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组织或群体所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选择模式.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处时,引发问题的诱因并不是表面习惯,而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选择模式.如果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管理不力,会导致企业缺乏效率和决策不当,从而使企业的基本运作和成功机会受到影响.从深层内涵看,跨国企业是不同文化的撞击、冲突和融合.正是文化的差异与交叉构成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困惑与难题.  相似文献   

13.
王健 《理论界》2007,(8):159-160
新闻工作者被社会公众授予“无冕之王”、“报青天”的美誉,而他们却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各种潜在的职业风险。除了记者被威胁、被打、被起诉的新闻屡见报端外,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使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处于亚健康状态。从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两方面来分析其职业风险,探究风险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立足点,提出一些降低风险的措施,以期能引发公众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风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促发了整个社会人才流动的大潮,对高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由经济地位、社会评价等差异造成的职业不平衡感,在高校教师群产生了强烈的职业震荡,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高校教师队伍中明显存在着一种高成就感与离弃教师岗位倾向之间的心理矛盾,青年教师的流失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师资管理的任务,是使教师特殊心理需要的动力机能,在学校内部工作上现实化,使其成为有力的工作动机。管理政策的制定应体现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高校内部凝聚力,并规范教师行为。要以大度的胸襟对待流动,努力创造一个适宜人才生长的软环境,以自身的实力和深厚的爱教感情吸引教师,求得动中的稳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新教师在入职后却常有许多的疑难和困惑。本文通过对广州市121名新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新教师最感困难的不是教学方法和理论修养的不足,而是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和教育机智的贫乏。而高等师范学校设置的心理学课程教学不能达到提高上述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的效果,其重要原因是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因此强化入职教育中的心理训练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李宝芳 《理论界》2014,(10):56-59
调查数据表明,"80后"女性总体就业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非自愿性失业。从事职业较为广泛,多集中于第三产业,职位级别有七成以上为普通职员,工作收入总体偏低,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因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职位级别不同,工作压力有所差异,所感知的压力源不尽相同。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职业、受教育程度、职级对满意度有所影响。阻碍女性晋升的因素中,传统观念和家庭影响显著。提高"80后"女性的就业质量,女性自身需学会对家庭与工作进行权衡把握,需提高缓解压力的能力,另外应倡导用人单位进行人本化管理,并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李志鸿 《南方论刊》2005,(10):66-67
教师的工作很平淡,备课、上课、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尽管有些话自己记不清说过多少遍,但不说不行,再来一遍又一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初为人师的豪情壮志日渐消失,工作的激情日渐枯竭,不少教师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对学生缺乏热情,态度冷漠,工作敷衍塞责,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应付就应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些教师甚至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这种现象称为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世纪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中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经济转型期。这一转型正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对大学和高等教育而言,教师的职业精神变化是最具深远影响的最深层的变化。根据笔者的专项调查①,在职业意识方面,大学教师群体中、存在着深深的困惑和冲突;在职业行为方面,大学教师群体中产生了显著的裂变和矛盾。表现为:职业意识淡化。职业位置模糊、职业行为缺失以及由此引起的奉献敬业精神衰落和不负责任倾向加剧,以致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师不像师、官不像官、商不像商、民不像民的“四不像”的亚群体。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固然很多,既涉及到整个社…  相似文献   

19.
爱是教育的基础。现今一部分教师之所以出现爱的缺失,有教育自身的原因,如应试教育的顽强存在,也有老师自身的原因,包括教师教育职业道德缺陷,教师自我感觉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压力过大等原因。要解决教师爱的缺失的问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职业道德;政府部门要加大提高教师待遇的力度;学生和家长要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工作;学校要给老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教师除应具备现代人格特征外,还应折射出教师的职业色彩。教师现代人格与教师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师生平等角色的构建相关。人格可以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生存、张扬和发展,对教师进行人格培养,使其人格具有现代特征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