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宗教世俗化理论是最彻底的宗教世俗化理论,它用当今世界本身的世俗化来说明宗教的世俗化,认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宗教教义的可信性丧失;现代社会功能—结构的巨大变迁使宗教边缘化;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天国需要"变成了"尘世需要",对宗教的信仰发展为"对实践理性的信仰",商品货币拜物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现代社会人的"角色专门化"和需要的多样化,使宗教信仰成为私人的事情。但是,宗教世俗化并非宗教的消解,它是现代宗教回应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当代世界"宗教复兴"的种种表现,并不能否定当代社会是一个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不能否认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渐突显的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反思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求改变思想观念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天人合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 ,认真挖掘其蕴含着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想体系 ,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窥美国“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这个特殊的国度中,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虽异于我国,但究其本质也不过是道德教 育、政治教育的综合,它是以民主自由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关于阶级方面的共性,也具 有美国民族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后,在人们追求同一价值伦理的生活伦理中,社会生活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服从上帝的这个统一的固定模式之下,达到一种社会的和谐。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世俗化"(Secularization)可分别从社会的方面和宗教的方面看,佛教的"世俗化"是指佛教从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儒学的文化背景和内外压力下越来越重视世俗的倾向.佛教的"世俗化"同其"世间化"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和区分有利于我们对佛教史及当前佛教界的某些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杰斐逊是18—19世纪美国民主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民主政治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信奉宗教信仰自由,主张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反对和防止暴政。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普及和推广教育。因此,民主性堪称杰斐逊教育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也为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及其后美国教育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伊始,对于十年“文革”集权体制政治遗产的清算及其意识形态的清理,逐步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它们的产生原因上来,认为其间一定存在深层的“文化冈素”。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中国梦”教育要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好课堂教学主平台、校内各种媒介,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培育选树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9.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长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在“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启发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望取得“范式新解”,从本体论维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概念重构、实践视角切换以及多元学科融合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学科视域的转变;从认识论维度看,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运动与外部环境变迁,全面审视范式困境,有助于强化与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底蕴与生成逻辑;从方法论维度看,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缺陷,以此为突破口精准治理系统缺陷,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优化。借鉴新教育学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谋求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11.
论杜威“教育无目的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约翰·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改良社会的目的一直潜伏在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中,只是杜威巧妙地将其"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了.尽管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思想有其固有的理论局限,也并非名副其实,但其内蕴的合理成分仍能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发现的一个新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论域设立、内涵阐释、性状描述、内容型构等方面的探究,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一般方面,旨在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建构和确立二者关系问题研究的学科学术论域,或有助于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创新必须打破任何迷信、超越前人和权威。教育的创新和超越是我们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有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5.
路宝利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9-52
通过对康奈尔大学"康奈尔计划"的背景分析,凸显了美国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的务实和多元融合精神。通过对"5+9"课程模式,即5类通识课程和9类职业课程以及独特的必修课程选择等描述,重点剖析了"康奈尔计划"中自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的统一、通用课程与学科平等性的统一及其所体现的民主化与社会化精神。并从普通与高职两类院校学生素质缺失等方面深刻阐述了"康奈尔计划"对于当代大学定位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形成新共识,明确新任务、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思路,建立新机制、拓宽新途径、采取新举措。文章以《意见》精神为指导,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内容、途径、方法创新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中国古代文化信仰的知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20.
人学是西方哲学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哲学一直到现代西方哲学,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被作为核心问题予以关注,但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问题却呈现出不同的认识特征。对这些特征加以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西方人学的发展脉络和历程,更好地落实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社会的人本化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