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读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既要在索绪尔的词汇域和句法规则中寻找网络流行语的语义信息,又要在语言交换市场中解码网络流行语作为权力和权威的符号。传统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并不意味着网络流行语的收编与消亡,而是不同行动者在语言交换市场中协商网络流行语流通的价格,在既合作又对抗的斗争中争取市场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2.
宫明辉 《理论界》2010,(5):116-117
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体现所谓"普世价值"的流行语,在一个时期曾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人们普遍关注这个话题。了解人们关注"普世价值"的原因、焦点、实质,对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平台,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因而会对新闻事件传播产生一定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分析网络流行语对新闻事件传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强化新闻事件传播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状和大众思想的反映,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当下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表述形式的平面化。  相似文献   

5.
陈氚  刘少杰 《人文杂志》2013,(3):98-103
网络流行语不仅活跃在网络交往行为中,而且已经流出网络进入现实生活之中。生动活泼的网络流行语显示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想象力,同时还展现了语言在网络中的感性化活力。尤为重要的是,感性化的网络流行语并非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表达,其中还包含了对社会消极因素的讽喻,体现了广大网民嘲讽邪恶虚假、期盼公平正义的理性要求。因此,应当对网络流行语开展深入的话语分析,既可从中发现网络行为中蕴含的各种积极因素,也可从中揭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和社会心理的表达诉求;此外,网络流行语对个体社会化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量网络流行语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现有的汉语词汇,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域。通过对这些流行语的特点进行分类和研究,并选取若干网络流行的热门词汇进行试译,以探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海量的信息、开放的环境、快捷的速度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网络流行语更是成为90后大学生挂在嘴边的"口头语"。[1]网络流行语是研究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视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有意识开展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机理研究,充分有效发挥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作用,从而进一步促使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9,(8):234-239
模因论是一种主要用于阐释文化的进化过程与规律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严格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模因。青年是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主体,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催生了具有挑战精神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催生了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催生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娱乐性催生了具有戏谑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细化了网络流行语的词汇和隐喻模式的语言特征,从有益性话语、破坏性话语和中性话语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发现有益性网络话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积极向上且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消极意义的破坏性话语易导致过度消费和恶意竞争,而大多数网络话语可以归类为中性话语,具有双重性.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倡导有益性网络话语,合理利用中性话语,自觉抵制破坏性话语.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对人类生存交流方式的改变体现在:交流载体的迁进,符号遗忘与交流惯性、自媒体的虚拟场溢出、湿性黏存的心理体验。而自媒体的文化特质及社会动员能力、广场效应与"围观文化"、网络表达与自由的边界等,都需要通过规范大V的话语场、明确自媒体话语的边界、理解话语的现实反射,加强自媒体的疏导与监管,来维护自媒体的网络秩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一种舶来品。人们对民主的关注和讨论多是"横向民主"的建构,即西方的"选举民主",民主的水平模式,而较少重视"纵向民主",即民主的垂直模式。但从"横向民主"内在的弊端、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纵向民主"存在的客观实在性等因素考察,"纵向民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我们可以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制度化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来构建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第四媒体即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互动媒体,推进了政府的民主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促使政府治理方式革新,实现政府治理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网络和政府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正成为政府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也应对互联网进行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较为流行的部分,它的新潮时尚性特征使它备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给教育者带来不便,如不能理解部分言语信息和融入大学生网络群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预测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同时还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的新途径,疏通信息传播渠道,并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源 《理论界》2009,(7):142-143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普及和上网群体的异质性增强,这种信息表达的渠道仍将朝多元化趋势发展.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划分了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类型,进而对这些基本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重大.网络流行语用词新颖、形式丰富、背景文化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如何翻译好这些网络流行语是翻译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大量比较流行的网络词汇为研究文本,利用音译、拼缀、直译、意译的翻译方法,分析网络语言特性,总结翻译规律,目的是给今后的网络语言翻译提供借鉴,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正是对民众的智慧和自我表达的真实反映。它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定义、分类以及特点总结上。在此借助语用学三大理论之一的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在保真度、多产性以及长寿性方面均表现较高的值,也符合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将民主政治看作是"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让人民说话的政治"、"自由批判政府的政治"、"有自由选择权利的政治"和"受人民委托的政治".这种民主政治的实现取决于民主风度,因为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人民大规模参与政治,群众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又是民主政治不可避免的现象.他们认为,"中国式民主" 既不是调和折中之民主,也不是模仿之民主,而是苏联的经济民主与英美的政治民主的融合.这个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媒体的民主政治功能及其程序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媒体民主政治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媒体政治活动程序化的推进。媒体民主政治活动的程序,就是实现媒体民主政治价值和功能的程序和次序,其中主要包括规范和次序两个方面。在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增强可操作性、适时、适度和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一生是对民主不懈追求的一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同时也包含了理论上的失误和实践上的教训。毛泽东晚年所推行的"大民主"观是探索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失误和实践偏差。认识"大民主"观的缘起,反思"大民主"观对于民主的歧变,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