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2.
自 1998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景气回升的重要转机。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仍比较缓慢 ,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性因素也还比较多。利用近几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积极财政政策在投资、国债和税收等方面的效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对于增强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效应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和平稳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手段。本文从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入手, 重点探讨目前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的侧重点为何放在财政政策上, 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何主要采取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措施, 以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该不该淡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债规模快速增长,由此引起了人们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讨论.本文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财政风险的罪魁祸首,政策效应偏差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为了兼顾经济增长与防范财政风险,积极财政政策目前不应该淡出,而应该转型.  相似文献   

5.
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省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省份经济效率提高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上说,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过分强调数量而忽视使用效率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面,"凯恩斯主义"和"李嘉图主义"提出了对立的观点。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和"李嘉图主义"两种政府债务观的检验,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中国目前经济转型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李嘉图等价定理虽不成立,但它在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上,对中国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比货币政策而言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三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对 2 0 0 0年经济增长出现转机 ,GDP增长率上升到 8%功不可没。2 0 0 1年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力度只能加强 ,不能减弱。综合来看 ,一方面 ,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回旋空间 ;另一方面 ,继续推行此种政策也面临愈来愈强的制约因素。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全面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来,我们借鉴西方财政政策的有关做法,对宏观经济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是西方有效的宏观财政政策在我国效果不足,其对经济的直接产出远大于对启动经济自主增长的作用。本文剖析了西方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不足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了关键作用。但怎样才能把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 ,从根本上促进生产 ,扩大消费 ,使投资收到预期的收益 ,本文运用理性预期的理论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瓶颈”所在 ,提出运用完善消费信贷 ,实现跨时消费的双向性 ,打破消费心理预期的“瓶颈” ,从而扩大内需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真正意义上应用西方的财政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其他方面如拉动民间投资与消费等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过程中,许多可能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旧有制度,在向新制度变迁时,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梗塞,甚至出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发挥失灵.笔者建议,目前的中性财政政策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从有关影响政策效应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改革,在政策手段上应减少公共支出,多运用税收这一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国经济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一年中取得的种种成绩表明,经济回暖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拐点有可能在今后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正日益融入全球经济格局,而2003年国际经济局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还不能断言经济回暖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拐点已经出现。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坚持实施一段时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研究相关经济因素和总体形势发展,结构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试图通过拉动国内需求,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我国开启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背景出发,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内需不振"的原因,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任何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在内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国财政政策离不开其赖以发挥作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形势,应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财政政策的调控目标、方式、手段进行适时调整,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它的调节效应是明显的。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规模增发国债来支持“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是我国政府为干预经济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的开始。近年来,我国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实施财政政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把握我国今后财政政策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开始,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中央政府加大了以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力度,财政政策也是今年及未来几年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财政政策效果得到较好的实现,必须要走出有关财政政策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从政府的角度看,制定财政政策首先需要明确财政政策的目标。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目标应主要放在三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应是多管齐下,具体包括:预算结构的调整、税收手段和财政支出手段。另外,在财政政策手段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国债增发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具有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与实施积极财政之初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这必然将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趋势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控制经济通货膨胀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快速发展这一目标,首先应保证财政政策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给出了若干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同时,通过研究我国通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熟的经验,主要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拉动需求增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市场的有效需求。但是,近几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论文以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和消费倾向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社会保障与需求增长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通过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拉动需求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