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理制度是现代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却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行为,在民事立法和学理上称为无权代理,各国立法一般都将无权代理分为狭义的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并分设不同法律规定加以调整。我国(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表见代理制度,但对表见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代理制度的规定,谈一下对表见代理制度的认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的代理行为虽然没有代理权,但因本人(被代理人)主观上有过错,致使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  相似文献   

2.
表见代理是代理法乃至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所谓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第三人在客观上有充分理由合理相信代理人具有代理权,并据此与代理人为民事行为,依法律规定由本人向相对人就该民事行为的后果负授权人责任的法律制度。表见代理制度的产生源于商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现实中的一个案例 ,分析了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的权限范围及表见代理的法律适用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性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表见代理制度的研究,对表见代理下了定义,并根据表见代理的性质界定为无权代理,并阐述了德国、日本关于表见代理制度的规定,详细分析了表见代理的三种类型和表见代理构成的三种学说。  相似文献   

5.
新合同法第49条首次明确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对表见代理行为在被代理人、无权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所产生效力的分析,旨在明确各方主体在表见代理行为中的责任归属问题。探讨和研究表见代理的法律效力问题,对完善表见代理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狭义的无权代理,是指除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也就是无权代理的行为人,没有令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而以本人的名义所为的代理。狭义无权代理中的追认权、催告权和撤回权在立法规定上都存在不少缺陷,需要对它们进行完善,狭义无权代理人对本人和第三人的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表见代理作为我国合同法上新确立的一项制度,理论界对该制度中的不少问题存在争议。表见代理的性质问题更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对表见代理性质的探讨,本文认为表见代理属于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形态。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作为商事活动最主要的主体,其对外开展业务活动会产生广泛的代理关系.这其中,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雇员与公司的代理关系应如何认定?本文探讨了公司董事、经理及其他雇员在处理公司业务活动中的代理地位及表见代理制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代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人有过错应否成为表见代理的特殊构成要件之一,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单一要件说"和"双重要件说".本文首先对两种学说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然后考察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表见代理制度的相关立法例,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价值和法理两个层面上对两种理论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了"双重要件说"相较"单一要件说"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徐祖林 《云梦学刊》2003,24(6):30-32
表见代理应当是民法代理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旨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我国民法代理制度的不健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又过于简单,导致该制度在内容上的残缺性和矛盾性。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界定表见代理适用领域,调和合同法第48条与第49条的矛盾,以及补正表见代理和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1.
股东投票代理权征集机制通过集中分散的中小股东的投票权,能够缓和股东之间存在的集体行动困境.但是,成功的代理权征集却会在征集者与被征集者之间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因此,代理权征集机制并不是改善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而且,代理权征集法律规则效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代理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理关系中当事人的不同称谓,代表着不同种类的当事人及其不同的法律地位,不能随意混淆使用.目前我国法学界关于代理概念的三种观点都存在缺陷,我国的代理概念应概括为代理是代理人为了本人的利益,发生在本人、代理人及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代理人依代理权与第三人进行法律活动,其权利义务由本人承担.关于代理人对本人的义务、“自己代理”和追认的代理等问题,我国有关的立法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郭彦雄  彭菲 《理论界》2004,(2):83-83
基础法律关系和代理权授予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代理理论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基础法律关系和代理权授予之间的关系可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问题:1郾授权行为独立化问题,即基础法律关系和代理权的授予是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2郾代理权的授予是有因还是无因,即当基本法律关系不成立、无效、撤销或终止时,授权行为是否与其共命运。笔者认为,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只有基础法律关系和代理权授予是两个不同的行为,才有可能讨论代理权的授予是有因还是无因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界已有定论,授权行为独立于基础法律关系已成为通说,各国也在民…  相似文献   

14.
表见代理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中虽然规定了表见代理 ,但理论及实践中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争议较大。本文通过对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分析 ,以求完善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代理制度的历史考察为切入点,检讨我国现行代理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了两大法系表见代理价值需求,论述了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论证了表见代理制度的应用及效力,以期达到使这一制度能得到广泛和正确地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清林 《学术论坛》2006,(10):112-116
通说认为,在表见代理后果理论中善意第三人享有选择权.文章在发掘其理论背景的基础上,从表见代理性质与善意第三人保护的限度出发,认定这一通说是不成立的.不应当对《合同法》第49条进行扩张性解释,否则会导致在善意第三人保护上法律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中的一种,然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无权代理。它是无权代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我国“入关”以后,这种代理纠纷将会出现得更多,涉及的范围将会更广,所以进一步明确表见代理制度的特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票据法相对于民法来说是特别法,且在商事法中属于技术性规范最强的一部法,因此在具体规则中应当允许其作适当的变通.票据行为作为民事行为的一种,民法上的代理制度当然适用于票据代理.不过,针对票据行为中的无权代理、越权代理、表见代理的处理方法,应该分别不同于民法上的适用规则提出适度的修改和补充,并对保护善意第三人的范围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表见代理制度是民法上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并未确立表见代理制度,1999年l0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第四十九条才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文章试图从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源流、性质、价值去向、构成要件、类型、构成表见代理条件中关于被代理人(本人)主观上是否是要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论述,指出我国目前表见代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立法建议和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有所用处.  相似文献   

20.
论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不是有权代理,与狭义的无权代理又有所区别。然而在当前经济生活中,表见代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表见代理制度确立的意义、构成要件、发生原因及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减少因表见代理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