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各阶层的利益差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统计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我国城市各阶层利益差距问题。文章首先给出了城市居民的贫困、小康、富裕三个收入标准;再以此为根据把城市居民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层;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现金收入、福利收入、家庭固定资产、家庭金融资产和消费五个方面对四个阶层的阶层利益进行了统计描述,进而对其利益差距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亦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鉴于金融与经济的强相关性,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一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在分析金融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金融体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方面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具体国家和地区来看,拉美等经济体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而东南亚以及东盟国家正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一是经济体内部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差距过大、政治不稳定、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等;二是资金和人力资源缺失导致的产业升级乏力;三是外贸过度依赖于海外市场,国内生产附加值低;四是金融风险、热钱涌入、资本外逃等外部风险较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在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发展教育、平衡对外贸易、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资料信息     
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5.
傅琼 《浙江社会科学》2023,(4):81-89+159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矫正劳动者教育错配,合理配置人力资本资源,提升人力资本产出效率,有利于我国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本文筛选了CFPS2016中成人和家庭的数据,将劳动者分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及高收入群体,并对不同收入群体教育错配和薪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收入群体都存在着教育不足和过度教育现象,且不同收入群体间所表现出的教育错配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教育不足多发生于低收入群体,过度教育多发生于高收入群体。从薪资效应来看,教育不足在低收入群体中产生薪资溢价,而在中等收入群体里带来薪资惩罚。过度教育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带来薪资溢价,在高收入群体中,虽呈现溢价状态,但较工作适配者而言仍需承担一定的薪酬损失。  相似文献   

6.
1979年小平同志指出“本世纪末中国将达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这已成为九十年代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基本目标。那么,什么是小康?怎样测量小康?南京市目前迈向小康的进程如何?这些都是人们亟待了解的问题。 一、小康的概念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进入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在温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但还不够富裕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2010年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世界各类经济体的历史经验表明,绝大部分经济体会在这一发展阶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以东亚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归纳出中等收入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和阐明中等收入经济体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动态地满足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转换。国内外专门就中等收入国家的创新能力研究的文献不多。我们在参考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投入和产出三个方面,挑选了17个核心指标,构建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总体创新能力在2001-2013年期间进步显著,迅速赶上甚至超过了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主要归功于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快速增长。但中国的创新环境还落后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方面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快创新环境的改善。虽然中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很快,但与韩国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内外对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隐阱"存在不少争议。对巴西、阿根廷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比较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而收入分配制度是找准效率和公平平衡点的"砝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周文  肖玉飞 《江汉论坛》2022,(10):19-26
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阶段难以逃脱的宿命,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也是一个遮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失败真相的理论陷阱。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澄清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真伪,洞察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缺陷,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有助于认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巨大危害。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及理论借鉴,提出小康家庭定义以及可计量的4个指标和不可计量的8个指标.并以昆明市江岸小区的深入访谈为个案,分析城镇女性受教育层面及其与之相关的职业状况对小康家庭在收入与消费、两性关系、亲子关系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小康家庭建设中城镇女性发展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常态后,很多学者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与"中等收入陷阱"联系起来,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仍备受争议。从概念严谨性的争议和统计研究结论的分歧两条线索梳理不同观点,可将统计研究的意见分歧来源归纳为统计维度、观测时距、收入区间的界定模糊。具体而言,仅从截面和时序的统计维度考察或者将观测时距定义在较短时期内,研究结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存在的,反之亦然;"中等"是泛指的收入区间,用来引导经济学概念容易致使判别差异。中等收入陷阱一般的学理依据是人口和技术红利枯竭,从这两个视角论述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依据是否成立,可以发现:将工资上涨作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缺乏实践证据,是对刘易斯二元模型的过度解读;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技术红利枯竭并不能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大踏步地向“小康”迈进的时候,西部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现代化道路上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西部落后首先是经济发展滞后,加快西部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西部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也是研究西部发展问题时必须回答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西部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整体发展西部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从地域概念讲,西部是指中国版图方位的广…  相似文献   

14.
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转型缓慢、收入分配失衡、需求结构失衡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因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创新和包容性增长来完成跨越。但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创新和包容性增长不能割裂,转型阶段的中国应采取包容性产业创新的模式。为实现包容性产业创新,需要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达到以上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经济增长动力因素为主线,以"中等收入陷阱"为出发点,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首先结合国家样本和国际经验,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经济转型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的经济转型路径,包括平衡需求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府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实行分税制财体制的头一年。在体制变更的新形势下,地方财政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摆在财政面前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如何适应国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增强地方财政实力,这是当前应侧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实行分税制后财政面临的问题分税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转换原有财政分配的运行机制,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界定和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把收入分成包干转变为分级分税分率,把按隶属关系转变为按税种组织收入,以利…  相似文献   

17.
住房小康:社会小康的基本象征王茂福随着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的贯彻,我国正处在奔小康的攻坚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仍有许多人对小康的理解不够全面,视野狭窄,把小康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收入达到翻两番、人均800美元。对小康认识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已经进入后半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包括人均、总量、结构三大指标,由“先富”到“共享”、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这是“全面建成”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寓意所在。如果光有人均和总量达标,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开放的事业还是失败了。所以,除了已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而外,应加上收入分配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正是体现于此,新常态为此应运而生。花大力气达成的经济新常态,呼应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旧有的发展方式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而没有共享型新常态也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但凡中等收入国家能够解决中间大多数人的动力机制问题便能获得后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大踏步地迈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确定,到本世纪末使我国人民生活实现小康,并把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由此小康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认为农民生活实现小康关键在村。因此,及时做好小康村的监测,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为加强农村小康工程建设,确定赶超目标提供科学的依据,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索、研究小康村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结合90年代上海农村开展小康村建设的特点,考虑到基础资料采集的可能、可行,提出一组小康村综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第一次农业普查有关资料,就目前上海小康村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58-63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260美元,步入世界银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一个只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阶段。我国长期粗放型发展,造成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矫正结构失衡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提高居民消费率、城镇化率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而基尼系数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来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