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2.
陈劭平 《东南学术》2006,(2):152-160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新红学",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完全不是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手,极力贬损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制造近百年来中国文坛的一段大冤案.<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现有的全部脂批都没有证明,"新红学"家的一个个附会也不足以证明其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作.<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生命在于它的完整性,后四十回是<红楼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毗陵驿贾宝玉"悬崖撒手"更是令人回肠荡气.  相似文献   

3.
根据<红楼梦>文本,分析了宝钗、黛玉都是真诚的少女,黛玉表现为"以直为诚"(性灵之真),宝钗表现为"以曲为诚"(理性之真),虽有矛盾,但非对立,虽有误会,更多融合.这是曹雪芹对多姿多彩的人生的肯定:性格尽管差异很大,只要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诚",不仅能化解矛盾,而且可以成为知己.<红楼梦>描写钗、黛交好,寄托了作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哭态"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统计,探讨了影响作者选择不同"哭态"的因素及"哭态"描写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红学"研究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6.
草木、花柳与群钗——神道设教与大观园群钗的神界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把太虚幻境、大观园写成草木、花柳世界,赋予降凡的太虚幻境诸风流冤孽以"花柳"、"草木"之特性,群钗咏花实际上就是自咏,大观园的花开花落也就成了群钗命运的象征.这表明曹雪芹成功地将诗性叙事嫁接到宗教叙事中,令<红楼梦>有别于通俗小说而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红楼梦>关注的不是思想,不是事功,甚至不是道德,它关注的仅仅是情缘、仅仅是性情、仅仅是生命,其灵魂是生命意识,其精神渊源是<庄子>,其文学渊源是传统的诗词曲赋.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四季分明"的小说,四季赓续是透视<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极佳角度.<红楼梦>在四季赓续上呈现出"前跳后连"的整体特点,并将<红楼梦>分成"大现园外"和"大观园内"两大部分.四季赓续也是大观园部分在时间跨度上出现"膨胀"现象和<红楼梦>在第八十回戛然而止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是日中古典作品的巅峰之作,分别代表了两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之说.通过比较,研究两部作品中男主人公文化人格的建构来找到形成二人性格此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探求这看似相同的两部文学作品中细微的区别,和找到男主人公人生幻灭感的来源和解脱之道,为当下文化人格建构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作家整体崇尚西方和批判传统的情况下,<红楼梦>恐怕是少有的例外,它普遍受到关注、热爱和崇拜.林语堂也不例外,他平生的最爱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家庭文化叙事,尤其是其精神血脉已浸润于林语堂的文学人生之中,也深入了林语堂的精神和灵魂,这自然提升了林语堂的审美境界和艺术品位.不过,由于过于崇拜<红楼梦>,一味沉溺于模仿,缺乏超越性意向,这是林语堂的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格非近年的小说写作一改其往昔的"先锋"姿态,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回归传统的倾向.其近年的两部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就明显表现出了对于传统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借鉴与继承.宝玉与谭功达,黛玉、妙玉、晴雯与秀米、佩佩,甄士隐与陆侃等人物形象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性格特点、相似的精神内涵和近乎一致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早期白话文的代表作,<红楼梦>蕴藏了丰富的语汇资源.<红楼梦>语汇资源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可再生人文资源.同为口头语,当今社会有些流行语在<红楼梦>中可以见到,且词汇语义相去不远.此外,<红楼梦>中一些熟语、方言词语在当今社会仍很鲜活,富于生命力,可不断提炼和发掘.探析<红楼梦>蕴藏的语汇资源具有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意义,亦有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价值,有助于文本细读,有助于今人和作者、主人公对话.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五个书名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的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都是宝玉太子身份的隐语,区别在于各自的构思角度不同.如<金陵十二钗>是从盛京皇宫和北京皇宫的联系以及十二个日子的联系中来构思的;<石头记>是能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情僧录>是从阴阳关系和玉玺的阴阳文角度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风月宝鉴>是能代表大清皇位和宝玉太子身份的诸多日子之间的阴阳关系和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红楼梦>是宝玉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通过太极盘和钟表盘转化为戌时后的隐语.  相似文献   

13.
亚东版<红楼梦>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新红学的进程.标点本是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标志着<红楼梦>的新的文本形式的产生,也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胡适在重排<红楼梦>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序"矛盾"是<红楼梦>中存在的主要一类"矛盾",其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作者的创作思想等有关以外,还与作者的艺术创作手法有关.其中史家笔法和诗的笔法的运用是最主要的两种手法.史家笔法在<红楼梦>中的运用,除"以一字为褒贬"的用法外,还有其发展,即以故事情节的隐晦、模糊甚至"矛盾"来"寓褒贬,别善恶".而诗的笔法,则通过人物语言等拉长或紧缩时间,使具体的时间增加了模糊色彩,具有了伸缩性,有助于人们对固有时空观念的打破及审美态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共时性:一种阐释《红楼梦》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囿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无法超越社会学的范畴,但是文本阐释应以回归或还原作者简介本意为前提.本文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感慨的主要不是社会,而是天道,是家族命运后面的运数,所谓"天道颓堕".过去指为迷信,这是一种哲学的懒惰.荣格的共时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简单社会历史决定论、不事对立、不拘于因果逻辑的时空观念和存在观点,本文以此来观照<红楼梦>,拟就相关艺术方法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6.
蒋士铨的<临川梦>把陈眉公塑造成一个交通权门、钓名逐利的假隐士,但在<临川梦>问世之前的晚明直至清初雍正朝的一个多世纪里,陈眉公在主流评价里却是一位真隐士.蒋士铨、四库馆臣以陈眉公为假隐士,是因其"山人"身份,但陈眉公交游显贵的行为方式及其名利观,与一般山人又有很大不同.陈眉公真、假隐士的不同形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人的心态和眼光,其真、假隐士转变的个案,是明清社会隐逸文化深刻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曹萌 《北方论丛》2004,(4):41-46
"首崇满洲"除了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以优待和特权之外,更在思想意识方面给满清上层社会造成了高责优越、轻视传统、惟我独尊、鄙睨一切等思想意识或心态,成为<红楼梦>文化批评反传统意识的根因.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反复强调“假作真是真亦假”,并精心营造了甄土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宝玉、贾宝玉等寓意“真”“假”的人物形象。清人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红楼梦》一书,全部最要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木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冷齿,亦知作者匠心。”可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真假互补关系,是曹雪芹对《红楼梦》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为《红楼梦》的真实性提供了坚…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谜底的层次上,香菱是<红楼梦>作者曹宣即顺治真正的皇七子隐写自己"生平遭际实堪伤"之人生经历的重要符号.荷花和佛祖,是在顺治假七子隆禧生日、曹宣的真生日和两个假生日的联系中,来隐写曹宣身份的重要符号."根并荷花一茎香"、"连理枝头花正开"以及宝钗灯谜等,是通过鸳鸯法来准确地隐写曹宣真实身份的重要谜语.120节九曲十环的大竹杯,是根据确凿的史料记载,从兄弟出生日期这个角度来交代曹宣真实身份的最重要的谜语.香菱画面,是曹宣的真实生日和康熙登基日的隐语,也就是曹宣所失去了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隐语;夏金桂则是从"自从两地生孤木"的角度隐写曹宣的孙氏儿子身份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海棠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名花.曹雪芹借花造境,寄予海棠以深刻的寓意.在他的笔下,海棠不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使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