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联合举办的中日北京"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赵紫阳总理和日本国首相中曾根康泓发来了贺信和贺电.中日两国学者100多人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的主要课题如下:1.世界高技术开发的现状、战略和政策;2.中日两国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3.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中日技术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展望;5.技术与文化.日方学者提出了不少令人感兴趣的当代迫切问题,引起与会者的重视,现就笔者在大会上所闻,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明的未来如何?我所要问的是西方国家中那种被我们笼统地称为"西方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前景如何,西方式的、就象我们在英国、法国、美国和西德所见到的那种民主制度的前途究竟是什么呢?这种自二次大战以来逐渐形成的民主制度在未来是否仍然能够维持下去?在今后的几年里,这种民主制度是否会发生变化或者根本性的变革呢?换句话说,处于危难之中的西方文明由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是否会变得面目全非呢?  相似文献   

3.
国家文明的演进历程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骨架",也是深入研究的切入点。黑龙江流域国家文明首先经历了诸多部落的广泛孕育,橐离、肃慎、挹娄等可归入此阶段;在文明薪火传递中,与碰到的、遇到的历史偶然性相合,诞生了酋邦社会,即夫余国、渤海国;女真人汇集东北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自身创造的文化,贡献出国家文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特殊性寓于在这一地域出现的国家文明的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4.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5.
《唐都学刊》2014,(4):F0002-F0002
2014年4月25日,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西雅图大学、美国生态文明国际联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唐都学刊》编辑部、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等单位协办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与首届国际生态文明展览会在美国加州著名生态城克莱蒙市隆重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6.
文明冲突的不同阐释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缪尔·亨廷顿和阿尔温·托夫勒的关于文明冲突的观点异大于同:两人对文明所下的定义不同,前者显得保守些,后者则更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明;在对待文明冲突的态度上,前者悲观并且充满忧虑,后者则自信和乐观;前者否定了普世文明的存在,而后者相反;在看待民族国家的未来作用上,两人的观点迥然不同,在如何面对文明冲突的态度方面两人也是见仁见智.两种不同的文明冲突观对我们在研究国际问题中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宗教信仰、民族主义以及政治文明等问题都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钱明 《浙江学刊》2006,(2):219-221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间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政治关系却出现了自建交以来从未有过的紧张和不信任,如何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感情,理性地处理两国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走出中日关系的困局,乃是摆在两国知识界面前的共同课题。本着加强学术文化交流,增进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发展稳定、面向未来的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目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及“德川纪念财团”,于2005年11月9日至10日分别在杭州师范学院政经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举办了以“儒家文明与东亚意识”为主题的学术文…  相似文献   

8.
廖建夏 《创新》2014,(1):34-40
中国与越南毗邻,两国有陆地边界全长1450公里,共同拥有一些跨国自然资源。近年来,两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成共识,两国存在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空间。要实现中越"两廊一圈"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可以通过加大经贸合作,加强交通建设,加快林业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步伐,建立边境河流污染监控、联合森林防火、防止与打击野生动物走私、保护湿地资源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21世纪初期中日两国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在这些领域有广阔的协作空间,中日两国应抓住机遇,密切协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透视中日贸易争端--兼谈我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我国的贸易诉讼案 ,大多来自欧美国家 ,几乎没有来自日本的。就是说 ,以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比较和谐的。今年 4月 2 3日 ,日本政府对我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 3种农产品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 ,挑起了两国间的贸易争端 ,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国共同营造的比较和谐的经贸关系。如何看待中日贸易争端 ?这种争端会否延续下去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前夕 ,中日贸易争端能够为我们提供哪些启示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云雾笼罩中日贸易  今年 4月 10日 ,日本财务省、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联合签署“对大葱等 3…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法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约束自身精神与行为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明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文明水平.从法治理念、社会成员的满意度、民主标准、法治行为、法治形式等五个方面明晰法治文明的标准,能更好地判断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法治文明程度,为社会实现法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共同举办的“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副院长赵复三、日本本田财团最高顾问本田宗一郎和本田财团理事长下田武三、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等出席了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这次会议组织委员会首席顾问宦乡、顾问于光远和孙尚清。开幕式上由中  相似文献   

13.
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与技术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磊 《日本学刊》2005,(6):128-138
中日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两种不同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支撑这些市场经济体系的生产组织方式与主导产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前者构成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而后者则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技术基础。依据产品建构理论分析中日经济关系演变的趋势,尽管在一些产业中两国间的竞争会变得比较明显,但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制度环境与技术基础决定了今后较长时期内两国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产业竞争与合作形态的变化有可能降低中日经济关系对中日关系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深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不仅是隔海相望、一苇可航的邻邦,而且有着源远流长、双向互感的千载交流史。东亚文明的基本形态——专制政体、农耕方式以及儒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三位一体,成为中日两国共同植基的背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日本一直悉心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舞台的主要形势,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甚至可以说正在形成"两种文明".第一种文明的基础是作为主要知识生产活动的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与生产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鉴赏形式的出现.第二种文明的特征是缺乏大规模地创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是消极地接受第一种文明创造的科学成果;它有一个传统技术其实、进口技术其表的技术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第二种文明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互相脱节甚至矛盾重重的文化形式共存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尝试。今天,我们仍然面临一个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的问题。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应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现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文明,把握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的辩证关系,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实战中借鉴、吸收资本主义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学说丰富多彩,涉足哲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历史、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其中文明观也是富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文明及其缺撼》一书首次把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的对抗问题系统地提出来并加以理论化了。在《文明及其缺撼》中,弗氏给文明下了一个定义:“文明不过是意指人类对自然之防卫及人际关系之调整所累结而造成的结果、制度等的总和。”(以下引文凡未注明都出自《文明及其缺撼》一书)这表明,弗氏对文明的看法包括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显而易见的,人类一直不断  相似文献   

18.
樊勇明 《日本学刊》2007,18(2):16-25
近来中目关系急剧好转,但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也不容忽视。尽管如此。中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战略互惠是不争的事实。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关乎中日的根本战略利益。中日经贸关系既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战略互惠的集中体现。共同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也是中日共同利益之所在。在如何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如何在联合国框架中开展维和活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方面,也都需要中日两国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的盛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认知和实践,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着概念泛化、环境恶化、规划滞后、环境容量超载、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反思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强调以人为本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承认自然是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主张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选择.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控制容量,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顾宁 《日本研究》2007,(4):93-96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中日两国尝试组织"网络对话"和"网络视频会议".中日两国网民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有趣的差异.网络游戏成为中日两国年轻人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环境下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技术和文化内涵两个层面上尚且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