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再向南78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白色大陆——南极.从1772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叩响这块大陆的神秘之门至今,200多年来,南极大陆已成为人们了解地球的试验场. 1984年,中国考察队首次开启国人南极筑梦之旅.30多年来,中国南极科考队不断向南极内陆更深处挺进. 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踏上南极 生平第一次出国,张青松就去了南极大陆.这段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还要从一封意外的加急电报讲起. “火速回京,有出国任务.”1979年12月19日,这是张青松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时他正随中科院青藏考察队地貌组的同事一起在青岛编写总结报告,加紧准备来年在北京召开的青藏高原国际学术讨论会.这封电报如一声紧急军令,打破了张青松的工作节奏.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中国的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开始了第18次南极之旅。 南极,荒凉的大陆,曾是让中国人陌生的地方。如今人人皆知,中国已在那里建造起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那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地球上最遥远的“神秘大陆”,烙上“中国印”的呢?我们采访了当年曾参加过长城站建造的驱逐舰副舰长潘建新,也是南极建站攻坚中的“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向我们述说了亲身经历南极考察建站的全过程,把我们带回那段艰苦的岁月,那片难忘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南极有多冷     
小雨 《山西老年》2010,(3):29-29
南极大陆面积广大,气温差异也大。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内陆高原区域气温最低,尤其在南纬70°以内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年平均气温低  相似文献   

4.
南极科学在人类认识南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南极条约》的出台到南极条约体系的发展完善,科学始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学作为一种协调各国立场的特殊外交手段,促进了《南极条约》的出台。南极科学研究为南极条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科学咨询和智力支持,也是各国增加在南极大陆存在的重要手段。在南极这片神奇大陆上,南极科学与政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杨政 《百姓生活》2013,(8):61-61
南极有140多个冰下湖,这些湖都是在远古的地壳运动中被“封”在南极冰盖之下的。沃斯托克湖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长约250公里,最宽处约50公里。它距离南极海岸线1500公里,位于冰层表面之下约4000米处。 虽然身处冰冷的南极,但因为南极东部——这块世界最大的冰层产生的巨大压力,沃斯托克湖得以免遭冻结。据估计,它大约有500米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伦敦提供5000年全部用水。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2):26-27
在以千年,万年和亿年为单位的遥远未来,地球与宇宙将会发生什么?——地球上形成超级大陆,海水被全部吸入地球内部,无数彗星撞击行星,强力伽马射线袭击太阳系……这就是一些科学家所描绘的地球与宇宙可能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7.
企业转型升级的价值有多高?一组数据显示,至少有6倍差价。台湾的自行车平均单价是大陆的6倍,大陆自行车的年出口数量是台湾的10倍,而出口总值却不到台湾的2倍。台湾自行车是欧美市场乃至全球的知名品牌,大陆自行车则仅销售于中东等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下,台湾自行车产业比大陆拥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建立了大陆架制度,要求沿海国应在批准《公约》生效十年内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划定。目前,澳大利亚、挪威、阿根廷和英国等国在提交各国大陆架划界案时,先后对南纬60°以南地区的外大陆架提出了主张要求。自《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以来,南极地区(即60°S以南地区)一直处于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之下。南极条约体系是一个涉及国际南极事务众多方面的系统,对于维护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解读南极洲领土主张七国提交的大陆架划界案和有关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跟踪研究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议的有关南极地区的划界案案例,分析了沿海国在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主张对南极条约体系法律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学术环境最宽松的三十年。中国大陆古代文学研究者在这三十年间悉心研究,取得了喜人成果。对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极地     
《新少年》2012,(11):34-35,23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某个一年当中有六个月全是白天、另外六个月只有夜晚的地方,再加上极端的寒冷,你会有什么感觉呢?这就是地球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南极和北极。而令人惊异的是,这里却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南极洲没有掠食性陆地哺乳动物,这使南极成为大群的海豹、企鹅和海鸟生活繁衍的理想之地。在下面的众多企鹅中,有两对是一样的,你能找到吗?  相似文献   

11.
霍金曾忠告过人类:“人类主动寻求与外星人接触有些太冒险”、“不要太高兴,外星人对地球充满敌意”。霍金举了个例子:“假如外星人真的来到地球,我想最后的结果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相差无几。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就遭了殃。”霍金继续解释说:“我想它们应该是坐着大型飞船来到我们星球,不过由于长途旅行,他们已经耗尽了起飞时所带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稻米是一种古老谷物,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化及栽培这种植物。发展到今天,稻米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粮食,世界各地都种稻食米。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新大陆还没有人工栽培稻。随着移民到来,稻米才逐步传入美洲。北美的欧洲移民虽然不吃米,但将其当作经济作物来发展。中、南美洲也种稻,但发展较晚,且所产稻米供应本地食用。旧大陆稻米传入新大陆不仅是农作物的传播,还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10,(4):6-7
宗庆后大陆新首富美国《福布斯》杂志3月10日公布了2010年全球富豪榜。在这份总计有1011人的榜单上,中国大陆共有64人上榜,人数位列第二。此外,与2009年的28人上榜相比,大陆富豪增幅超一倍,增幅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4.
南极洲,南纬60度以南的陆地和岛屿,人称第七大陆,总面积达1410.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其中岛屿占75,500平方公里。南极洲的气候比北极更为恶劣,98%的地表终年被平均1,700多米厚的冰层所复盖,享有世界“寒极、冰极、风极”之称,所以,至今仍是地球上七个大陆中唯一没有固定居民的大陆。从国际法上讲,南极洲目前不为  相似文献   

15.
在所谓贸易自由化中,贸易壁垒被不断地打破,这似乎可以自由贸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贸易保护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被不断地改变了一些观念与手段,至少那类保护性质的贸易规则在贸易活动中是仍然存在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保护主义倾向更明显起来,技术贸易壁垒也更成为继关税壁垒之后,客观上最有表现的贸易保护方式。现在,它又最活跃,叉成为一个有新特点的前沿问题。由于这种壁垒主要涉及到技术性规范,从而使得贸易壁垒的技术含量更高,或者也可以说,贸易规则的制定更技术化。大陆法地区在制度上有着传统的成文法实践,针对贸易活动亦如此,贸易技术壁垒中,大陆法体系下有各种有效的贸易技术措施、尤其是非政府机构规范的制定,其现代贸易制度的经验亦完备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南极洲,南纬60度以南的陆地和岛屿,人称第七大陆,总面积达1410.7万平方公里,约为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其中岛屿占75,500平方公里。南极洲的气候比北极更为恶劣,98%的地表终年被平均1,700多米厚的冰层所复盖,享有世界“寒极、冰极、风极”之称,所以,至今仍是地球上七个大陆中唯一没有固定居民的大陆。从国际法上讲,南极洲目前不为任何国家所有,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然而,自本世纪初起,10多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主张对该大陆部分地区行使领土主权。从国际法理论和原则上分析,它们所赖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国际公约关于大陆架划界适用上立场不同,加之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存在着分歧。海洋划界需要有关国家通过协议实现公平解决,一国单方面确定国际海洋边界并将之强加于对方的行为是国际法所不许可的。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方法不构成划界的国际法规范,不具备约束力;中国所主张的“公平原则”,不仅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文规定的最基本的客观标准,也是国际司法实践确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地球最冷的地方——南极,生活着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帝企鹅,它们也是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南极气候极端恶劣,只有最耐寒的动植物才能在那儿生存。帝企鹅之所以选择在严寒的冬季繁殖后代,是因为这个季节相对来说天敌最少。当然,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后代,帝企鹅需要付出极大的智慧与心血。  相似文献   

19.
80 年代以来发生在台湾与大陆的小剧场运动,可谓“一母所生”,同中有异。两者都是文化开放的产物,都是在西方戏剧新潮的影响下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果,又都是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把艺术的目光盯到了中国传统戏曲上。但这一运动在台湾的酝酿要早一些,海峡两岸在艺术探索的“前卫性”与对主流戏剧的“反叛性”上是有差异的。台湾的小剧场运动,其业余性、独立性很强,而大陆的小剧场运动则大体上是主流戏剧的“分枝”与“附庸”。此外,前者多以“喜剧之美”取胜,后者则多出之以正剧或悲剧。把两者放在本世纪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观察,它们都带着“弱势文化”的矛盾与尴尬。  相似文献   

20.
大陆死刑的法典立法模式要优于台湾地区死刑的综合立法模式。大陆死刑适用条件比台湾地区具体复杂,而台湾地区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适用死刑。大陆死刑适用范围远远宽于台湾地区死刑适用范围。大陆刑法中存在绝对死刑,而台湾地区刑法则没有绝对死刑。通过比较得出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的启示是:刑法修正案是死刑立法改革的良好形式;要探讨死刑适用对象的年龄上限;在立法上缩减死刑的适用范围;取消刑法中的绝对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