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手工汇总和编码阶段已经结束,主要统计数字已经公布,正在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全面的数据处理,这项工作要到1984年底才能完成.为什么使用30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还要花两午时间才能处理完人口普查的全部数据呢?  相似文献   

2.
一、地址编码的定义和层次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之一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普查数据.而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资料,并做到准确、迅速,根据分析研究的需要进行各种分组、交又对比和多种加工,则必须首先进行地址编码.所谓地址编码就是把全国29个省、  相似文献   

3.
《浙江统计》2001,(4):24-25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日前发布。省统计局局长、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永革同志向新闻单位介绍了本次人口普查的基本情况。根据国务院的决定 ,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支持和配合下 ,经过全省23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 ,如期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登记任务。目前 ,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 ,快速汇总结果表明我省人口有如下变化 :一、全省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9年11月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我区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近23万名普查员和普查工作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0年 11月 1日0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人口为2375.54万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145.6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都迫切希望早日知道普查的结果.由于手工汇总可以及早提供普查结果的主要数字,因此,《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人口普查资料在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之前,先用手工进行汇总.手工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为了给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准备,于1980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和无锡县进行了人口普查调查登记(包括编码)和手工汇总工作的试点.数据录入工作另行总结.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尚在进行.现将调查登记和手工汇总阶段工作的情况和主要经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部资料要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普查的各个项目都按统一的规定编号,这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人口普查,推动基层统计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包括调查登记、手工汇总等项工作;现在正紧张地进行以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为中心的后期工作.从已经获得的前期工作经验来看,这次人口普查在很多方面对推动统计工作新局面的开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运用.本刊这期摘要刊登了部分省、市、自治区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的若干经验.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刊登的经验还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线索,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戚军凯 《四川省情》2020,(11):14-15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为了让读者对前六次四川人口普查数据和四川人口总体情况有所了解,本文特将数据进行整理,以飨读者。常住人口总量总体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四川共有466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四川共有4912万人,11年间新增245万人,人口增长较慢。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四川共有7265万人,18年间新增2353万人,是四川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段。  相似文献   

10.
张塞 《统计研究》1991,8(6):1-7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在同一时间内,对11亿多人口逐一进行了21个项目的登记调查。这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只有一年半,而国际上通常准备时间为3—5年;经费少,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普查经费只有0.16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人均普查经费最高的为10余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普查经费亦达2美元;流动人口多,全国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规模空前,困难空前。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取得普查登记、数据手工汇总和10%提前抽样数据处理的圆满成功,并将取得全部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等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安排人民生活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需要,于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达十亿之多,调查19个项目,全部数据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调查登记和数据处理的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普查人员的努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的。联合国和友好国家、友好人士对这次普查给予了可贵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世人关注的统计普查,其数据处理与分析需要功能强大、处理科学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文章论述了SAS做为最著名的分析系统,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并论述其部分功能限制,期盼SAS能设立标准的人口生命表模块与标准化分析模块。  相似文献   

13.
即将进行的以十亿人口为普查对象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的历史上,将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心,也为世界各国所注目.对这样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能不能进行质量控制?又怎样进行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这是摆在我国各级人口普查组织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普查是手段,取得一定精度并能满足经济、社会规划和人口学研究等方而要求的数据才是目的.不符合质量 要求的普查,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这就要求人口普查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0年,人类推开了新世    纪的大门。在这新旧交替、千喜同庆的时刻,改革开放,意气风发的中国,开始了人类人口普查史上的又一次壮举——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全国动员了600多万普查人员,他们的足迹,将遍及中国每一个家庭,他们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将透视出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他们在那里生活,生活得好不好?中国的人口普查,被称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浩浩神州,要在同一时刻盘点自己最重要的数据,这是何等壮阔的场面?为了这个时刻,现在全国的普查人员正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着。我的视野,难以观照…  相似文献   

15.
统计要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是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特点之一.现代电子计算机不但具有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逻辑运算(比较,逻辑审查等)的功能.它不仅是一种数值计算的工具,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加工机器,还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威力.所谓电  相似文献   

17.
统计要事     
《浙江统计》2011,(5):61-6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552300人,台湾地区23162123人。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提前抽样汇总的计算机处理任务已圆满完成.这次抽样汇总,在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共抽取,113187605人(不含现役军人),抽样比为10.01%.现将抽样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普查看巴马长寿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桂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因百岁老人特多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跃居世界之首,达到每10万人口中有29.5位百岁老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一比率又上升到30.98人/10万。有意思的是,巴马长寿现象与这里的地下河分布总是呈正比例关系,历次人口普查资料都能证实这一点。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的巴马百岁老人分布情况看,那些期颐寿星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有地下河的地带。其中,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巴马44位百岁老人(原为50位,1987年行政区域变动…  相似文献   

20.
程晞 《统计研究》1993,10(6):46-49
我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继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分年龄、性别的在业人口数据,这对于研究我国30年代以来的在业人口状况及发展变化并预测未来趋势,无疑是极为宝贵的。当我们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在业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前,最关心的还是普查资料的质量,即普查资料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