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庆光 《统计与决策》2005,(19):110-112
一、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十五"期间为例,第三产业对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贡献率为84.6%,显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从1980-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7%上升到3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1%上升到26.4%.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减少了126万个劳动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增长1%,创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3.
日前,我们就农村劳动力(不包括城镇居民)在岛外从业情况作了一次性全面统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村劳动力在岛外谋生赚钱有2097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87%.年总收入逾3亿元.其中:出国劳动力有905人,年总收入近4000万元.从调查结果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出国劳动力以女性为主在外出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有16598人,占79.14%;女性劳动力有4376人,占20.86%.而出国劳动力的性别比正好相反,女性占74.59%,男性仅占25.41%.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分析新昌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征,并提出了对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初步对策。一、农村劳动力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特征。1996年末,新昌县共有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42356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137536人、67389人、374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率分别为56.75%、27.80%、15.45%。与1990年相比,1996年新昌县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总量增加了13189人,比率增长5.76%;而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的人数下降了42902人,就业比率下降了21.99个百分点;主要从事第二…  相似文献   

5.
一、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情况分析 从就业规模及创造的GDP来看,第一产业是全省就业的蓄水池,非农业部门不需要的劳动力基本都滞留于此,2002年从业人员达到1572.9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量的3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2.02万人,占就业总量的29.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58.5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32.9%.三次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之比为:9.4:50.2:40.4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工、建、运、商等多种行业结构发展,并经历了一个超常规回流的发展过程。1990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 42009.5万人,比上年增长 2.6%,其中男劳动力占53.7%,女劳动力占46.3%.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并且开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据对全国29个省、区、市 9936个村组的抽样调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9.4%,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20.6%.调查资料表明:1.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继续增加,回流人数显著减少。199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比上年增长28%;而从非农产业返回农业的劳动力比上年减少75%。  相似文献   

7.
王立行 《浙江统计》2006,(11):34-35
一、金华农村工业现状与特点 1.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业村和较大规模的专业化产业区。目前,我市农村依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村,以工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业村。2004年,全市个体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村就有28个,个体工业多于20家的有1024个村,占16.4%;多于50家的320个,占5.1%。个体工业户多于20家,产值过1000万的有580个村,占9.3%。有关资料表明,当下我市农村真正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到三成,而且主要集中在比较传统的农业村中。我市农村工业依托义乌小商品城和永康五金城这两个主要的市场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拳头产品,带动了一系列专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群的发展,并推动了我市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1月11日,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当务之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逐步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区每年有近3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既为我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也给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给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向何方?这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笔者带着问题,深入全区12个片区,20多个乡镇村社进行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度,全区共有农业劳动力52.7万个,年度内有近30万个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率为57%,比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更趋合理.到2003年底,全区转向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7.86万人,比1995年底增加8.26万人,其中转到第二产业的15.24万人,占转移总数的85.3%;转移到第三产业的2.62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4.7%.在转移的地域上,以就地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汇萃     
《四川省情》2006,(4):12-12
四川将开展新劳动力调查为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情况,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和失业调查体系,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制定就业政策服务,国务院决定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国办发[2004]72号)。此次调查样本规模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116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区数的64.1%,共抽取调查小区178个,调查人数4万人左右,县级样本数和调查人数均是过去的3~4倍,覆盖面、工作量大为增加,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靠。(黄淑琼)四川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2005年,6…  相似文献   

12.
农户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天津市2003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数据,探讨了农户的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选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农户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农户越容易在非农产业就业,从产业构成来看,农户越倾向于第三产业就业;农户劳动力受培训率越高,农户收入和非农就业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台州市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三产普查资料对比作一分析。一、第三产业就业现状和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农业向生产率高的非农业转移,是结构变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随着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将相对地和绝对地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也是如此。(-)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增量的重要产业部门。1992年末,台州市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已达44.98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61%,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和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发展关系.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第一、二、三次产业的产值与其就业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继而从产值与就业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第一、二、三次产业各自对总就业水平的贡献,得出结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就业的决定因素,而第二产业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从产值角度来看,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最大,从就业角度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对总体就业水平的贡献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对总体就业水平的贡献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效应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就业的扩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发展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文章在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农村劳动力大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占西部12个省、市、区的24.8%,占全国的7.7%。多年来,四川为把农村人口包袱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再把人力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农村劳务开发的道路上做了艰难而富有成效的探索,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劳务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分别达到1490万人、576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3%,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转变观念、获取信息、重新创业的重要渠道,民工潮也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城市化进程。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有关各方广辟渠道…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对重庆的第一、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内部作了生产函数的回归以及相关弹性的测算,对资本与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分行业的测算和分析,提出了重庆第三产业不存在"无就业增长"的大胆推测,并对重庆目前的"无就业增长"态势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呼伦贝尔市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1.5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3.2%,超过第一产业2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也进一步扩大,占到全市从业人员的31.8%.……  相似文献   

19.
川沙县张桥乡子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随着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的发展,青壮年基本上进人企业或从事建筑,运输,服务业,成了兼业农户。1986年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已由1981年的55.9%下降到32.1%,第二产业由33上升到47.19f,第三产业由11.1%上升到20.8%。在现有农业劳动力中,老弱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