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人们对范式如何理解,目前已经公认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范式是需要改革的、是需要创新的。没有一流的研究管理,绝没有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是建立秩序、激活力量、提高效率的手段,管理创新是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保证、有力引导与重要突破口,管理创新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与长远性的问题,管理创新与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所取得的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同时必须承认,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还没有有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政府在管理上的滞后…  相似文献   

2.
孙正聿 《学术界》2005,(2):7-22
本文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研究者的主体自我意识等问题,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和作出理论论证,实现基本理念的概念化.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12):172-178
话语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中共政治话语的源起与嬗变、党的主要领导人与政治话语建构、政治话语与政治动员、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话语建构、重要话语概念等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的研究在拓宽研究领域、创新方法范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总结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许多专家严肃地指出 ,必须进一步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学术质量 ,提高办刊水平。重提学术 ,不仅因为学术是办好学报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 ,而且在于学术是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性前提。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于创新 ,而创新的要义就是学术创新。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学术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得到充实、进步和升华。如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没有新思维 ,没有新观点 ,没有新概括 ,没有新突破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在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人文社会科学担当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这就是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 ,促进民族自我意识的时代性提升 ,提升各级领导的科学认识和决策水平 ,提高社会大众的行为规范和合理化水平。然而就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状而言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并明确要求通过理论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对于成熟的政党和成熟的社会来说 ,思想理论的创新应当在社…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编辑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应当承认它受社会客观条件,整体学术水准的制约,也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编辑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编辑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了解和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我们探索学术期刊的本质与规律,同时也探索编辑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范式是一门理论(学科)得以确立的条件和标准。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在考虑这一大学科的范式问题时,不应忽视社会心理和个人情绪方面的因素。由此,本文尝试着从“忧患”的角度解读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特色,并将其作为这一学科研究的一个范式。初衷是想以此来丰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范式的研究,更希望通过本文标示出人文社科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立场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刘卫平 《学术界》2004,(4):156-160
当代中国的一些文化现象需要改变,理论界应当相应转换研究范式第一,整合各学科的文化研究力量,求异创新;第二,贯通中西,建设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色和优长;第三,应当重视研究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两种研究,不得替代.当代中国理论界中理论滞后与理论创新短缺的原因是在世界近代社会转型时,中国没有处于"首发"位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与"文化"两种范式之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长期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理论取向或曰理论范式 ,这就是“社会范式”与“文化范式”。近年来理论界比较关注范式的转换或创新 ,但是对这两类范式的认识和反思却很不充分 ,对它们各自的特点、限度与相互关系不甚了了 ,这就不能不影响真正的理论创新的产生。这两种范式固然关联于科学的实证与人文的规范这两大类研究方法 ,但却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这两类方法 ,因为它们指涉着人类存在的本体规定从而包含着比方法多得多的东西。社会范式与文化范式在我国学术界的形成及其变化 ,既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自我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范式分化出三种具体解释模式,"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重蹈了"实证科学范式"与"新形而上学范式"的覆辙,而"苏联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更是退回到前科学的"旧形而上学范式"。作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范式的演化过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是,在跨学科研究和多学科整合成为当今方法论"显学"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科分化与整合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将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化同充分注意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研究方法的新取向:结合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逸民 《天府新论》2009,(1):98-102,133
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两种方法范式.第一种范式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具体化,它测重于对数据的数量分析和统计计算.第二种范式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它从人文科学衍生而来,注重收集文本信息,并从整体上进行理解和诠释.人文主义方法的具体化就是定性研究,它偏重于文本分析或叙事表达,强调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说明和诠释.两种研究范式相结合有五个方面作用:聚合作用;补充作用;创新作用;发展作用;扩展作用.我国社会调查界需要提高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水平.有意识地推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面的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科学系统和学科体系应该采用"4部11门"分类法.社会科学的评价必须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对学者学术水平的基本评价;有利于鼓励创新求精;有利于形成质量并重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抑制浮躁,形成良好的学风.CSSCI的发展经过学习借鉴、自主创新两个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今后要进一步国际化,逐步融入国际学术期刊检索系统,让中国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理解,从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人文转向之自觉.建立在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等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文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一个维度、两个要义.一个维度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维度,两个要义即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又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是我们建立哲学人文观的基础.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取向,都要求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重新理解哲学.哲学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思维范式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价值现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继元 《云梦学刊》2006,27(4):25-27
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一样,承担着交流与评价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新人等重要使命,从学术期刊发展的状况可以了解学术发展的大概面貌。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基本问题似乎重视不够,一味相信管理部门和一些论著或工具书中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概念的传统理解和分类,没有对其合理性与实践性进行必要的、严格的质疑,从而使得不够准确的概念及由此不确的概念所引起的不确的统计数据被广泛接受,从而在理论上、实践上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签于此,笔者…  相似文献   

16.
朱敏 《理论界》2009,(1):189-190
田野研究是人类学最重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已超越人类学学科而成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途径和手段,并发展成为质性研究范式.进入田野与走出田野是田野研究的关键阶段,关涉到田野研究的根基与推论.本文从田野研究的历史出发,梳理此研究的不足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学术范式的转变是指涉及学科本质、解释框架的大变化.那么,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堪称"范式变迁"的大变化呢?  相似文献   

18.
具有大连特色、风格、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在目标定位上要创建一流的决策管理体系、一流的科学研究载体、一流的人才培养环境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机制.在繁荣发展具有大连特色、风格、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路径上,要体现特色、风格、气派的大连特点,开展社会服务的大连市智库建设,打造大连特色、风格、气派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等建设内涵,才能够推动大连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05,(7):F003-F003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系重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初成立,具有一流的办公科研条件和完备的图书文献资料,是一个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向鲜明,研究成果丰硕的区域性人文社科基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范式及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理论的自然科学背景和长时段特性,需要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中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和较长的时段分析,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之间的转换动力来自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只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不具有排他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本文用科学哲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有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