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2007年6月1日-3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专业委员会与苏州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的问题与反思——全国第十一届俄罗斯哲学研讨会"在苏州大学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兼《哲学问题》主编列克托尔斯基、通讯院士兼哲学所副所长斯米尔洛夫教授、中国哲学专家布洛夫等俄方学者专程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学术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贾泽林、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南京大学张一兵、复旦大学吴晓明等30多人参加会议。研究前苏联哲学和当代俄罗斯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苏联哲学曾经是培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源泉。苏东剧变、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要"返本而开新",即全面地反思和梳理前苏联哲学的遗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由原来"主流意识形态"消解后的"哲学转向"。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度反思前苏联哲学遗产,包括对列宁哲学、普列汉诺夫哲学、斯大林哲学及一大批前苏联时期学者的哲学遗产;如何评价当代俄罗斯对主流意识形态"真空"的"填补",如对东正教哲学思想的研究、对理性的研究、对西方哲学的研究等;如何进一步理性地反思全球化与本土化思想对话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本专题推出几篇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21年10月15日一17日,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主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反思与拓展"的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社科院的90多位学者以及《新华文摘》《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江海学刊》《山东社会科学》《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0多家期刊、出版社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突显所刊研究成果学术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报要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组建于2010年初,并于当年入选武汉大学第一批"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建设。该学术团队采取跨学科的方式组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为主,整合其他学科青年学术骨干的力量,从不同的路向来开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该  相似文献   

8.
奥伊则尔曼与梅如耶夫是当代俄罗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把当代经济、科学和技术的新兴特征放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的著名学者。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切点之一。他们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关系。苏联模式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模仿而获得了新生,也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践履而失去了存在空间。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甚至与科学相对立。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举办"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相关高校学者近50人参会。本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缅怀萧萐父先生的学术、道德、文章;二是讨论中国哲学的书写范式和方法视野。萧萐父先生(1924-2008)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在中国文史哲学界以至海外学术界均享有盛誉。在中国哲学研究上,萧先生独树一帜,论证"明清启蒙思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理性向历史理性的转化。这一转化经过了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学术结构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融认识功能、价值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结构,从而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理念;第二个逻辑环节是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对认识的主体性、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破除了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式的研究体系,创造了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格局;第三个逻辑环节是历史理性的建构。在这个环节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现代性批判,建构了以当代文化为内核的历史理性,从而表明,中国的理性已经超越了那种以物质技术为基础的狭隘的、单向度的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观念,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就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学术向度,并表明这一学术向度是与其作为历史性实践的思想武器本质一致的。正是通过其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主义表明其学术研究的基本使命是:揭示并切中社会的现实。这一点构成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决定性基础和根本任务,从而把所谓学术的"纯粹自律性"揭示为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幻觉。由此引申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时代课题将主要包括:1.对文本、经典、思想史的研究;2.对整个当代世界及其理论表现的批判性研究;3.从社会现实的方面对当今中国之历史性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宽松、和谐、信任、团结”的学术氛围中,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五日,哲学系邀请本市高校和党校哲学教师近四十人,举办“哲学原理研讨会”。研讨会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变与反思、苏联东欧哲学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比较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等角度,多侧面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发展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思及责任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意识形态自我批评和时代更新问题理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面对文化产业泛娱乐化、主流价值观弱化等诸多问题的现实困扰,主流意识形态亟须反思其调整适应性的不足:话语体系的不适应、价值引导的有效作用机制缺乏、解释和回应职能的缺失等。这需要主流意识形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认真地回应挑战,即以主流意识形态责任上的担当、意识上的自觉更为有效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的现实引导力,深刻回应文化产业中主流意识形态应引导什么、如何引导等命题,以此为文化产业更好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发挥理论掌握群众的实际效果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1日,"伦理共识与人类道德发展"国际会议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与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Luca M.Scarantino教授,中国哲学伦理学界九位长江学者及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印度、韩国等两百多位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一个历史事实提升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结果,本质上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性精神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思想运动的视角,通过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其他哲学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层次的内容和它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特征。这种考察将为我们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研究视域,重新建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人和实践为主题的新马克思主义。从表层看,关于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问题的探讨,但从实质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人道主义与异化"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展示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路向,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必须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中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前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历史性剧变之后,原苏联科学院院士、现俄罗斯"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奥伊泽尔曼的思想观点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尤其是近年来,奥伊泽尔曼在对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检讨和重新评价后,形成了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观,并提出了一些虽不太正统但却发人深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为中心,结合与会学者的关切,呈现了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与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文章认为,重读经典与直面现实,应该成为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8年10月在武汉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的两个方面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成果显著,展示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学者们对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深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