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脸谱     
<正>郑雪君: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温州晚报记者、《雪君工作室》栏目主持人郑雪君获得中宣部颁发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个人。郑雪君作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的代表上台发言。她回忆说自己于1992年成为一名新  相似文献   

2.
脸谱     
<正>周锦勇:挺身而出的救人英雄7月3日晚6时30分许,鹿城区山福镇受暴雨袭击,突发山洪,有15名人员被困山中。前来救援的山福镇专职消防队架设绳索成功后,第一个披挂穿戴整齐的消防队员白洪章准备下水时,消防队一班班长周锦勇忽然伸手拦住说:还是我先下去吧。周锦勇将安全扣搭扣在绳索上,第一个下到河道朝被困人员前进。就在他马上到达对岸的时候,一股巨大的山洪突然冲出,瞬间将周锦  相似文献   

3.
脸谱     
正鲍宗必、金可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鲍宗必参与完成的项目《天然活性同系物的分子辨识分离新技术及应用》、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室主任金可勇参与的项目《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出生于1980年的鲍宗必是温州平阳人,曾先后获得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荣誉。出生于1974年的金可勇是温州永嘉人,曾于  相似文献   

4.
脸谱     
<正>韩守石:骡背上的韩医生7月8日下午4时许,永嘉利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韩守石接到任务,要去永嘉瓯北一处山上救治一名危急病人。当他坐上急救车到达当地一座山脚下时,发现上山只能靠步行。从山脚到半山腰,韩守石一行人带着医疗器械走了半个多小时,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幸运的是,在上山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牵着骡子的村民,于是韩守石就借了这头骡子来骑,半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5.
脸谱     
<正>林凡:最美温州人10月1日,30岁的瑞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安阳中队民警林凡因连续加班、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抢救4小时后,因公牺牲。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日前追授林凡最美温州人荣誉称号。从警8年来,林凡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并多次获得嘉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日前作出批示:林凡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递了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6.
脸谱     
正程一鸣:办乡村幼儿园遇难题,垫资也要办在文成县珊溪镇,程一鸣一家远近闻名,是邻里八乡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孝道榜样家庭。一家曾获浙江省最美家庭、温州市墨香家庭等荣誉称号。程一鸣今年81岁。多年前,因为撤乡并镇,雅坪村村民送孩子上幼儿园要走十几公里路到镇上,十分不便。一生从教的程一鸣想到借助村里的祠堂办一所民办幼儿园。他的想法得到了儿子程启强的大力支持,程启强积极发动村民筹款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脸谱     
正党员干部:抗台救灾现身手7月11日上午9时许,强台风玛莉亚登陆福建,给我市多地带来了连续强降雨,造成海河暴涨、树木倾倒,多地断电停水等,一时间,各种险情不断。危急关头,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着狂风暴雨,冲锋在最前面,带领群众一起抗击台风,让鲜红的党旗在抗台一线飘起来。图为平阳县腾蛟镇秀垟村村支书杨昌斌背着一名脚部受伤的村民前往避灾安置点。(7月12日《温州晚报》)  相似文献   

8.
脸谱     
涤影 《女人世界》2005,(8):22-24
我踏入社会年多,不能说自己阅历丰富,但身处大公司,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脸谱。在职场,我像只躲在树梢深处的猫头鹰,看着他们的出场,或轰轰烈烈.或两面三刀,或左右逢源,或笑里藏刀……  相似文献   

9.
脸谱     
正饶宗颐:国学大师的温州情缘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辞世,享年101岁。饶宗颐与温州渊源颇深,曾应聘为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前身)名誉教授,1991年11月温州师范学院设立"谢灵运研究会",受学会创始人、饶宗颐的学生、永嘉籍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杨勇邀请,饶老欣然与会,从香港来到温州。饶老交往过不少温州名士,绘有《孤屿媚中川》《雁荡春暖卷》《雁荡小龙湫》《雁荡小龙湫瀑布连对联》等多件与温州有关的国画作品。(2月7日《温州都市报》)  相似文献   

10.
脸谱     
正民警周文涛:向留学生宣讲外语版防疫知识您好!我是茶山派出所的民警,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需要耽误您几分钟,向您讲解一些防疫注意事项,这里是有关于疫情防疫的建议书。一口流利的英文从佩戴着护目镜、口罩、手套等全副防护装备的高个子年轻人口中说出,要不是看身上穿的制服,很难有人将这个人和派出所民警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脸谱     
正卢中秋:急救专家高空施救发病乘客6月9日晚8时多,从北京飞往温州的国航CA1539次航班上,乘客潘先生突发心脏骤停。搭乘这趟航班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卢中秋,在听到广播呼救时,第一个冲到潘先生身旁,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同机的温医大附一院妇科主任赵红琴和副主任颜笑健等其他几名医生也相继赶来准备帮助。约5分钟后,潘先生开始恢复意识。客机迅速返航,随即将潘先生送至最近的首都医院就医。潘先生目前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脸谱     
正99岁老人董光纪:出门必带小罐子……近日,永嘉县界坑乡上董村一位耄耋老人随身带易拉罐的视频引来众网友点赞。原来这背后有暖心故事。老人名叫董光纪,是个农民,如今和子女同住。99岁高龄的他,思路清晰,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没大毛病。他有个习惯,每天都会拄着手杖在村子里散步。这根手杖有点特别,顶部绑了个常见的八宝粥易拉罐。这是我去年做的。董光纪老人说。  相似文献   

13.
脸谱     
正赖小东:老黄牛倒在了抗疫路上65岁的乐清市北白象镇琯头村网格员赖小东,是典型的农村工作老黄牛。1月26日起,他就进入紧张的抗疫工作状态,负责的片区需要排摸100多人。他一个个打电话询问,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排摸工作。  相似文献   

14.
脸谱     
正大卫·德克莱默:温州洋女婿任职商学院8月10日,温州商学院迎来一位新的副校长——大卫·德克莱默教授。这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驻院院士,是组织行为管理学方面的专家,也是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大卫·德克莱默教授是最早使用行为手段解析经济的学者之一,尤其针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出的书《好人做坏事》及相关论文,使他被评为2010—2011年排名第一的荷兰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并成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大卫·德克莱默被命名为信任研究领域的思想领袖。  相似文献   

15.
脸谱     
正铁汉干部徐明池:徒手端起冒火的油锅面对一锅滚烫冒火的油,周边有煤气罐以及密集的建筑和人群,乐清市北白象镇三重炉村一肩挑干部徐明池二话不说,徒手端出了冒火的油锅,避免了发生二次爆炸的危险。原来是当天上午,三重炉村超市老板娘汪晓平在租来的简易厨房内倒了满满一锅食用油炸东西,她将火关小后便回超市忙了。约过了10来分钟,汪晓平听到邻居呼喊着火啦!跑进厨房发现锅里的油已经烧着了,吓得不知所措。厨房的楼上正是村委办公楼,退役军人出身的徐明池听到呼喊声立即冲下楼,果断关闭煤气罐阀门,一手抄起着火的油锅往外跑,忍着手上火辣辣的剧痛,  相似文献   

16.
脸谱     
正双胞胎姐妹:坚持每月无偿献血顾恬尔与顾恺尔,一对1998年出生的双胞胎姐妹,现均就读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在校期间,她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坚持每月结伴献血,至今已各自成功献血22次,每人献血总量达4500毫升,成为高校热血先锋。当初想到要去无偿献血,既出于好奇,又带着医学生的使命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了不少关于血液的知识,觉得献血这个行为很不错。姐姐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就马上告诉了妹妹顾恺尔。  相似文献   

17.
脸谱     
<正>温州第一能人叶文贵去世3月13日凌晨5点,温州模式早期标志性人物,曾经的温州第一能人、首富叶文贵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上世纪80年代,当万元户成为财富的代名词时,苍南县金乡镇的叶文贵就已坐拥千万元资产,先后办过轧铝板厂、压延薄膜厂等。1984年5月,叶文贵被破格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1986年,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曾在媒体上发表题为《希望涌现更多的叶文贵式人物》  相似文献   

18.
脸谱     
<正>姚玉峰、翁浩义:入列全国道德模范候选名单6月20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军委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进入公示阶段,来自我市的光明摆渡人姚玉峰、乐清花甲老人翁浩义上榜。二十余载光阴,姚玉峰用他全球首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和研发的手术专用器械姚氏钩,为近3万人带来光明。翁浩义是一个平凡农村老头,但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曾先后7次跳入河里救回了8条生命。  相似文献   

19.
脸谱     
正王珏:15年匿名捐款30万元的兰小草文明浙江日前发布11月浙江好人公示名单,温州的兰小草王珏、泰顺县泗溪镇横坑社区建新村驻村干部季庆泉、洞头区霓北中学初三学生林杰等3人入选。王珏,洞头区大门镇甲山村人。他28年扎根海岛治病救人,从2002年起化名兰小草许下每年捐款2万元的星雨心愿。他隐名行善15年,缺席每一次公益奖项颁奖,是温州最神秘的道德偶像。10月20日晚,48岁的王珏不幸因病去世。  相似文献   

20.
脸谱     
正陈蔚:主刀西藏那曲市首例角膜移植手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蔚教授日前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做了该市首例角膜移植手术,帮助因患角膜病失明的藏族大伯央加"点亮"眼睛,而央加的角膜也是温州人捐献的。这也是温医大李校堃院士西藏医疗公益行活动之一。央加今年52岁,家住那曲双湖县措折罗玛镇尼直村,海拔约5000米。10多年前开始接近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