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武群 《兰州学刊》2010,(Z1):77-79
孔颖达认为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义类",另一是"语助类",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实词和虚词。他无论是在释词或释句中都蕴含着对词类的揭示,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训释方式表明不同的词类,文章具体分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隐性的词类揭示。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人权事业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人权问题的论争中,人权的正当性才获得了证成.学者们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来完成这一论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第一次全面、系统论析人权概念的著作,中国学者们对人权概念的认识极大地受到该文的影响.然而,马克思在此文本中对人权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批判.中国学者们直面这一理论难题,进行了巧妙的概念转换,有意地对文本进行了建构性的解读,从而论证了人权概念在马克思主义道统中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富论》为例讨论了社会科学经典作品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介绍了《国富论》发表以后各个时代评价的变化以及围绕其而展开的多维解读。以此说明,经典的命运总是与时代潮流相互联系,同时经典也常常与历史情境相结合,通过互动演化的机制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文章指出了学科分化时代,人们阅读和理解经典的基本困境,这个困境本质上与理解时代的基本困境相似。文章指出,在学科十分发达的时代,我们有可能陷入一种有知识的蒙昧状态,摆脱这一状态的出路,除了培养知识分子的常识感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6.
杨宗红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30-135,157
冯梦龙早年为了科举,治《春秋》颇勤,编有众多《春秋》著作。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冯氏春秋学有许多可观之处,首先是广收博览,资料丰富,编撰灵活,注重实用;其次是注重史实,不盲从,不虚谈;再次是尊经重史的倾向。冯梦龙春秋学虽为科举,广用胡安国《传》,却也有其寄托。他强调"职"与"分",主张君臣培德修己尽职,重视对《春秋》大义中"名分"阐发。  相似文献   

7.
武群 《兰州学刊》2010,(3):183-186
孔颖达时代没有语义学理论,而在其正义中却体现出其对语义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看到语义单位与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上下住关系、同义关系等。文章主要分析了孔颖达时上下位概念的认识,及从不同角度辨析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在《春秋繁露》中,董仲舒解读《春秋公羊传》之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他使用了几个概念和判断提示了对文本达成统一之理解的方法,二是揭示了达成统一理解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文史哲》2014,(3)
《史记》评点是《史记》文学经典化的特殊形态和重要途径之一。明代由于文学复古思潮的涌现、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史抄史评风气的浓厚等因素,《史记》文学评点随之出现兴盛局面。"点"给读者以提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文字评论涉及《史记》章法、叙事、写人、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这些评点,形式灵活多样,多角度阐释《史记》的文学内涵,引导读者细读《史记》,寻找文本中的"密码",参与作品价值的实现。《史记》评点体现了评点者的思想、立场和文学素养,对于《史记》的文学经典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评点所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也促进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的《史记》评点对后来的《史记》评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古时期的特殊物质条件、文献流传环境及特有文化传统和心理,决定了以《尚书》为代表的“待甄别文献”的源流相当复杂。对“伪书”概念最好重新定义。从“史料”这一角度入手,有助于解决“待甄别文献”的价值问题。对它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应简单化处理或以偏概全。今本“古文《尚书》”可视为古人学习《尚书》讲章的汇编或相关材料的辑佚。如从此角度出发,则今本古文《尚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事实亦可作为论证依据。这种文献利用方式尤其适用于针对这些文献的思想整体而非某个细节。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春秋》有上、下两册,共四十四万三千多字,由康式昭(北京市委)、奎曾(内蒙文化局)二同志合写.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党对青年学生培养教育的长篇小说.但,前半部刚在《收获》上发表后,“十年浩劫”就开始了,全文未能发表完毕,即被按“大毒草”批判.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在相隔二十多年后的一九八○年,才算最后定了稿.虽然这部书遭受了坎坷的命运,但由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将近三十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大学生群像,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种种矛盾的披露,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初期青年大学生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阿甘正传》为例,电影的社会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电影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户,是照亮人生旅途的路灯,是认识自我的镜子,是漫漫长夜的一帘幽梦,也是学习地道语言的极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服饰消费的描写,从消费文化的视角看,这些内容具有多重文化意义,一方面,它反映出晚明社会新兴商人与市民阶层追求享乐、夸示的消费理念,以及在金钱冲击下,晚明社会礼崩乐坏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服饰消费反映出仕宦阶层与新兴商人互相利用、彼此艳羡的复杂心理,在服饰消费的细节上透露出官宦们在权力与财富上的强势地位。此外,西门庆妻妾们的服饰消费,体现出等级区别与典型的商人消费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句作为呈现词汇的载体,在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运用和听课兴趣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词汇教学在例句选择上存在一些误区,优化的例句应符合实用性、审美性、趣味性、时尚性和经典性五个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经典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出于特定的原因建构而成的,而符号是其建构的中介。雅各布森将符号翻译分为语际、语内、符际三类,这对文学如何由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文字的成为影像的等等,提供了重要的阐释途径。本文所谓翻译,即指语际、语内、语符三项,而非仅仅语际一项。《祝福》的经典重构表明:经典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意象性通过符号所蕴含的可阐释性,召唤着对文本的重译、改编和表演,从而使经典由"今生"寻求到本雅明所青睐的"来世"。  相似文献   

18.
儒学经典《春秋谷梁传》(以下简称《谷梁》) ,至汉初始著于竹帛 ,但其师徒口耳相传由来已久 ,理应作为先秦散文之余绪加以研究。《谷梁》学说向来以经学要典著称 ,但论及其文章风格者无多。晋代荀崧称其“文清义约 ,诸所发明 ,或《左氏》、《公羊》所不载 ,亦足有所订正”(见《晋书 .荀崧传》) ;东晋范宁在《春秋谷梁传集解 .序》中综比《三传》时指出 :“《左氏》艳而富 ,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 ,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 ,其失也俗。”至唐代 ,柳宗元说 :“参之以谷梁氏以厉其气”(《与韦中立论师道书》) ,又说 :“谷梁子 ,太史公甚峻…  相似文献   

19.
张金梅 《兰州学刊》2010,(11):148-151
《春秋》五例——"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既为史笔,又是诗笔。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自司马迁首次以《春秋》笔法评论屈原《离骚》始,"微而显"、"婉而成章"、"为尊者讳"、"《春秋》笔法"等都成了诗歌批评的显话语,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人诗史相融兼通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20.
电视媒介在戏曲经典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性转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戏曲经典《桃花扇》的传播案例来看,电视媒介助推戏曲经典成为文化资源,使其从文学文本和舞台文本转化为电视媒介文本,并形成多样化的跨媒介文本形态。电视媒介不仅提供了戏曲经典再传播的媒介空间,更是以全新的媒介文化冲击、消解和融合戏曲经典,使其从精英文化、古典文化的代表朝大众文化、现代文化转向,提升了戏曲经典的文化价值。戏曲经典的电视化不应该满足于现代媒介语言的传达,而更应该倡导电视媒介美学观念的吸收,从而增强和创造戏曲经典的美学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电视媒介及新媒介,扬长避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