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三个问题使自由理论和制度理论似乎必然存在相互否定的关系,这就是,有意志自由的人能被制度调控吗?追求自由的人需要制度调控吗?制度的数量与自由的程度是否成反比关系?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由于人没有绝对意志自由,只有相对意志自由,所以人能被制度调控,但这种调控是相对调控而不是绝对调控;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追求自由的人永远都需要制度的调控,只不过这个制度仅指公正合理的必要制度,而不包括或不公正、或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不正当制度;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制度多并不注定意味自由少。在争取社会自由的过程中,不必担忧和拒斥必要的新制度,而只需防范或及时取消多余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自由,它与必然是什么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多年来我们很少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了,使人们对它陌生起来。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制造思想混乱,致使有的人在必然王国面前一筹莫展,无能为力;有的人则无视客观必然性,追求绝对自由,为所欲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不少蠢事,给我国革命与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革命导师关于自由与必然的论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端正思想路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于自由与必然这对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最科学地论述。在哲学史上,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唯意志论者以为,自由是摆脱必然的绝对自由,是心灵的任意创造,这是一种唯我论。机械论者虽然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却否认人的意志自由,认为人只能受必然的支配,做必然的奴隶,而不可能做必然的主人,这是一种宿命论。总之,他们都把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形而上学地看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黑格尔第一个把自由与必然联系起来,认为“自由是对必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为何观察自由?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自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回答这些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基础在自由理论发展的历史中,德国古典哲学克服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在辩证地理解自由及其与必然的关系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准备了条件.黑格尔认为必然是自由的前提,把自由和必然抽象地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这种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或者一种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只是一些抽象而不真实的观点.”他说:“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蕴含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自由不是个人的绝对自由,也不是完全利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区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根本不同,不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是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这部洋洋数十万言的著作所着力进行的工作之一,就是从人类实践活动的“综合运动的可知的统一性中揭示自由与必然的矛盾以及二者之间不可消解的联系”。因此,研究《辩证理性批判》中的自由与必然观,对于深入了解和批判萨特的哲学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讨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首先对“自由”和“必然”这两个概念的涵义作了独出心裁的规定。他说,这里所谓自由,“是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哲学家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范畴,在反复思考、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深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以前哲学家在这一问题上陷入的唯意志论或宿命论,避免了极端性和片面性的错误,解决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从实践角度出发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对自由与必然关系讨论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哲学层面,同样对人与国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自身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由三题     
自由,是一个崇高而又神奇的字眼。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们不知为它倾注了多少激情。然而,“自由”既是一个理性之谜,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因此,自由永远是今常青的问题、“永恒的话题”。笔者才疏学浅,自感探讨“自由”力不从心。本文只是提几个与自由有关的问题,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以前有几种自由观? 就自由和必然关系的认识论范围而言,  相似文献   

8.
哲学作为对人和世界一般关系的总体把握,为人正确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获取自由提供理论的指导。因此,自由历来是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理论课题,是贯注于全部哲学中的一个基本精神。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尽管哲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自由观,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实践观点,他们的自由观从总体上讲都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把握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事变性质及其进程,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们,都曾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表明过对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对哲学范畴的看法。他们不是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就是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或者承认两者共同存在,而把它们视为绝对排斥和互不相容的对立物,从而在两者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学四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学家们要么对人诉诸一种纯客体的直观方面理解,片面地强调人的客观性而否定人的主体性,要么对人的本质诉诸一种纯主体的理解,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性方面,当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诉诸实践的理解时,就既不是单纯客观性的理解,也不是单纯主观性的理解,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理解。在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大都是从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的观点出发,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则强调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但从辩证思维的方面去把握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时,应赋予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一种辩证统一的理解。在对人性、人的本质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们大都强调抽象的、一般的人性与本质,而时下的人们大都否认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具体的、历史的方面,其实,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人性与人的本质应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在对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的关系上,人性与人的本质既有不变的一面,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必然与自由——论庄子的心境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晨阳 《东岳论丛》2000,21(1):101-105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必然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对必然的超越 ,就是自由的实现。但此自由本质上属于心灵的自由 ;能否超越必然 ,关键在于以“道心”观照万物 ,浑化其间的差别 ;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 ,提炼“无”的精神境界。在庄子那里 ,“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 ,“无”不离“有” ,“有”不离“无” ,“有”、“无”合一。“有”“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 (自由 )的关系上 ,即强调不离必然而求超越 ,不离实然而求超然 ,不离现实而求理想 ,这就是命与逍遥的合一 ,必然与自由的合一 ,亦即安命与自由的根本义蕴所在  相似文献   

12.
自由在哲学范畴和社会范畴的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不同的意义。自由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从古希腊奴隶社会开始 ,就存在着两种哲学观点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积极合理的思想 ,正确地解决了二者的关系 ,同时 ,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在社会领域中意义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 ,展望当代西方哲学的未来走向 ,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关系的反思。这方面的研究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重在全面检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的种种误解 ,指出到目前为止 ,对两者关系的误识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认为他不是哲学家、或至少在西方哲学史上无足轻重 ;二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忽略它和西方哲学人文主义传统之间的承续关系 ;三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是对德国哲学遗产的继承 ,抹杀它和西方其他文化资源的关系 ;四是片面强调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4.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15.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而刑罚的对象是犯罪。所以,犯罪问题是刑法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犯罪呢?我们认为要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犯罪这一概念的层次性,进而要明确犯罪构成及其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说明什么是犯罪。这就是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构成。 一、资产阶级犯罪观和马克思主义犯罪观 所谓犯罪观,就是人们对犯罪现象的全面的、根本的看法。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犯罪观。资产阶级犯罪观概括起来有  相似文献   

16.
哲学本体论是整个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础,一种新的哲学学说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对本体论问题的新的回答。现代西方有些哲学家试图把本体论问题“悬置”起来,但实际上在他们的哲学学说中都或明或暗地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任何一种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观点,都将有一个立论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这个基础或出发点就是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了以往哲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辩证的物质本体论,从而结束了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争论。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过程中企图在本体论这一重大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修改,用所谓实践本体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的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7.
自由的张力突显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个性。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由的方法论说明,不研究主体自由意志,就无从研究道德与法等问题。马克思的自由并非新自由主义所说的理性决定论,必然也不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目的自由与工具自由、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自发自由与自觉自由、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对立统一。资本主义物的统治导致自由异化。中国道路不是一种缺乏价值观的崛起,中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张力与限制相统一思想的成功创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四个统一",才能更充分地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事物的矛盾法则,亦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承认不承认这个法则,是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关键所在。承认对立统一与否认对立统一这两种见解的对立、斗争,在人类认识史中,是从来就有的,它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缺乏客观前提,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哲学家提供彻底的、唯一正确的对立统一的理论。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日益发达,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发展史表明,人类关于对立统一的认识也在大体上逐渐走向正确和深刻,尽管这条道路是异常曲折复杂的。因此,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类认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所经过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更严格地遵循这个伟大理论办事,随时警惕自己,不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复辙。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大时期:一是素朴的、自发的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就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是资本主义早期,在这个时期里,形而上学占着统治的地位;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每一个时期中只有一个单纯的方面、一种见解存在。事实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承认对立统一的见解与否认对立统一的见解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  相似文献   

19.
必然和自由是一对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其作过不同程度的探讨,并提出过不少精深的见解。特别是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前者提出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合理思想,后者则在客观唯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力所有关系问题,我国理论界自1959年以来,已发表了不少文章;特别是近几年,这方面讨论有了新的深入。截止目前,各种意见可归纳为两大类:一、否认有劳动力所有关系;或否认这种关系是迄今历史上各个经济形态共有的普遍现象;二、承认有劳动力所有关系,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所有关系看法不同。后一类有三种不同观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属于公有;2.部分属于公有,部分属于个人所有;3.完全属于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