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奴隶制与封建制的分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有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古史分期的症结究竟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能否解开中国古史分期的谜底?笔者认为解决中国古史分期的关键,是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从整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研究方法。惟其如此,才能指望在古史分期的探讨中,出现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也就是关于周代社会性质问题的争论,已进行了四十多年,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则一贯认为周代是"奴隶制时代".这观点或学说,近十多年来似乎已成为"定论",或被当作权威性的"定论"来看待.但是,我认为,如果从先秦的全部第一手材料出发并以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方法对之进行研究的话,那么,便很难认为这一观点或学说是符合中国古史的实情的.所以,我从来不同意这一  相似文献   

3.
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和类型?这是古史分期问题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任何一种分期都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或客观标准,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下,严格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对"王土"制作一综合性的考辨,纰缪不伦之处,望同好赐正.  相似文献   

4.
田昌五的《古代社会断代新论》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古史分期问题和分期标准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的专著。《新论》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和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国家一样,都是从父系大家族奴隶制开始的。从家族奴隶制发展到宗族奴隶制,即家族奴隶制的联合体;就是中国的发达奴隶制。  相似文献   

5.
顾颉刚在"古史辨"兴起的学术渊源、研究内容、学术宗旨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看法或反思.他认为,"古史辨"之兴起乃是多种因素的汇合,是古与今,中与外交融的学术结晶,即怀疑的精神和历史演进的方法;"古史辨"即史家的考辨古史,所辨内容是伪书、伪事、伪史,三者不可割裂;"古史辨"是一项长期的、开放的学术事业,有它自己的路径和旨归,破坏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古史分期论辩中产生八种"封建说",其中"魏晋说"最为丰富和系统,这是与尚钺的研究和倡导分不开的.他系统提出了古史分期理论,辩驳了"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两汉封建说",对于"魏晋封建说"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7.
商代众人,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商代社会性质和中国古史分期的重要问题,是中国古史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一大难题。 大家知道,对晚近尚存的后进民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可以成为打开离我们远去的古代社会的钥匙。摩尔根就是利用美洲印第安人的氏族组织,第一次充分阐明了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的氏族组织,并得到恩格斯的一再肯定:“摩尔根的伟大功绩”,就是在“印第安人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解开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的而  相似文献   

8.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是对古史形成规律的科学阐述,这一理论符合唯物史观的原理和实践;将某些不见于较早古书的说法视为不可靠的后起之说,视为不存在历史素地的"伪史",应是科学的;所谓"走出疑古"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和类型?这是古史分期问题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任何一种分期都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或客观标准,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下,严格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对“王土”制作一综合性的考辨,纰缪不伦之处,望同好赐正。一、从“公社”理论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公社理论,在本世纪2、30年代曾被怀着不同政治倾向的研究者用种种猜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民族”概念问题、中国民族的来源、中国民族的分类、民族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其对近代民族史学的贡在于,一是促进了民族史学科的独立与繁荣,二是为后世树立了民族史学的指导思想,三是为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基本路径,四是为近代民族史学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民族史学的不足和缺陷在于汉族中心论取向及具体问题研究之空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次学术创新活动.透过中国哲学史书写的总体演进过程,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三个话语系谱和三种叙述模式,以及书写者的哲学观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探讨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既能深化中共文化史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能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提供历史的论证和学理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探讨作为政治团体的政党组织对促进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和发展的作用;二是党的部分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学术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其他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30年间,中国法律思想史从初步确立到加速发展最终走向繁荣,在多个论域中展开了理论争鸣,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学科建设、教材改革、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认真梳理三十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西逻辑各自发展背景的对比分析 ,说明中国逻辑有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殊性 ,评述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有关争论 ,主张争论要以中国逻辑是有特色的为基点 ,两种见解分别不要走向极端 ,要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 ,共同促进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书序>主要概述<周书>诸篇写作缘由,是研读<周书>的门径.关于<周书序>的编撰年代,先贤多主张其成文于秦汉之前.本文从文献征引、汉语史及学术史等角度的综合考察入手,对<周书序>进行了系统考证.笔者认为,今<周书序>成文于两晋时期,其体例与语言多仿自<书序>.太康年间<周书>复出于汲冢,荀勖整理<周书>,编写了<周书序>.  相似文献   

17.
蒙文通与中国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近10余年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10多年,汉语历史词汇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在专书词汇、常用词演变、同义词、复音词等方面的研究有新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词汇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今后一段时间,汉语历史词汇学除了应加强词汇理论建设外,还要迎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普及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是自“重写文学史”理念提出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文学史。与同类著述相比,其成就主要有三:一是概括性较强、条理性较好,有利于初学者接受;二是吸收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或做法;三是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方法的应用。同时它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人的文学”理念泛化;二是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含混;三是台港文学如何“入史”的问题;四是史料与史实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与文学史写作本身的艰难、“重写文学史”实践不够等有关外,还与“集体编撰”的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芜湖中药业源起于明朝万历年间正田药店的创办。清嘉庆之后,以张恒春药店为龙头的芜湖中药业逐渐兴起,它为芜湖中药业的日后兴起并发展为我国现代中医药基地之一奠定了基础。此后,逐步日益兴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