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维新 《城市》2010,(4):3-5
一、高房价的成因高房价成为2010年两会期间议论的热点,这反映了广大群众对高房价的不满情绪。为何会形成高房价?为何中央调控房价政策在实践中不能体现,而越调控房价越  相似文献   

2.
2009年,最让中国人惊心动魄的,无疑就是房价的疯涨。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从营业税的变更、到国四条和五部委土地新政等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掀起了遏制高房价的风潮,但能否让中国房价趋于理性,还有待观望。在这次遏制风潮中,囤地、炒地、炒房被看作高房价的三大元凶。虽然这三个因素对高房价有助推作用,但并非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形成了严重的泡沫,引起政府及经济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但相伴而来的,是房地产经济的低迷,从高房价形势下的产销两旺,逐步转变为房价回落后的销售量锐减,违背了价格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基本经济学规律,让我们不得不就房地产频频出现逆向运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目的是为了房地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硬性需求和经济发展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期盼. 坊间争论的焦点在于:持续的高房价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对此,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来打压房价.在经历了二年多的攻防后,一线城市的房价终于开始大幅回落了,标志着国家行政和经济双重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高空置率与高房价并存的悖论 从经济学的供求原理看,对一般的商品而言,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从目前我国对空置率的计算方法看,空置率反映的是供过于求的情况,有房子没卖出去.由此观之,商品房的空置率与房价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并存的并不是日益趋低的空置率,而是高空置率与高房价并存.  相似文献   

5.
房价是一个与全世界老百姓都密不可分的民生问题,高房价也不仅仅出现在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以新加坡为例,其首都新加坡市在2011年初的最高房价是每平米4.5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每平米  相似文献   

6.
声音     
“没有百姓可承受的房价,就没有新城镇化。”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袁喜禄认为,房价是除户籍之外另一个横亘在中国人进城路上的巨大障碍,不仅抑制了内需的潜力,而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他强调,新城镇化绝不应该走房地产化的道路,尤其是不能高房价化,而必须围绕人生存、发展的需求而进行。  相似文献   

7.
高空置率与高房价并存的悖论从经济学的供求原理看,对一般的商品而言,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从目前我国对空置率的计算方法看,空置率反映的是供过于求的情况,有房子没卖出去。由此观之,商品房的空置率与房价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恰恰相反,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并存的并不是日益趋低的空置率,而是高空置率与高房价并存。从1995年开始,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每年以100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在递增。199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累计为912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6787万平方米,增长22.5%;办公楼895万…  相似文献   

8.
对于刚刚在宏观调控中开始下挫的房价来说,“一朝高房价,永世富贵城”这句西方俗语描绘了无数开发商心中的“理想国”。不过,12个时区之外的美国,这句俗语正在被《福布斯》的调查所验证。 不久前,酷爱制造各种排行榜的《福布斯》杂志推出了全美第四次“高房价城市”调查。为了确定全美最昂贵的前10个城市,《福布斯》对150个城市进行了调查,考察涉及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杨贵中  邓学芬 《城市》2007,(1):23-26
一、引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长势惊人的房价,让很多人望"房"兴叹.如今的高房价不仅影响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积累了行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增加了城市商务成本,抑制了其他产业发展.房价上涨超过一定限度,会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制约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向高级化发展,甚至会损害国家的长远竞争力.有专家惊呼:"警惕高房价绑架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安家》2014,(7):38-38
经济学家吴敬琏 房价高是由货币超发造成的降房价要少发票子房地产商是被钱给撑死的——华友世纪总裁兼CEO向松祚抑制通货膨胀才能应对中国高房价——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郎咸平房价转折点100%确立——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房地产进入细分时代未来仍有上涨空间——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限购是为限制投资现在是放松好时机——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顾云昌降房价不如稳房价房价跌会抑制消费——清华大学副教授吴斌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08—2009北京社会发展报告》中指出,北京房价的月供已超过一般居民的接受限度。统计数据表明,即便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房价涨幅依然达13.5%,居民收入增长为12.4%。尽管一些楼盘在降价促销,但整体房价仍在走高。考虑到2008年限价房推出数量不少,对房价有所下拉。因此,纯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实际上更高。  相似文献   

12.
房价上涨如脱缰野马,多么严厉的调控措施均无功而返。情急之下,部分城市重新祭起房产税大旗,希望房产税的降临,让高房价应声大跌。有人甚至认为,房产税是根治"炒房"与"土地财政"两大房价推手的"撒手锏",房产税的开征,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疯狂投资时代和豪宅至上  相似文献   

13.
千不怕,万不怕,就怕专家教授谈城市化。这是老百姓调侃学院书斋里的教授们,借城市化来力挺高房价的一句口头禅。这帮教授们再也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帮开发商鼓吹房价了,唯一找到的理由就是城市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这次房价会调整三五年,但是,中国房价长期仍然看涨,因为中国城市化将要持续到2025年”。  相似文献   

14.
“房奴”之所以成为房子的奴隶,有着自己的主观原因。对于各地高房价这个铁幕,一个理性的消费个体毕竟有他选择的权利,事实是,许多“房奴”以实际行动投了虚高房价一票。而且,就“房奴”这个群体来看.一般而言,也有着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比如年轻、高收入、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等。  相似文献   

15.
孔英  姚奕  周豫 《城市观察》2013,25(3):157-163
本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省际及六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品住宅市场是否存在高房价和高空置率并存的"双高悖论"。结果表明,我国商品住宅市场总体而言不存在此悖论,大多数省份和大城市的空置率和房价呈负相关关系,空置率变化率是实际房价变化率的格兰杰因,空置率上涨1%,实际房价下降0.5%。基于自然空置率测算结果,本文提出我国空置率的合理范围为5%-20%。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刚刚在宏观调控中开始下挫的房价来说,"一朝高房价,永世富贵城"这句西方俗语描绘了无数开发商心中的"理想国".不过,12个时区之外的美国,这句俗语正在被<福布斯>的调查所验证.  相似文献   

17.
徐凤臣 《城市》2010,(3):20-21
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得过快、过高,“地王”频出,并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抢房抢地风暴席卷全国。对此,中央及时采取了重新调控等应急措施,仅仅在12月份内就连续出台了5个调控政策,矛头直指高房价与高地价(“地王”)。然而“双高”与“双抢”仍齐头并进,大有势不可挡之势,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三年来,房价与车价照着完全不同的轨迹变化着。房价一直走高,而车价一直走低。三年前一所价值相当于两辆车价的房子,现在卖掉可以买三辆同样的车。这样一个事实提供了一些素材,供我们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住房和汽车都有同样的消费群体,都是富有家庭的消费对象。它们的价格都很高,一般人买不起。但不论是住房还是小车,它们的销售量都节节攀升。这说明我国的富有阶层近年来的收入是持续不断地增加着。  相似文献   

19.
一季度飞涨的房价,不仅刺痛购房者的神经,也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更为严格的信贷税收政策、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中央政府四管齐下,再出重拳,彰显遏制高房价,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以画说世     
8中国社会导刊本版文并图/郭喜忠房奴与爱情夹心:收入羞涩,据说也算中间;爱情焦虑,只因房价之上还有三座大山压顶!忘忧:只有承受了房贷之重,阅读和恋爱才能让我们心境悠远。望尘莫及:房价永远都比预计的高,收入永远都比需要的少,结婚总是比恋爱难动弹不得:房子与爱情的分量都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