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障一词是"舶来品",自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学术界逐步流行起来.近年来,从事社会保障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社会保障学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但社会保障活动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中国在古代漫长的农业时代,救灾济贫、施舍孤苦等传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就史不绝书;近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启动和发展,中国社会开始步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也随之开始向现代转换.当今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而对于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2.
宋士云 《江汉论坛》2007,(9):129-133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土地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集体保障 国家救助模式→土地保障 国家、社区扶助 现代社会保障试点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始终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这可视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国家对农村制度供给责任和其"暴力潜能"不足,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改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职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促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一次剧变的时代,由此产生的先秦政治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本文根据史料将先秦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大同时代,二、小康时代,三、封建时代,四、春秋时代,五、战国时代.与此相对应有五种传统与制度:大同时代是"禅让制度",小康时代是"王朝传统",封建时代是"封建制度",春秋时代是"诸侯联盟",战国时代到秦汉则走向了"郡县制度".皇、帝、王、伯的四分说,推翻了疑古派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的歧见,还原了先秦历史分期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因素导致了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现状,也因此分立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通过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强调社会分层与保障对城镇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东岳论丛》2008,29(1):12-34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保障研究似乎应该更上一层楼。能否有新的突破,可能关键在于三个"超越":其一,要超越二十世纪既成的社会保障刻板印象;其二,要超越教科书式的社会保障概念体系;其三,要超越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思维定式。试图通过对社会保障的概念框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和缺陷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前瞻等四个部分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定性分析,提出新的见解及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最重要的是切实解决好老年社会保障,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愉快地度过晚年,走完自己的人生周期.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医疗卫生等制度的建立,无疑都是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认为建立老年生产劳动制度,即"老有所为"的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建立"老有所为"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建立"老有所为"的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因为: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社会保障法制化对完善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包括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立法层次低、法律救济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等,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永春  蔡军 《人文杂志》2007,(5):177-183
社会保障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保障现存问题主要包括筹资渠道少,投资范围窄,基金管理体制不顺,监督力度不大,基金运营收益不高;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起点不公平;效率公平理念错位——重视效率,忽视公平,政府责任理念错位——政府缺位与政府越位,社会政策中心错位——以收入为本不以资产为本;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框架使广大农民基本处于无保障状态;"政策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性低,人为性强,规范性弱;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程度很低,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较低。我们应该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社会保障目标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为两翼,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低保四轮驱动;我们应使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多元化和参与主体多样化;应当法制先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法律体系。我们应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继续进行制度创新,新建"子女养老社会保险金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劳务储蓄银行制度",积极探索"以地换保"、"以房换保(倒按揭)"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与制度,从古代到现代是不断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性质从古代农业文明时期补救性质,向现代社会的制度化方向转变,社会保障范围从狭隘性、单一性向社会公共性、综合性转变,社会保障理念也从传统的注重社会整体和国家控制,到现代的强调个人权利和政府义务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本文沿时间脉络简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以1978年为分界的两次制度变迁,研究两次制度变迁中出现的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然后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简要评价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复杂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中的农民没有能力从现有的制度框架中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收益.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资源配置、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品供给的非均衡性制度樊篱阻断了城乡统筹协同发展,这些制度樊篱就像布罗代尔"钟罩"一样横亘在城乡之间,阻碍了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隔离城乡之间的"钟罩",实现制度收益共享,构建起城乡互动、良性循环、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  相似文献   

12.
汪敏 《理论界》2009,(1):6-7
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确立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理念,然后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具体的实践模式.改革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换保障",为此,应明确"土地换保障"制度下的保障对象,分类、分层制定具体的保障办法,并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是民本思想。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出现。从《周礼》、《管子》等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理念及制度雏形。与此同时 ,贤明的国君与诸侯都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制度创新和制度典范战略升级的历史转折关头,社会保障制度典范向社会福利制度典范战略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全面、系统探讨制度典范概念,制度典范升级的条件与环境,制度典范升级类型与途径,重点阐述社会保障制度"压迫"社会福利制度的诸多不利后果,社会保障制度向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诸多优越之处,最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框架与"积极性"社会福利政策时代已经来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本文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现实要求,并提出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使着社会风险的积聚,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存在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但是还面临不少风险.文章通过对风险社会中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分类,明确社会保障制度风险管理的理念,提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风险管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曾长期施行土司制度,这必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以长时段理论视之,地理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组织、思维传统等长时段"结构"深刻型构了土司制度与土司社会.后续的改土归流,乃至土司遗址、遗迹"申遗"所对应的内涵演变,依然不同程度受到"结构"的影响.这一"结构",既有王朝国家的历史印记,也有土司制度的地方传统....  相似文献   

18.
当前 ,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这一体制转轨过程中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灵芝 《东岳论丛》2011,32(11):120-125
在中国,制度安排层面上的社会福利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这种关系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下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关系,对于相关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视角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并列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是我国长期以来行政实践的结果,社会福利先天不足,长期与社会救助(济)相形如影。现在,二者已经走出了混沌期,开始步入"厘清泾渭期"。从理论视角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同时二者也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和包容性。从制度建设视角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关系的基本现状是:二者的边界基本清楚,但仍存在着"混沌区",还突显了协调不力的新问题。创新二者关系应主要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汉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汉代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粗放,具有保障水平低、只起辅助作用以及等级化、人治化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