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图色彩的设计,对地图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地图设色时,应掌握必要的有关色彩学的知识,注意逻辑性,考虑色彩的感觉和象征以及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并且各类符号的用色要遵循视觉规律,这样才能绘出高质量的地图。  相似文献   

2.
五色文化是深入认识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思维的一个重要视角。古人在遵循色彩现象的自然属性和规律的基础上,赋予自然色彩现象以政治、道德、宗教等诸多象征寓意,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并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建构。可以说,五色文化的形成是人类"与天地相参"的典型产物;五色象征符号的形成与运用,无不渗透着"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政治思维的形成机制、思辨特征、实践途径、演变轨迹等问题都能从五色符号的形成与运用中得到解答。而五色政治符号从形成到逐渐消解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在天人关系中能动性的不断增强、主导性的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
色彩在美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工艺品的用色又有其特殊性。色彩的运用不但直接影响装饰,而且也影响到造型、工艺,传统工艺品的色彩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活习惯、欣赏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等。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相似文献   

5.
邓莉文 《云梦学刊》2004,25(6):99-100
大多数《色彩构成》教材存在内容片面的现象,学生也因此而困惑。我们拟从西方科学、理性的色彩理论学、中国民族民间色系统及观念色系统、色彩与形的关系、色质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建立起学生对色彩的全面认知,并对《色彩构成》教材中的不足作出补充与释疑。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土族服饰以色彩缤纷艳丽而独具特色。土族服饰重视多种色彩的运用,形成了崇尚"五色"、"尚白"和青色禁忌的色彩观。土族色彩观的形成源自远古民间信仰,如"五彩鸟"、白鹿(白虎)图腾和"蛙崇拜",还受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汉藏蒙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土族色彩观反映了其在吸收周边他族文化的同时仍然坚守着对母体文化的传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一个由原始色彩浓厚的"穴居""野处"而逐渐向地面迁徙的历程.这个历程不仅在古籍中有记载,在汉字形体的构成中也可以找到作证.作为记录汉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汉字在演进过程中总是受着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汉字形体中,蕴涵着丰富的古代居住建筑方面的科技信息,彰显着我国先民在居住建筑方面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的符号本体论鲜明地揭示了语言符号的施指受指二重性,并将处于对立关系中的施指和受指置于系统的制约之中,揭示了符号的系统属性和构成符号的施指和受指的系统属性,但索绪尔把语言符号两重性做了纯粹关系的解释,让符号在符号间巨大的差别之网中找到抽象自我同时,消解了自身指物的本质特征,从而陷入自我的根本迷失。只有在肯定语言符号物质性的基础上,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两重性才真正担负起当代语言学的询问:语言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利用、协调了哪些物质性特征?——这才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真正意义上的符号学准则。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一、以物应色。将对象自然特征加以慨括,求得整体效果。所谓“峰峦多绿、沙石皆赭”,红绿对比将峰峦与沙石、将生活的缤纷色彩概括为主要对比色,使整体感更鲜明。如果太杂反失真容,这反映了中国画山水用色单纯的独特手法。在画论中有这样提法,论水色有“春绿、夏绿、秋青,冬黑”,论天色有“春晃、夏苍、秋净、冬黯”。对特定对象的色彩,凭直觉经验把色调单纯化、理想化,使景与色不可分割地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白”、“红”为例,比较分析了在隐喻认知视角下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异同。  相似文献   

12.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表现形式,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服饰特征与地域民俗风情,是北方少数民族强调修德、追求完美、提倡宽容、崇尚和谐统一等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factor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labor markets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during the late 1960s. Log-linear models are used to obtain indicators of the relative opportunities of black and white men to obtain different occupations across each of 38 industrial segments. We then examin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ndicators of discrimination and a number of aspects of industries suggested to be important by various theories of discrimi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lative black opportunities were favorably influenced by government employment, industrial and white collar (but not craft) unionization, and product market power, and they were adversely influenced by profitability and customer preferences for nonretail sales worker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finding that, contrary to the hypothesis derived from neoclassical economics, market power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black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4.
论苏童小说创作中的色彩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家靠感觉来描述内心世界,不同的作家依靠不同的感觉,当代作家苏童更注重视觉意象的描摹以及色彩给他的冲击力,他运用色彩意象营造和建构人物,用红黑两色表达死亡和罪恶,黑白色彩则创造了唯美飞扬的神话风格,色彩的运用不仅表达了他对感觉的体验,也显示了他超出寻常的想象力以及童年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混搭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村寨生活世界的基本样态。生活世界是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进行意义追问的基础,箐口村哈尼族村民的日常服装世界是传统与现代混搭的,多元性存在的服装所表明的正是当地人丰富的创造性,乡村中存在的民族服饰时尚的有限竞争所表明的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乡村的影响及现代性在乡村的表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寻求延续的表现。无论是传统服饰还是现代服饰,其真实的文化意义都只存在于日常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新生 《文史哲》2005,(2):91-97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一些补充,说明其已完全陷入不顾史实随意演绎的误区。将崇尚某种颜色列为一朝典制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与“秦尚黑”类同的制度。“周人崇尚什么颜色”和“周朝属于五德中的哪一德”一样,都基于错误的理论预设,因而带有伪问题的性质。总体来看,“周人尚赤”说对于今人研究周代礼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轻信此说并据之推论周代的相关文化现象,极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韩国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所表示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许多共同点,现以汉韩基本颜色词"青、红、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词为主,考察其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从几种基本颜色即红、绿、白、蓝、黑颜色的本意延伸到它们在各民族文化中所象征的不同含义,由此以增强文化敏感性,使语言学习者在了解背景文化的同时注意翻译技巧,以便顺利实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黑人作家拉尔文·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美国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从存在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在这冲突中人们寻找自我本质和价值,实现真正存在的这一主题。文章试图用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来探讨《看不见的人》,并从其"存在方式"入手,详细地分析了主人公由"不自由"到"自由"及"没有责任"到"负起责任"的转变,及其最终获得人性,实现自我真正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Almost a decade ago, the Kerner Commission warned that this country was moving toward two societies—one white and one black. Data on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dicate clear-cut boundaries for these two societies—large cities are becoming black but most suburban areas remain white. Detroit is a case in point and this led the 1976 Detroit Area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s of racial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Our approach was guided by three hypothesized causes of this segregation: (i) the economic status of blacks, (ii) the preference of blacks to be with their own kind, and (iii) the resistance of whites to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We developed several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found that most evidence supported the third hypothesis. Blacks in the Detroit area can afford suburban housing and both blacks and whites are quite knowledgable about the housing market. Most black respondents expressed a preference for mixed neighborhoods and are willing to enter such areas. Whites, on the other hand, are reluctant to remain in neighborhoods where blacks are moving in and will not buy homes in already integrated areas. This last result has been overlooked by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white attitudes toward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but emerges clearly with the new mea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