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丛日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1-144
进城农民工就业培训存在管理不完善、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所需的经费没有较固定的来源等问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管理。加强进城农民工组织化;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监督管理制度。第二,消除社会排斥,优化培训供给效能。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培训机制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实施多元化的培训补贴方式;合理利用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引入竞争机制。第三、完善配套措施,保障培训福利供给效能发挥。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农民工就业培训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正月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0-4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为了寻找就业机会而涌向城市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的不平等.因此,首先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从而实现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生存权的基础。我国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形态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导致他们生存空间小、生存难度增加和生存状态不稳定。政府应从拓展就业空间、提供就业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工就业矛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工业化的需求,使农民向城市移动无可避免.由于历史沉淀下来的城乡隔离政策、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民工本身素质、就业规划性与方向性差等原因,导致中国农民工低端就业、不稳定就业、自我及后代无保障就业、两栖就业等,以及雇主的低成本雇佣、一些地方政府不断享受人口红利等就业矛盾尤其突出,带来诸多社会问题(资源配置失当、流动性加大、社会稳定等),农民工就业矛盾表现在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只有在相应的层次发挥政府、企业、农民工组织、农民工个体及NGO等的作用,通过政策调整、目标调整、行为调整等来消除、缓解农民工就业矛盾,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03-209
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从工作转换发生、工作转换类型、工作转换频次和就业质量变化4个维度对在职培训在农民工就业流动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职培训能显著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发生,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流动类型和人群差异性,表现为对女性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及对跨区域和跨职业流动有显著抑制。在流动频次上,培训的作用不明显,且受过培训的农民工难以通过流动而实现就业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研究了农民工的就业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60%的农民工从事雇员类工作;暂时性失业或返农农民工的比例达15.53%;自我雇佣类农民工占比为25.06%;男性农民工处于较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概率更大;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进入高层级工作岗位的概率,是农民工职业层晋级的重要决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农民工进入较高层级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更大;农民工的年龄与其职业层之间呈倒“U”型关系;影响农民工职业层晋级的因素会因代际、收入水平以及居住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卢玮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3-17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劳动力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就业政策和制度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对象。由于历史制度的遗留问题的存在,农民工仍然承受着不同形式的就业排斥,在经济地位、心理感受和福利享受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农民工就业排斥主要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市场失灵、社会等级文化观念以及农民工个人素质较低等方面因素影响,并提出要健全劳动立法、完善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提升农民工素质,以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民工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农民工培训。本文从提高农民工的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培训;用人单位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以确保农民工就业为目标,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考核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晔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23-27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农民工就业问题突出表现为供过于求的数量性失业和技能以及区域不对称所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就业政策应围绕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和完善性的稳定措施两个层次实施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石华灵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283-284
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目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文章以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河南省农民工就业的现状,探讨构建农民工就业长效机制的可行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全纲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农民工进城和谐就业关乎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大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与发展的外部要求,把握其发展变迁过程的实质,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不仅对自身有利,更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和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制约其就业培训的因素,提出促进就业培训的若干建议,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芳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118-120
"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打工族的主体,其大都受过高中甚至高等教育熏陶,对职业和工作有着较长远的理想和抱负,"打工"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赚钱",而是渴望积极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在实际就业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就业稳定性差、权利意识增强及强烈的"市民待遇"等一系列特征,乃是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最大差别,因此客观地对这一就业群体的进行分析研究,则会对改进企业的用工管理模式和促进政府社会就业保障措施改革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正规教育、社会资本的支持以及"干中学"提升其就业能力。考虑到教育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应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就业能力;依赖社会资本的支持提升就业能力,需要强调完整的家庭对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激励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在职培训,充分利用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搜寻中所依赖的草根力量,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他们有机会获得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就业能力;"干中学"作为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就业为前提,并与劳动者个人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董玉红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7-29
研究农民工的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文章以邯郸市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邯郸市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邯郸市农民工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可行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就业歧视有着重要影响是学界多年来的一个共识。但是,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对就业歧视影响如何?文章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和企业,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福利、职位升迁与社会流动四个方面影响不大。农民工就业受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准进入"门槛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歧视作用在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劳动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而相对于具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当前灵活就业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灵活就业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和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文章通过佛山132个调研数据,在摸清现阶段灵活就业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基础上剖析其存在问题,进而从制度完善、地区转移、保险设计、法律、医疗救助和政策宣传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文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05-107
基于湖南省攸县、桃江县、新邵县、隆回县和安仁县等五个劳务输出大县343份农民工的调查问卷表明:农民工的工资在大幅下降且没有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项目,返乡农民工遭遇发展难题对前途充满迷茫。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生存环境更加艰难,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开展湖湘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开展特色创业项目等,以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