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也是中国比较文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您的学术生涯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紧紧牵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张:今年是您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的岗位上离休的第十个年头.别人说您"下课没回家"也许是对您一直工作的一个生动概括;封您"A区3楼楼长",或许是对您数十年习惯于上班早到的雅称.的确,2002年您出版了专著<论西部企业家队伍建设>, 2003年又出版了专著<邓小平特区理论研究>,2007年<刘茂才文选第九卷信息革命与虚拟经济>及<刘茂才文选第十卷 2000-2006>分别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令我好奇的是,2009 年您的长篇小说<花舞丽都>出版,今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您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丽都花艳>.  相似文献   

3.
问:陈老师,您好!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注意到,您就改革开放30年来的法治和法学教育问题,先后接受<经济观察报>、<中国网>等著名媒体的专访,并与贺卫方、张千帆、谢晖等众多大家同台论道.期间,您进一步阐释了"常识、常理、常情"是现代法治的基础的法治观和法学教育观,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您能否给我们谈谈您是如何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法治建设,进而提出您的法治观的吗?  相似文献   

4.
《示众》:独异的杰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禧修 《北方论丛》2005,1(6):34-37
<示众>的艺术形式与传统小说迥异,它是二三十年代中国读者所完全陌生的,与今天主流的小说理论依然有相当的距离;<示众>的题材是生活中极常见、也极容易忽视的,它所开掘的思想内涵却是极深刻、极富有开创性的.<示众>是独异的也是杰出的,独异性与杰出性是<示众>相连贯的两个方面,这为读者阅读接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长久回味、思考和反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任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以来,我刊为向广大读者推介中国近年来的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先后采访了汤一介、戴逸等先生,刊载了他们关于<儒藏>、<清史>编纂的访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您主持的<中华大典>是一项宏大的类书编纂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外学者和广大读者都翘首以盼,请您谈一谈它是怎样启动的?  相似文献   

6.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但夏衍曾对友人说过:"戏剧电影对我是业余创作,我的主业是记者."对于他的记者生涯和新闻贡献,高汾在他的<夏衍和〈救亡日报〉>中评价道:"夏衍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  相似文献   

7.
童潇(以下简称童):郑老,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代表《社会科学家》杂志的访谈。这次访谈您想围绕"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主题展开,应当说,自2004年中央较为完整提出并阐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以来,关于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问题就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8.
黄晓伟(以下简称黄):张老师,您多年来一直从事民主理论与政治责任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连续在<政治学研究>上发表了<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论政治责任的相对性>、<政治责任的逻辑与实现>、<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等一系列关于对政治责任、民主法治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责任问题研究>等以政治责任问题为主题的项目,特别是您的博士论文<论政治责任>曾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得到国内政治学界同行的高度评价,请问您涉入这一领域的缘起?  相似文献   

9.
李旭 《殷都学刊》2009,30(4):155-156
由著名殷商史专家王宇信研究员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继前4种<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文的世界>、<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出版之后,第五种<殷墟青铜器--青铜时代的中国文明>(双色版)近日出版.  相似文献   

10.
先周历史与牵牛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郎、织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广大农民的象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牵牛(牛郎)的原型是周人的先祖叔均.<山海经>中两处记载叔均"始作牛耕",一次记载其抵御了旱灾,因而后世以为"田祖".牛用于农耕是远古时期的伟大发明.周人在远古时代各部族中农业最发达,农业生产上贡献最大.后稷弃、叔均是其杰出的代表.周人因叔均在始作牛耕上的重大贡献以"牵牛"的名称将其命为天汉东侧一颗星的名称.<诗经>中的<甫田>、<大田>即周人祭田祖之诗.叔均的父亲"台玺","玺"为名,"台"表其部族,即<诗·大雅·生民>中"即有邰家室"的"邰",本姜螈之国,后稷生处,在今陕西武功、宝鸡一带.求"台"、"邰"之本义,也即有牛之处.叔均的"叔"表排行.后代传说中牛郎有兄,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