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促进中介组织的发展,是我国高教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涉及到建立各种类型和性质的中介机构、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高等教育中介组织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加强政府学习,促进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的高效合作并保证有效监督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政府在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改革密切相关。在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兴起和初步发展中,政府发挥了直接的和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与政府作用有关。通过清理整顿、脱钩改制,明晰和规范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消除政府在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消极作用。在强化社会中介组织社会性、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良好的法治环境、适度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三个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中介组织的建立、运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中介组织沟通、协调、服务等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被誉为“经济警察”和“市场经济的看门人”,其能否规范发展,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和健康运行。青岛市中介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基本吻合的。就青岛市中介组织发展的理论认知而言,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是因于青岛市对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比较到位。青岛市中介组织的培育应该抓好三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高教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教育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它承担着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及校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任务,发挥评估、咨询、公证、监督和质量保障等作用。高教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教育中介组织应该具有独立性、中介性、多元性、自律性、专业性等时代特征,应该从立法、职能转变、环境优化、内涵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保障和促进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中介组织的现状及促进其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明确中介组织的概念入手,继论述中介组织的发展趋势之后,深入分析了导致中介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和已有中介组织的类型。在全面研究中介组织的规范状况及阻碍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从中介立法;改革中介组织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建全中介组织自律机制等方面促进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标志着农业中介组织发展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业中介组织一方面具有连结农户与市场、有效降低政府贯彻涉农政策的监督成本等正外部性,另一方面农业中介组织又存在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不能解决所有的公平和效率矛盾和冲突等局限性,以及信息不对称性、其管理者和领头人的"败德行为"等组织失灵现象,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宏观管理。从制度视角架构了农业中介组织宏观管理机制,发展规划机制、资源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是农业中介组织宏观管理机制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发挥着制定农业中介组织发展规划、标准和法律政策;提供培训、支助延伸研究、激励约束、协调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介组织沟通、协调政府与社会各类利益主体的关系,提高公用事业的效率,其作用不可替代。这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迅猛,与人们的认识步伐不太一致,再加上公用事业改革本来就涉及到很多的利益主体,因此,在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目前关键是要理清它在此项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之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空间;然后加强已有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其行为,探讨并建立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本梳理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现状,总结国内该命题的研究特点、呈现倾向,并为此类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见解,从而提供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0.
国内理论界对中介组织的含义、分类、作用、问题和对策,以及中介组织产生、发展和规范的理论根据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但总体说来,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中介组织必须采取一系列策略应对加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实证研究和金融发展的现实3个方面对金融结构展开分析,试图揭示出金融发展的规律、展示金融发展的轨迹。研究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间接融资仍将在中国的金融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远大于直接融资。因此,建立有效运行的金融中介体系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高于证券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中介效率增进与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金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自身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激烈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是来自金融中介外部巨大的压力;金融全面开放、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活动是其主要的推动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争取较大市场份额是其潜在的牵引力;而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其持久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发放问卷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来研究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市场中介使用上的一些特征以及劳动市场中介的使用对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这一群体最青睐的劳动市场中介是公共信息网站和校园招聘会。在这一群体之内,入学前的户口性质和毕业时的学历程度与大学生通过哪种劳动市场中介成功找到工作是显著相关的。通过不同劳动市场中介就业的人可能会进入不同性质的单位、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位,但工资水平未必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族青年男女在经历择偶、订婚和婚礼阶段中,会采用不同的媒介物来表情达意,完成男婚女嫁的终身大事。媒介物是联系双方的纽带,是双方情感的具体表征。透过这几个阶段各种不同象征意义的媒介物,我们可以了解多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解读恋爱、婚姻中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科技中介提供支持服务,科技中介的发展动力也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两者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科技中介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人才素质不高、缺乏市场细分等问题,影响了与中小企业的共生发展。今后,应着重从市场化运作、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几方面采取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两者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地方财政扶持及农村金融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运用2007~2009年重庆39个区县的相关数据,探寻重庆区县农民收入与地方农业财政及金融的联动关系,通过双对数线性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政府财政支出、金融中介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从业人口的数量与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重庆的财政政策及金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农民经济人主体因素的影响而未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微观机制改革正在进行。从改革三方参与者(国有借方、私人借方和私人贷方)出发,分析中国转型期股市变迁的一般路径,并对股市变迁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后,我们发现,虽然股市变迁改善国有借方的治理结构以及融资渠道,但是其异化的功能使股权结构畸形,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绩效;同时,股市发展通过影响储蓄率产生对金融中介的替代效应,从而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减少国有股权的份额,增加私人借方的比重,从而促使股票市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科学领域,制度经济学分析已成为观察和理解人类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的重要范式之一。以制度经济学作为理论依据来分析保险中介,有助于我们从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更广阔的分析视角去把握保险中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内在制约因素,从而更科学地确定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模式及路径安排。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保险中介产生的制度原因及条件、制度移植中的障碍、制度创新的必要性等问题,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及经济背景探讨了适合我国的保险中介模式,进而从建立正式约束制度和非正式约束制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保险中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信托业资产规模、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不断飙升的情况下,信托中介机构综合经营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信托业本身存在着创新能力低、缺乏主营领域、风险控制能力较差、风险管理落后和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在于发挥信托中介信息效率优势,综合金融功能优势和后发机会优势等方面入手,来探索信托中介机构效率增进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寻找行业效率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已成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高校科技中介机构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推动高校科技中介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