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平原区域林业产业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原地区是木材和粮食的重要产地,也是非木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速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林业产业优势,体现区域规模效益。以我国平原地区26个省、868个县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集中度和区位商的理论,对平原林业区域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我国平原地区6大林业经济区域的林业优势产业,并提出各区域的林业主导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平原26省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平原地区26个省为例进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建立了以10个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主成分:林业基础指标、林业第二产业指标和林业第三产业指标,并主要从产业角度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含义。最后根据26个省主成分得分情况,给出排名。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平原林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从而确定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Ⅰ):优势与机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为战略研究的基础,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简要总结了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在自然条件、森林资源培育、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等方面,探讨了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造板出口和加入WTO等因素给江苏林业产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区域分异视角,使用2002—2015年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林业人力资本等变量的生产函数,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区域林业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还发现,目前林业产业结构阻碍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带动各地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Ⅱ):劣势与危机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献[1]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了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笔者在此基础上,从森林资源培育业、木材加工业、林产化工业、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林业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我国加入WTO等方面,对江苏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劣势和危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些成果为下一步研究江苏林业产业的发展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具有一种弱质性的特点,这种弱质性主要是受制于资源、环境、制度、组织的约束,本文通过对其林业产业弱质性的分析,试图寻找适应于三北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旨在通过特色资源培育,科学技术开发,有效的制度创新,以及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社会中间组织等方式,促进三北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1978-2008年我国东部10省(市)三次产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值,与全国产业调整关联度,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协同系数,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对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产业发展及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产业发展角度总结了东部地区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并揭示了目前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苏杨树产业的战略思考(Ⅰ):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江苏是平原、丘陵地区,林业用地少,森林资源匮乏,林业产业基础较薄弱。自从 20 世纪70年代苏北地区引种南方型杨树无性系获得巨大成功以来,江苏在全国最早开发了杨木加工业,并逐步形成了以杨树资源为主体的新型产业。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江苏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充分肯定杨树产业对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森林资源与环境的贡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江苏杨树产业在杨树资源培育、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杨木加工业和杨树产业总体环境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江苏省杨树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湖南省2000~2004年林业系统的产值结构,绘制关联图,对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各层次的优势因素、潜力因素,找出劣势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省应长期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产业以及发展林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任务.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作为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对三明市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对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关联性的分析可以作为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时间序列短、统计数据少、信息不完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三明市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性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资源相对丰厚且具有一定林产工业基础的邵武林业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理论研究了邵武林业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横向关联与纵向发展 ,指出邵武森林资源产业仍处于劳动生产率低、生产不稳定和结构调整缓慢的状态 ,而且比较利益也不利于林业第一产业的投入 ,从而强化了林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民族地区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生态区,但其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文章认为,必须建立能够促进生态、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生态经济体系,以资源和市场优势为指导,建立绿色食品加工业、卷烟及其配套产业、林纸一体化产业、水电-矿冶产业、药材-医药-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设计和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目前,针对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研究多针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讨论,而将西北地区的农业产业整合起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对西北地区各省区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各省区的农业优势部门做出选择,并尝试对西北各省区农、林、牧、渔和服务业之间如何协同发展给出一定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对森林资源产生极大损害。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依托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助于实现多种资源间的整合,推动林业产业有序发展。因此,企业应秉持清洁生产的理念,探索新型林业循环发展模式;科研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为林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政府可通过财政优惠和惠林政策支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综合过程,它的着眼点和关键在于工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化、规模经济为主,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相似文献   

16.
林业县域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总结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目前林业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产业间企业的协同性等特点。林业产业链的构建,形成了链内企业良好的竞争定价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凸现林业产业的集群化优势,为低碳经济的实现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业现代化集中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未来的期望和要求。国有林区林业现代化有其特定内涵,在功能上需重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在发展规划上应合理区分建设层次和重点,在模式选择上适宜走以林区现代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以农养林""以工养林"和"以林养林"的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