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以来的这一时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王船山文学研究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得”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研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研究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研究方法之丰富多样前所未有。其“失”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王船山文学典籍的整理停步不前.王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研究浅尝辄止,王船山文学研究选题重复雷同。船山文学研究未来方向为:加大船山文学典籍工作力度,揭开船山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关系之奥秘,努力寻求船山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2.
《明诗评选》对前代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是船山诗学思想的体现。船山认为明诗学得古诗表达方式和谋篇布局的传统创作手法并有所突破而具有神韵性。船山还指出在诗歌创作中由于杜诗创作求格律风格和唐诗繁琐曲折传统造成对情感表达的伤害,而且唐宋诗对诗“意”不具有创造性,最终只会将“意”寄托于前人之诗歌以此来舍旧趋新。  相似文献   

3.
2008年,“船山学社理事会暨和谐文化与船山学研讨会”在衡阳师范学院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本次会议共收集到学术论文30余篇,在船山哲学、和谐文化、史学、文学、宏观性研究。以及大学生王船山研究等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谭耀 《船山学刊》2006,(4):33-33
作为船山的同乡,我以王船山文献资料为专题的收藏,开始是基于个人兴趣,后来是对船山先生以身殉道的高尚人格和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崇拜和神往.十九年来,已是小有所成,从金陵版<船山遗书>和光绪刊的<船山公年谱>,到现代的<船山学报>创刊号,以及名家的研究手稿等,共有七十余种,四百来册.  相似文献   

5.
佛教相宗一派名相繁多,分析细密,规制宏大,逻辑谨严,自古号称中国佛教难治之学。船山作《相宗络索》一书,将相宗内容提纲挈领分门别类加以论述,对后学了解和摄持相宗提供了巨大方便,成为人生性命之学的法宝。在《相宗络索》一书基础上,以佛教相宗文学代表作《西游记》为例,对其心要——首章“八识”和尾章“八识转成四智”做具象阐述,更有助于宏扬《相宗络索》一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湖南作为船山的家乡、船山思想的发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传播船山思想,并与民族复兴、国家图强的时代呼声紧密结合,为传承、发展、创新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船山学的研究不只在湖南,在全国甚至海外更是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为了研究船山思想、光大船山精神、砥砺国人奋起,促进民族振兴,湘籍学人刘人熙在创建船山学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船山学报》,于1915年8月20日正式刊行。在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刊物总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屡仆屡起,并在曲折中前行,真正做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与中华文化共命运,与时代社会共发展。以百年刊庆为契机,《船山学刊》将继续努力,使船山研究取得新进展,湖湘文化焕发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加彩。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王夫之)遗著,名之曰《船山全书》,共16册,计46种,每种之末,均有编者写的编校后记一篇。然而文中编者误解船山原著文意和字义者竟不乏其例,试析如下。一、“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究系何义?岳麓本《船山全书》第九册为船山研究文字学的专著《说文广义》,该书于1989年7月初版,1996年10月重印。该书之首,船山撰有《发例》一篇,该文第一段说:“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诸不见《说文》者不及之。许氏始制,始于一,终于亥。今旧本部次无所从考。一以《集韵》为序,…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人们习惯称他为“船山”。比如,他的著述篇目,称作《船山著述目录》;他的著作集,刊作《船山遗书》、《船山全书》;他的生平事迹年表,题为《船山公年谱》、《王船山先生年谱》。为了纪念他,许多地方修建了“船山祠”,为了研究他的思想,海内外成立了各种以“船山”命名的学术性团体,等等。总之,三百多年来,“船山”别号与王夫之本名一同流传,为学者乃至世人所熟悉。那末,“船山”这个别号究竟是怎样来的呢?“船山”别号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后…  相似文献   

9.
章敏 《船山学刊》2015,(5):8-15
为更好地弘扬船山精神,光大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8月20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家联合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衡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船山学刊》创刊百年暨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召开。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共14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船山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显示了学界在船山学研究上的较高学术水平,更汇集了一批年轻的船山研究者,表明了船山学研究接续开创的青春活力和后继有人。从最初翻译刊刻船山著作,到开始对船山进行学术性研究,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研究船山思想,中国学者们已在这一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次会议的研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百年老刊《船山学刊》的了解,也推进了同道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更进一步深化拓展了船山学研究,对船山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船山“吾书二百年后始显”“吾道五百年后大昌”的学术信念是支撑其“残灯绝笔尚峥嵘”的动力源泉。整体上考察,船山著作的确是在其两百年后始显,船山之道经近代以来无数学人的推阐传扬,而今正处在“其道大昌”的发展历程中。近代以来对船山学的推阐走过了一段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比较可观的研究成就,但是就船山学的博大精深和别开生面而言,值得研究和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船山学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促成“其道大昌”还需要船山学人做“久久为功”的深入系统研究和面向未来的开拓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方克立 《船山学刊》2015,(4):108-112
《现代新儒学与船山学》一书于201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新儒学与船山思想的相关度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对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就现代新儒家学者重视船山的原因、关注船山思想的两大基本点、"后牟宗三"时代"批判的新儒家"所提出的"回到船山"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船山学研究做了比较,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是船山学研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萧莛父船山学研究主动继承了侯外庐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拓展。萧莛父对侯外庐的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拓展。“继承”体现在主动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船山的共同路径,以及对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的共同判定。“拓展”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的叙述术语、体系构建、内容扩展等方面的深化,以及对现当代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和以西方思想研究船山的不同模式有所注意和肯定。萧莛父船山学研究存在着“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方面发掘船山思想的逻辑范畴,以构建船山哲学体系之网;另一方面厘清船山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将船山思想纳入明清之际“早期启蒙说”,旨在从中国自身的思想上找到启蒙精神的内在性根芽和根据。  相似文献   

13.
“文学考古学”一词化用了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虽然现有研究较少涉及,但并非新说法。美国有解读非裔文学传统的“文学考古学”(Literary Archaeology),中国的张哲俊对此亦有专书,称其为研究文学物质、努力还原事实的比较文学新方法。无论如何,大多论述是以研究者为主体铺陈,不曾以作家为底本,来关注他们在文学中的历史实践,因此没能突出作家的主体性。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包括在外界诘难作家漠视文学公共性的当代,为何作家却愈加倾向于历史题材的书写,进行文学考古,以及他们其间的写作理路是怎样的,所呈现出的写作又有着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全球化”趋势正由“经济———技术”层面向“文化———精神”层面渗透推进 ,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总体历史语境。要探寻“船山学”与现代文明关系 ,无疑有千头万绪 ,但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之中 ;置身于高科技信息流与流行娱乐资讯无情地颠覆了传统文化模式的现实中 ;“船山学”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形态 ,被推到了“话语边缘”。因此 ,面对“全球化”语境 ,分析 2 1世纪“船山学”研究的危机与际遇 ,探索在现代文明多元文化生态中 ,“船山学”研究的新走向 ,是研究“船山学与现代文明”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船山文…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明夷》有云:“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1)岳麓书社本《船山全书》初版船山《周易内传》此下注语作:“此象商容、胶鬲之事。左腹者,肝居左而主谋,预闻其 周之谋也。‘明夷之心’,乃殷民被伤而望周之心。‘于出’犹言爱出;出门庭,输于周而劝其伐也,六四与坤为体,盖居于暗邪者,四为退爻,下就内卦之明,故有此象。不言吉利者,非人臣之常道,不轻奖其功。”(2) 其后《船山全书》修订再版,“肝居左而主谋”一语被改为“心居左而主谋”(3)。《全书》第十六册所附《船山全书第一至十五册《第一版第…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文革”中后期,“评法批儒”中将王船山定位为法家代表,是船山研究史上的一次倒退。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个船山研究的小高潮,则是反倒退,拨乱发正,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反倒退的思想大解放活动,充分表现了船山学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陈焱 《船山学刊》2013,(2):52-5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年是船山思想与研究在曲折中前进与发展的四十年。以侯外庐范式与日丹诺夫原则的影响为标志,这一阶段的船山哲学与思想研究趋于同质化与单一化。直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传统的研究范式才发生了转变并随之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总体上,虽然这一时期的船山研究存在着不少问题,却依旧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敔对船山学的重大贡献有三:一是整理纂注、誊录副本和收藏保管船山著作;二是刊印船山遗书,传承和扩大其学术影响;三是撰写《大行府君行述》,使船山遗书得以入史馆,立传儒林。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末期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核心人物之一。戊戌变法作为晚清青年知识分子与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与哲学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环。而除了西学之外,谭嗣同在推动戊戌变法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船山思想作为其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传统哲学基础与精神动力。在谭嗣同的维新变法思想、哲学与精神气质中,船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代表与西学、佛学一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玉明 《船山学刊》2003,(2):9-14,46
三十年代初,船山学社重新改组,改组后的船山学社经过内部一场关于学术研究方向的争论,将重点转向以孔学为主的国学研究,推动读经在全省的开展成了船山学社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船山学社改组的基本情况和开展的一系列读经活动,阐明了船山学社读经失败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