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1982年9月25日至28日,在武昌召开了王船山思想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7人,收到论文40篇,计80余万字.现将这次讨论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王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一种意见认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王船山是中国封建社会开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1982年9月25日至28日,在武昌召开了王船山思想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7人,收到论文40篇,计80余万字。现将这次讨论会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王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一种意见认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王船山是中国封建社会开明运动的启蒙者,他的思想不具备近代早期启蒙的性质。从阶级属性上看,王船山不是市民阶级的代表,他既看不到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提不出关于新的社会的设想。从社会政治思想上看,王船山不提倡民主,也没有个性解放的要求,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有的同志还认为,王船山的美学思想是以纲常之善为前提的,他恪守的是儒家的温厚礼教,表现了以乐合礼的封建贵族立场,因而王船山不是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基于翔实文献资料,围绕王船山的“历史观”和“资治论”、“合法性”与“正当性”、“政道”与“治道”等问题,经过透彻而严密的学理分析,系统诠释了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历史定位,指出王船山政治哲学并非民主主义,而仍是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纠正以往学界对王船山历史哲学之误读、误解,廓清学界的迷雾,为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第一,之谓与谓之之辨,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分,而是根据主体的存在方式才作出的主观性划分;第二,有无与隐显之辨,通过这个讨论,王船山告诉我们,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是隐显之别,而不是有无之辨.王船山对形上、形下的如上解读意味着把哲学之思从形而上学框架内解放出来的努力,意味着后形而上学视域的开启.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双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教育哲学中的"双主体"思想,是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总结,最终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出的深刻探究.王船山教育思想中的"双主体"思想,既涵盖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的客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客体的基本思想,又涵盖了在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相对主客互动与辩证统一的思想.王船山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双主体"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的《心书》(1918)、《新唯识论》(1944)、《读经示要》(1945)等著作既反映了熊十力对王船山的学术思想的认识历程,也大体反映了民国时期熊十力对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研究情况。《心书》所论王船山学术是熊十力早年思考人生与哲学关系之时对船山“道器一元”论的初步体悟;《新唯识论》则以“翕辟成变”说对船山易学之“乾坤并建”等宇宙观有继承有批判;《读经示要》以“尊生”“明有”“主动”“率性”四说对王船山学术及精神进行了总体评价,其有认同王船山学术之处,也有不认同之处。总之,因熊十力的哲学宗主、宗旨不同,其为学之道与王船山也就同趣异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哲学杂志》1965年10月7日,21日号报道,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第62届年会定于1965年12月27~29日在纽约举行。在“奥斯汀哲学”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是:欧姆生(J.O.Urmson)的“奥斯汀”;对这篇论文加以评论的有:马尔柯姆(N.Mal-colm)、奎因(W.V.Quine)、汉普谢尔(S.Hampshire)等人。在“伦理学和语言”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是:麦克因太尔(A.Macintyre)的“命令、行动理由和道德”;对这篇论文加以评论的有:西威德(D.S.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5日至10日,"第二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在我校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央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一个单位发起.会议正式代表47人,共收到论文45篇.  相似文献   

9.
书刊简讯     
《哲学》(论文集) Philosophy.By R.M.Chisholm,H.Feigl,W.K.Frankena,J.Passmore,and M.Thompson.(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Inc,1964.Pp.560.) 美国《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季刊1965年3月号评介说,这些相当长的论文的第一篇是巴斯摩尔教授对哲学史的学术成就进行的批判考察。巴斯摩尔的渊博知识得到充分表现,这篇论文等于是一个范  相似文献   

10.
段德智教授选编的《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无疑是对陈修斋先生的最好悼念!陈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出版了大量的专著、译著,还写作哲学论文70多篇。选编者围绕着哲学观与哲学史观、近代西欧唯理论派和经验论派哲学研究、莱布尼茨哲学研究、中西哲学对话这四个主题,遵循“能够反映陈先生研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原则,从这70多篇论文中精心筛选出45篇(其中包括陈先生生前未公开发表的11篇),收入本论文集。这部论文集不仅记载着陈先生在选定哲学道路后,即以全部精力投入紧张、艰苦的哲学’思索与哲学创作,始终不懈地向着设定的远大学术目标奋进、拼搏,一步步逼近和  相似文献   

11.
中西马哲学专家对话凸现十大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者按:这是一篇论坛综述,主要依据会议论文集收编在册的约50篇论文.鉴于论坛规格高,专家队伍整齐,哲学代表力强,综述力求全面,旨在如实勾画一个时代中国哲学的切面,为读者集中显示一个有关中国哲学研究队伍、研究实力、研究现状、问题关切的整体观.这是一个哲学缩影.提炼时几无摘要可依,限于笔力,叙述的角度、问题的设置、论点的取舍、逻辑的编排难免有缺憾.  相似文献   

12.
在院党委、院领导的重视和全院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下,我院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举行。这是一次综合性的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七十六篇,其中社会科学论文五十篇(哲学三篇,经济学三篇,历史十篇,文学九篇,法学十篇,语言学五篇,其它十篇),自然科学论文二十六篇(数学十三篇,理化十三篇)。这些论文较集中地反映出了我院近几年来的教学、科研的水平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自宋明以来,理气关系一直是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王船山在汲取前贤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对理气关系作出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理气相依"、"理气相涵"与"理气同体"的思想。王船山的理气观一方面避免了独断论,使理气关系更为合理;一方面沟通了天道与人道,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是一个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其诗论也深受庄子哲学的沾溉。他诗论中对创作的自由兴发、不尚人力的肯定,折射出庄子“吾丧我”思想的印记;他对自然空灵诗风的好尚,也源于庄子的天籁境界。王船山的情景交融理论,精到细致,前人不可企及。其中论述情景相互转化的部分,得益于庄子哲学中物与我、主观与客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可以说,庄子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船山诗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倪志安同志长期以来把方法论的研究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中心,出版了有关专著,发表了多篇论文.最近又读到他的新著<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诠释>,与其他著作相比,我以为倪著有以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在治国、理政、哲学等方面阐述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在人与法、权与法、德与法等诸多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文主要探讨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分析问题,提炼它的实践价值,这对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哲学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君子精神,核心内容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思想灵魂是文化开新。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树立君子精神,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开新。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论文将论及西方哲学的一种被称为"哲学践行"的新趋势:描述这种新趋势的起源、表现形式、内容和意义,探索学院哲学与哲学家之间的关系。本论文能够使读者对西方哲学中的这种新趋势和其主要特征,尤其是苏格拉底方法和哲学咨询,有大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本目录是根据第四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的日程表(俄文)翻译、整理的。在编排上作了更细的分类。分为总论(4篇)、政治、法律(9篇)、历史(32篇)、民族(13篇)、哲学、宗教(14篇)、语言(45篇)、文学(24篇)、艺术(19篇)、文化、教育(10篇)、经济、科技(18篇),共计188篇。据报导,在会议上实际宣读的论文仅163篇。因此,本目录所列论文与会上宣读的论文略有出入。这一点,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20.
张岱年先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是我国老一辈的知名学者。 30年代末,抗日战争爆发,张岱年先生蛰居北京,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完成了巨著《中国哲学大纲》(近年,日译本更名为《中国哲学问题史》)。40年代,进一步完成了《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天人简论》,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50年代,张岱年先生悉心研究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特别推崇张横渠和王船山的哲学,写有《张横渠的哲学》、《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和专著《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等。在中国古代哲学上,张岱年先生是上承张王之学,在新的时代里”继续“讲”。近年来,他又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认为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才能创新出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