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非工业企业投入产出调查,包括建筑业投入产出调查和第三产业投入产出调查。其中,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在本次调查中分为信息传输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行政事业和其他服务部门七个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地位越来越突出,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经济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与1997年的投入产出调查比较,本次调查的第三产业部分有了明显加强,指标设置更齐全,部门划分更精细。其中,金融业、保险业、行政事业是…  相似文献   

2.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信息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国200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合并出四部门投入产出表,并据此进行依存度分析、感应力和影响力系数分析、虚拟消去分析等。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涛  刘玉庆 《统计与决策》2016,(17):169-172
文章依据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从直接依赖度、完全依赖度、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和产业的波及效应视角,对我国金融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业作为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度,其中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最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关联看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上海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突出以城市基础设施、第三产业以及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战略重点,使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移,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本文根据投入产出部门关联理论,利用投入产出序列表,计算出了1987、1992和1997年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并找出对国民经济有较大连锁效应的产业部门,为进一步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测算方法的选择本文选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这种测算,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对新疆以及全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整和为只包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四个产业部门的新投入产出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二、测算模型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可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2007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把公路建筑业从建筑业中分离出来,编制了包含公路建筑业在内的7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用此投入产出法测算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结论表明: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浙江省的经济贡献主要源于对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贡献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投入产出理论中的最优化模型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第三产业各部门总产出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上海经济发展的最优化程度,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三次产业关联分析及发展第三产业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认为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笔者通过投入产出的几种参数分析 ,总结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中发展不足而又急需发展的行业 ,并结合当前通货紧缩的实际情况 ,提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文章以全国1997年区域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国民经济各项最终需求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影响,比较了不同区域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与依存度,以及同一区域不同产业、跨区域各产业之间最终需求的诱发效应和依存度,为宏观调控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最新获得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非竞争投入产出法估算现有产业结构下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对GDF贡献最大的三个部分依次为第二产业的投资、第三产业的消费及第二产业的出口.然而,合理的政策选择却是促进第三产业的投资,因为该部门单位需求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彭志龙 《统计研究》2007,24(1):32-34
摘  要: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提高消费率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根据最新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具体测算出一个因果关系,即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此外,本文还得出其他几个重要结论,包括: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因素除了消费率外,还有产业分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生产消耗和最终消费中对第三产业需求比例明显偏低;但投资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例高于日本水平;不能简单地把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认识西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提供依据,在对西安市2007年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三次产业作了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分析,并从数量角度说明西安市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比例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最强;第三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三次产业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产业带动能力、产业波及特性、产业关联特性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对上海汽车工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揭示出上海汽车工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对外地资源市场的合理利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揭示了该部门的薄弱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基础,利用I—O模型,从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方面分析北京市物流业的产业特征,结果显示北京市物流业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很强。并从增加值行业构成、投入结构和地区依赖度方面分析北京市物流业产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对1998年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从90年代以后,上海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使上海彻底改变了过去对第三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的状态,使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市场发育,增加资金积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8年,  相似文献   

16.
赵晶 《中国统计》2016,(4):28-29
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也是建树颇多。笔者曾在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公布以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能源产业及其细分行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近日,中国统计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年)》,笔者将再次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能源产业进行测度,以分析两年来该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经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每提高1%,人均GDP将提高0.31%,其产出弹性系数高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增加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利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出我国42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其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与2002年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某个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我国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进行判断,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问题,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第三产业波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内生波幅与波长的计算,得知从纵向来看,第三产业波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其内生波长较短,在横向上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次通过对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的分析可知,二者高度相关,协同性也很显著;再次应用TARCH模型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一种使其波动越来越小的缓冲效应;最后就如何发展服务业并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考察中美间总体的以及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并将制造业分为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从产业层面展开分析。测度并分了析中美间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还比较了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析"到底谁更依赖谁"。最后,得到一些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