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成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129-130,120
我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书育人是个完整、独立的概念。对于教书与育人两者间的关系,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均有明确阐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卢梭说:“只有一门科学是必然教给孩子的,这门科学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传授 相似文献
2.
3.
叶培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1):92-99
中学生作文的目的主要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而不是高举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旗去弘扬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应当正本清源,确立个性在作文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倡导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意识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张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Z1):129-130
班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认为 :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班级社会情境中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构建理想的班集体育人环境 ,从而增强高校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王鑫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8):127-129
随着我国高教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营造柔性管理体制的自由环境、营造师生关系的民主环境和营造校园文化的开放环境三方面,全面分析了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应注重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蔡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9-42
以"环境与社会"为切入点,考察了环境社会学的演进过程,阐述了环境建构论的理论主张实质是要在知识社会学里研究环境问题,指出其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了关于环境问题建构中的自然要素的决定论地位,而突出了社会或文化实践的解释学意义。把人们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转向到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谈高校物质环境的育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道全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2):46-48
高校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文体活动环境、特色环境等五个方面 ,它们以无声的方式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物质环境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徐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96-9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任务和重要思想,和谐高校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构建高校和谐的育人环境应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开放的学术氛围、合理的育人机制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魏战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0-123
王阳明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教育作用,特别留意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感染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这与现代德育环境论中某些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借鉴王阳明环境育人思想,在现时代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全力优化社会宏观环境,精心构建健康的微观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德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8-110
当今知识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人类自身的多样性发展要求越来越强烈,高校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上倍受困扰,知识爆炸使学子不堪重负.面对挑战,高校实现环境育人就成为必然.营造健康的人际心理环境、知识与文化传播环境、实践与创造环境以及校园景观为主体的审美环境,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从而形成适合信息时代的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开放式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原则进行探讨,阐述了开放式教学环境的特征、功能、设计与优化。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开放式教学环境与教学体系,搭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介绍了构建与开放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小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6-79
本文重点论述了学校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人们对学校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并分析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影响学校环境建设的因素,提出了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育人环境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全程环境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3):38-40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20世纪中叶以来,这一话题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甚至是不幸的内容。因为人们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反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环境教育运动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并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环境教育的发展,并就新世纪构建全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教育体系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我州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而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职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健全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大基地建设、开辟新的引进途径和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我州职业教育建设一支能适应21世纪职教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俞王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0-152
网络环境给大学语文课程刨新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利用网络条件,可以开拓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将大学语文教改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张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61-64
艺术化方式教育通过崇尚多样化的智慧延伸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边界。本文通过对传统知识构建方法局限的批评及对艺术中固有知识的讨论,强调了艺术化方式教育在多元文化中认识“悟性”对突破文化界限、民族界限以及个体认知中“意识”与“潜意识”界限的作用。本文考虑了使用艺术化方式教育必须关注的四个整合维度。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信息时代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的角度,在全面分析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初步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有机总和.文章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具有导向、塑造和规范作用,对教育活动具有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和把握脉搏的作用,并有效地促进着教育对象与教育活动的协调融合.文章还提出了坚持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努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系列原则、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世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34-3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教育的服务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讨论了培育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若干问题,对进一步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伯煌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5
自2001年建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以来,司法考试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现实差别。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旨在弥补传统实践类课程不足的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成为法学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对司法考试与诊所式法学教育关系进行辨析,并结合新形势下司法考试的变化,对法学诊所式教育的改革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郭启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2-64
在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重要任务,作为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学课程,必须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为教学目标,因此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以研究为主的教育学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