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石油行业目前人才培养的急迫形势,继续教育已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则可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及能力优势的合力,这符合中国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切合实际、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因此,亟须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协同优势"效应;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人才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应具有非常规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适应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要以满足当前石油工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解决目前中国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优化培养方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就决定了国际化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石油类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就需要我国高校特别是石油高校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为此,石油高校应明确国际化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国际化的视野,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化教学平台,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石油企业抓好操作技能人才的培养,对强化操作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提升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石油企业操作技能人才理论培养、DV培养、仿真模拟培养和实际操作培养等模式,为石油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知识经济及其特点探讨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我国石油企业不仅在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与国外大石油公司存在差距,而且在技术开发和创新、信息化程度、人才素质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石油企业应采取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人才开发和管理创新四大战略,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石油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内外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河北联合大学自身专业特色,分析了新成立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专业定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地方综合性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措施。通过在首届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和检验,初步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任何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与此相对应,社会和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由知识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高等学校应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战略升级的优先方向,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人才.为了加强俄语学科的能源行业特色建设,充分发挥我校俄语教学和石油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石油院校特色的俄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幅的趋缓、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石油企业用工需求疲软,石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受性别歧视、就业观念壁垒、职场经验缺乏、石油高校培养方式局限、石油企业用工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政府、高校、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方能有效应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范围内跨国经济活动的日渐频繁,我国对石油跨国经济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而目前石油跨国经济人才严重缺乏,已影响了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本通过对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石油跨国经营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需手段。在我国石油安 全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石油高校以石油安全教育为重点和亮点,是石油高校探索特色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提升 石油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石油高校开展石油安全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全局长远眼光,增强大 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石油高校应通过提高石油安全教育地位、优化石油 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石油安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石油高校安全教育协同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石油安 全教育,确保石油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12.
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应借鉴西方先进的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应以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理论为指导,建立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6S”系统,即可持续人才观念开发、可持续人才引进、可持续人才培养、可持续人才使用、可持续人才激励、可持续人才文化运营;要结合石油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实施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入世初期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扩大石油石化产品的出口和企业跨国经营,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石油石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我国油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为此,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入世初期拟采取的对策是,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推进企业的内涵发展;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大力实施管理创新战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石油工作者在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石油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在石油行业的传承和弘扬,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之间联系广泛、合作紧密,是石油工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源头活水。石油高校要充分发挥石油精神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深入研究和学习弘扬石油精神,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优化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误区,为此提出了优化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思路,这就是石油企业必须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构建有型环境,创新有特色的内部软环境,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留住人才,促进石油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费燕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97-297
对于石油钻井而言,企业管理干部的能力和管理方式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石油钻井企业应该构建一个高素质的干部管理队伍,使管理干部向着高素质、复合型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石油钻井工作的发展做出务实的贡献,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石油行业是集多门类、多学科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制约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在人力资源损耗、人才队伍结构配置、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石油经济产量是提高石油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石油企业及石油高校都进行或参与该方面研究,使石油经济产量研究从理论到方法有了较快发展.本文对石油经济产量的含义从效益角度作综合叙述,并作了统一的界定;对石油经济产量研究方法按临界点石油产量、效益石油经济产量、最大效益点石油经济产量和参数求解等方法加以叙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石油经济产量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之一。石油院校要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宽口径就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以培养其自主的创新意识;其次要重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最后,还要建设一只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带动学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石油物探职工大学,是1985年3月8日注册成立的,隶属于原石油部,现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当年,为了加快石油勘探储量和石油开采量,根据业务性质和人才需求,在全国各二级局先后成立了十六所职工大学,历经十五六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石油系统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自成立到2001年的十五、六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