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制度,要正确处理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系。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和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是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确立政府在医疗救助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和基金,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克源  刘振国 《西北人口》2010,31(3):124-128,F0003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通过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差别,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成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公共服务的视角.针对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差异过大的现实,提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途径,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与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是现代社会救助不可回避的历史基础 ,其救济思想源于道义性。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的根本性改革 ,其基本原则与传统社会救济截然不同 ,即强调社会救助中政府的法定责任、公民的法定权利和对应义务的统一。然而 ,传统社会救济思想以其强大的惯性力量影响着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 ,使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主要为 :对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利强调不够 ;对民众社会救助义务宣传不力。理念建设的滞后使部分民众和工作人员对社会救助认识模糊、混乱 ,阻碍了社会救助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福利依赖"现象与社会救助制度几乎是如影随形,所以世界上不同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建立了以"就业福利"为主的社会救助模式,影响救助群体就业意愿的因素十分复杂。鉴于此,笔者以中国16省37县市的社会救助对象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t模型对社会救助群体再就业意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享受社会救助前所从事的职业、享受社会救助前年家庭人均收入、年人均社会救助收入和是否享受了社会救助配套项目等个体特征变量对社会救助群体的再就业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救助标准作为影响重疾患者受助水平、救助基金的需求规模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是重疾救助制度发展的技术基础.本题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后的个人自付费用分布特征的讨论,对不同救助标准的救助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救助基金规模既定条件下,封顶线、救助比、分段按比例救助中救助比级差等技术标准的设计应建立在疾病医疗费用分布特征基础上,并以大病病种费用分布为基础,积极探索按病种救助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村医疗救助项目的管理成本与效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医疗救助项目资金流程复杂,救助实施过程涉及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医疗服务机构、村庄自治组织、农户和个人。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难度大,项目运行成本高。文章用案例分析表明,虽然世界银行在华贷款卫生Ⅷ项目的管理制度设计精密,但救助基金总量不足,管理经费欠缺,各方参与机构自行设法分散成本。这就不免使制度在实践中变形,甚至带来项目效率降低的后果。因此,中央和省级政府有必要重点加大对贫困县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同时,鼓励基层管理机构探索简便易行的制度,并且对这一公共开支项目展开追踪监测。  相似文献   

7.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滞后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奥格本的“文化滞后论”,理念文化滞后制度文化到一定程度时必将阻碍制度文化的发展。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各要素的剖析 ,认为社会救助理念建设滞后表现为 :政府对社会救助理念建设重视不足和自身理念滞后 ;宣传渠道适应性较弱 ;建设内容不够全面和带有误导性倾向 ;建设对象被忽视。理念建设滞后正阻碍制度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失业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美国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制度 ,在整个美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失业救助包含两个主要方面 ,即失业保险和公共救助系统。探讨美国失业救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段培新 《中国人口科学》2015,(3):90-98,127,128
文章以经济困难和生活自理困难("双困")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Markov模型构建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预测未来上海市"双困"老年人口规模和老年照护社会救助费用。预测结果表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数量增速逐渐放缓,但"双困"老人在失能老年人中的比例并未减少,其平均增速高于失能老年人的平均增速。根据预测,若将救助对象的收入条件限制放宽到低保标准的2.5倍,所需照护费用是以低保为救助条件所需费用的3倍。日益增长的"双困"老年人口规模和照护救助费用意味着未来老年照护社会救助需求巨大。文章认为,解决"双困"老人照护需求,需将老年照护社会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中,构建完整的老年照护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开启了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临时救助制度的法制化进程,为地方临时救助政策的制定及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结合某县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和分析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时代背景、实践效果、主要发展。并从救助方式较单一、裁定权限不合理、紧急程序不具体、社会力量参与方式欠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现行临时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救助困难家庭的老人、提升老人的养老质量,政府已为部分困难老人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然而受制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镇地区,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人员和队伍不足,绝大多数家庭尚未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困难老人仍然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基于与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相匹配的理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家庭养老服务相关实践发现对提供服务的家庭予以部分经济补贴是可行之路,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当下农村地区困难老人面临的养老责任扯皮推诿、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多为经济不足诱发。针对农村地区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困难家庭,本文从目标、原则、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为其构建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与费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以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是一个难度甚大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风险具有巨大的活动空间,道德风险的肆虐又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甚至失控;而防范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则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两种户籍身份外来人口及其社会医疗保障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身份的外来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社会医疗保险获得的比较发现,代表着城乡分割体制因素的户籍差异已不是影响他们获得社会医疗保险的决定性因素,另一个制度变量——合同的签订,正在取代户籍制度发生着作用。这也意味着城乡分割的分析框架开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外来人口社会保障获得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寻找一些城乡分割因素之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必将增加基金支付风险,从而影响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行。文章根据基金长期精算平衡的原理,提出社会医疗保险纵向平衡费率这一概念,并运用寿险精算与非寿险精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纵向平衡费率计算模型,再以浙江省杭州市本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制定降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Delivering births in a medical institution or at home with professional medical assistance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safe motherhood and child survival. Yet three-quarters of births in rural India continue to take place at home, most of them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ny trained health worker.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antenatal care (ANC)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t delivery, using data from India’s 1992–93 and 1998–99 National Family Health Surveys (NFHS-1 and NFHS-2). We estimate the effect of number of antenatal care visits (0, 1–2, 3+) on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t delivery (no assistance,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t home, delivery in a medical institution), using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ge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two measures of access to health facil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variables (including ANC),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access to health facilities do not have much effect on assistance at delivery. By contrast, ANC has a large effect, even after all other variables are controlled. The effect of ANC on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t delivery is larger in South India than in North India, and predicted percentages receiving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re higher in South India than in North India. A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increased antenatal care coverage can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t delivery, especially delivery in a medical institution.
Vinod MishraEmail:
  相似文献   

16.
奖励扶助制度监督与评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与评估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对监督和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以社会政策理论和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为这项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乾 《南方人口》2009,24(2):21-27
文章利用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障的影响因素以及城镇医疗保障对农民工医疗支出决策和医疗费用的影响,考察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解决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结果发现,自评健康状况很好和很不好的农民工都不愿意参与城镇医疗保障,城镇医疗保障既存在逆向选择,也没有有效分散农民工的医疗风险。农民工是否有医疗支出和医疗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障对此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现行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还没有起到为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市新贫困现象日渐凸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在“设标”和“寻标”环节均存在缺陷,难以适应城市贫困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改革必须对“谁是贫困者”“如何寻找贫困者”等问题进行重新回答,拓展选择的目标范围,更新工作思路,让更多贫困者受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