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3.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 ,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 ,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 ,体现了以道合儒 ,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4.
先秦道家重要著作《文子》搭建了道与万物之间的桥梁,描述了道具有“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五个特性,提出“仁义为本”是治国之基、德政之要,指出德育是个体“虚心返初”和推行德仁义礼、实施德政的前提和基础。《文子》认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体道、悟道、得道、行道具有“心小、志大、智圆、行方、能多、事少”特点的圣人,提出了“明道知权”“智能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不以小恶妨大美”评价原则,并基于“自然”阐述了“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育化方法,主张个体要“养形修身”,以养神为主做到淡泊寡欲、致虚守静、柔弱谦卑、守精保真;以养形为次做到“节”“适”“和”“便”,形成了系统的德育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国德育思想逐步摆脱神秘而迈入理性轨道。  相似文献   

5.
文章列举了竹简《文子》白话文中标点的诸多不妥之处 ,分别从宜断而未断 ,不宜断而误断 ,宜属上句却断为下句 ,宜属下句却断为上句 ,虽断而标点不妥等五个方面予以讨论 ,并一一提出修改意见及修改理由  相似文献   

6.
《文子》内容驳杂,是一部融合先秦道、儒、墨、法诸家学说为一体的道学经典。《文子》之“气”便是《周易》之“易”,“和”是二者共同的境界,“变”是其共有的特质。此三者又分别构成哲学上的本体论、境界论、方法论,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仁、义一起构成圣人治理天下、统御万物的四种手段,但道德是本,礼是道德派生出来的,对于治理天下来说,是末之又末的手段,其作用仅及于一乡的范围。末世不可缺少礼,但礼破坏了人美好淳朴的天然本性,礼的出现带来了诈伪。制礼应该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因人情而制,因时变而制。  相似文献   

8.
《文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子>是一部颇具争议的道家典籍,1995年竹简释文在<文物>上刊出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子>的思想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定位其学派归属,阐述其道论、无为、法治、兵论以及辩证法等思想.  相似文献   

10.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在上述诸方面均有突破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90年代 ,在黄老学研究视野内 ,《黄老帛书》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文本开始被尝试译成现代汉语 ;本源性探讨方面的多种观点得以整合 ;思想的开掘则在定位与定性原则的指导下显示出宏观性的特征 ,而在一体性的微观方向上的把握尚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道法自然”命题内涵有至上神的非人格化、多元化和动态化趋向,这有助于破除对人格化一元神论的迷信,避免狭隘和偏执,有化解宗教冲突以及社会冲突的作用,它对于解释神与恶的共存的矛盾也是有力的;同时,这一命题反映了老子宗教价值观的人文化取向,理性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宗教理性观要求正确区分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反对迷信事物;这一命题也反映了信仰道德化取向,这是老子学说能够积极参与到现世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均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的均输法是对汴京粮食物资供应体制的改革,其核心是扩大购买、利用市场.以往流行的均输法未曾实行之说,是建立在误解基础上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学界至今未给予足够重视,学者也多只在论及林纾的古文理论或赏析韩柳文艺术时加以引用论证。事实上,《韩柳文研究法》虽残留有传统古文评点的痕迹,却深受近代学术思想的影响。该书以韩柳文并重,是对自宋迄清争论不休的韩柳优劣论的反驳,同时也标志着林纾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修正,更是其毕生"力延古文之一线"主张的具体实践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是第一部独以韩柳文为整体加以研究的理论著作,其研究视角与命名方式的独创,在韩柳文研究史上具有道夫先路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文自警》辑佚十五则,系统地反映了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儒家的“中和”思想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理论的基石,“不随人后,自成一家”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的创新追求。在立意与遣辞的关系上,元好问凸显“意”的表达。同时他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散文写作艺术技巧问题,提出许多精辟见解,表达独到的散文审美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15.
梁发的一生,与中国早期基督新教传播史密切关联入华的各派著名传教士几乎都与他有过交往,受到他的引领或帮助;重要的华人教徒,多数同他有过共事的经历.梁发最重要的业绩,是亲自口传笔著,把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加以融合,用传统文化诠释基督教,便于国人理解与接受.另方面,梁发并不完全墨守成规,他对传教士翻译的圣经,亦曾指出其不善之处,并刻意加以纠正.因此,梁发应被列于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士之列,他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的建树,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有关《断发记》的作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为李开先作,一为无名氏作,其中李开先作《断发记》为大多数人的看法。该文分别从版本、音韵等角度逐一加以考辨探析,提出《断发记》的作者不可能为李开先,只能是无名氏。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企业理论关于可变人性的观点与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新人的观点的互补性,有助于设计塑造企业经营者“人性”的物质精神激励机制;西方现代企业理论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之间的制度硬约束与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的思想软约束差异,有助于推动建立国企“大法人治理结构”,既明确“党委会”的地位,又保持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在“大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两种理论的结合可望产生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被国外许多企业家和管理学者视为必读书籍.我们应将它运用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文章从6个方面介绍了它在招商引资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政策在文景时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帝四经》的出土不仅证实了当时黄老思想流行,且统治者实施黄老政策的文本依据很可能就是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一批黄老学著作。本文以《管子》为个案,依次从曹参治理齐地与《管子》黄老,《黄帝四经》与《管子》黄老,曹参、陈平为政实践与《管子》黄老等三个方面,论述汉初文景时期对《管子》中黄老思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思想体系创立者陆九渊,虽没有对《周易》这部奇特玄妙的经典进行过全面的阐解,但曾就《周易》经传及相关《易》理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文章选取陆九渊《易》说中与社会人事观有关的内容进行评析,由此可体现其《易》说中“明体”之外“达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