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乡巨变》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立波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这样有质有量的长篇巨制。《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双峰并立都是他创作山脉中的峰巅,而两者的内容风格迥异。由此可以想见从前者到后者迄逦发展的过程,和作者的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又计划写一部反映解放战争初期战争生活的长篇。他最后遗留给我们的短篇《湘江之夜》就是这部长篇的试笔。我们从这个得奖的优秀短篇可以窥见这部长篇将是又一部别具一格的巨裂。正当他向自己新的创作高峰举步攀登的时候,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将要诞生的艺术婴儿也随之天折,实在令人痛惜。谨以此文寄托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2.
<正> 邱勋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较有成绩的儿童文学作家。自一九五五年起,他经常深入山东农村,长期从事儿童小说的业余创作,曾发表了三十余篇短篇,出版过短篇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和《大车咕噜噜转》等。一九五九年,他写出了优美动人的儿童中篇《微山湖上》,一九七八年,又出版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军民关系的儿童长篇《山高水长》。邱勋的儿童小说,不但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和昂扬的基调,而且在艺术上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鲜明的风格;而他在中长篇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更大,艺术独创性表现得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几乎都感到难以驾驭的是结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结构看作创作中的一件“最大的复杂任务”;中国作家柳青也认为“最困难的是结构”。当代中青年作家往往重感觉、重象征、重议论,而不善于结构,写中、短篇尚可对付,一写长篇就难免捉襟见肘。要把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众多的人物形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而且还要不重踏别人的路子,不能不煞费苦心。作为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新战争与和平》是以宏伟取胜,多线索、多侧面、多层次的全方位展示,涉及历史面非常广阔,因而在结构上比一般长篇小说的难度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青年作家孙颙创作了六部中篇和近五十个短篇。他的第一部中篇《冬》和短篇《螺旋》在发表时就曾受到关注和好评。尔后,他似乎越来越不安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论主题、题材,或者人物、方法,都变化多端,难以捉摸。读  相似文献   

6.
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忠实在回答一个评论家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你的长篇写作影响最大”的问题时谈到:外国作家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1] 马尔克斯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制造震惊世界文坛效应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主将。他的成功,无疑鼓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坛有许多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忠实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最能抓住其精髓并付诸于自己的文学实践的一位。通观马尔克斯和陈忠实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笔者以为两位作家有…  相似文献   

7.
<正> 也许,人们是在编辑家的名单上热悉李汝琳的名字的,因为新加坡三套颇有影响的华文文学丛书的出版,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与他的努力和贡献分不开的。而在新加坡华文作家的行列里,李汝琳向有“文艺长跑者”的美称。 作为作家,李汝琳作品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其中成绩较突出的,要算是他的小说了。他的小说,长篇有《漩涡》(1962);中篇有《李汝琳中篇小说集》(待发);短篇有小说集《姐妹俩》(1958)、《新贵》(1979)和《漂浮》(待发)。  相似文献   

8.
蹇先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作家。他是在“五四”中期唱着乡音步入文坛的。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就将蹇先艾早年的短篇作品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里称赞道:“蹇先艾的作品是简朴的”,“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曲的哀愁”,将他与王鲁彦、许钦文、裴文中等并列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蹇先艾一直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用  相似文献   

9.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时期,写女性的从苦闷到觉醒然后又陷入苦闷,寻求人生的真谛,已成为作家们共同关心的主题。尤其是女作家更为突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鲁迅《伤逝》的出现把这一主题引向了深化。到茅盾《蚀》的发表,新女性的形象从作家们一个又一个典型现象,发展为“时代女性”群的形象。嗣后,茅盾在短篇集《野蔷薇》、《宿莽》,中篇《路》、《三人行》、长篇《虹》里,续续着力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系列群象。也可以说,茅盾在他早期的  相似文献   

11.
两部长篇小说给女性文学的启示──兼论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风貌金燕玉两位女性教授作家在1993年不约而同地捧出了两部长篇力作:王晓玉的《紫藤花园》,马瑞芳的《蓝眼睛·黑眼睛》。1993年是一个颇为奇特的文学年代,神圣的创作开始变成被“炒”的对象,某部...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鲁彦周虽然年近古稀,但创作力仍然十分旺盛,近年来除出版长篇小说《阴阳关的阴阳梦》之外,还接连发表了《乱伦》(一九九三年《中国作家》)、《孽缘》(一九九四年《清明》)、《天问》(一九九五年《海峡》)和《迷语》(一九九六年《人民文学》)四部中篇小说,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也即将脱稿。本文拟就鲁彦周的《乱伦》、《孽缘》、《天问》和《迷沼》四个中篇作一述评。鲁彦周是一位责任感时代感十分强烈的作家,无论是他早期创作的剧本《归来》,还是他在粉碎“四人帮”后创作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以及反映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天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津味”写作。“津味”的酿造 ,首推冯骥才。他在 80年代中期发表了“津味”醇厚的《神鞭》和《三寸金莲》,并产生较大反响。后来 ,他又写出长篇小说《阴阳八卦》、《俗世奇人》。冯骥才之外 ,倾其全力经营“津味”写作的作家 ,就是林希了。自 80年代末起 ,林希潜心于天津历史题材的创作 ,迄今已出版多部长篇和 4 0余部中篇小说。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旧天津 ,内容主要为三个层面 :一是家族系列 ,包括长篇《买办之家》、《金枝玉叶》、《桃儿杏儿》及中篇《小的儿》、《蛐蛐四爷》等 …  相似文献   

14.
谭洛非同志从四川绕道北京去河北开会,顺便把他最近完成的专著《〈三国演义〉·谋略·领导艺术》的手稿交给了我,叮嘱我读后提些意见,我虽自知早已进入“老不读三国”的行列,但又难却老友的盛情。 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五部长篇古典名著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说古话”开始,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后来又经作家的再创作而成为杰作的,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虽然情况各异,仍属同类;另一类则纯属作家个人创作,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论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已走向一种集体性的丰收和成熟。从文学成就和内在结构上看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四、五卷为代表的老作家的传统经典的历史小说创作 ;二、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等中年作家创作的带有明显人文意向与历史还原性质的历史长篇 ;三、苏童、格非、叶兆言、刘震云等年轻作家创作的充满主观化、在思想艺术上颇具先锋性的新历史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各有自身的功能价值。未来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前景 ,也许就在他们彼此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综合”上。  相似文献   

16.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灿若群星的当代作家中,鲁彦周以他的小说创作和电影文学创作所独有的思想艺术光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近几年来,在小说领域中,他除了写短篇、长篇外,还创作了《桂花潭》、《天云山传奇》、《呼唤》、《清澈如水的眼睛》、《春前草》等中篇,为我国新时期生机勃勃的新文苑增光添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它们也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年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的巴金,曾经在创作小说的同时,抚摸着旧中国母亲的伤痛而写过十多本散文集;建国后,当他拥抱着社会主义祖国母亲的时候,一直以他的散文为新生活而倾心歌唱。近几年来,他创作的散文汇编成《巴金近作》一、二集,《随想录》、一、二、三集,后两者又称《真话集》、《探索集》。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都有奇异的光彩,正如老作家黄裳所说,都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21-12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理论和政策上指明了延安作家实行文学转折的意义与措施,而作家如何摆脱知识分子的身份特点,完成向革命者即工农兵化的转变是文学转折的逻辑起点,作家的工农兵化过程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转变的实际进程。丁玲与艾青是延安文学转折中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  相似文献   

20.
杨继兴在《长篇历史小说传统形式的突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李劼人长篇历史小说的独创性在于:“历史观念的进步导致了创作模式的革新,而新的模式使作家摆脱了古典历史小说作家单纯从上层统治集团和显赫历史人物活动中理解、把握历史的孤立性、狭窄性、片面性,达到了对历史生活更广阔、立体、深刻的表现。这些变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一次空前的解放,标志着这一叙事文学的特殊种类由古典形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