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懂算术。见我不明就里,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十减一等于二十,那是金融;十减一等于一百,那是贿赂。”只有一个应试者说等于九,但还有点犹犹豫豫。  相似文献   

2.
冯骥才 《社区》2011,(35):16-17
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3.
曾经在那么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有机会和几十个所谓的欧洲“精英”定期一起就某个有关欧洲的主题讨论、切磋。但除了年龄和概念模糊同时也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地位”外,这些人过去的经历各异,今天的职业背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完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重要要求。人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若想打动人、感染人,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发内心深处的真情,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  相似文献   

5.
狗的星球     
《阅读与作文》2008,(2):58-58
2070年,我同助手余露乘坐微型飞船去探测一个被称为N星的星球,企望有所收获。N星向来被地球人传说得如世外桃源般美丽,且藏有大量的珍珠、金刚石、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物产。不过几十年来,到那儿研究或寻“宝”的人全部杳无音讯,仅有John博士回来过,但他的大脑部分已被切除,基本丧失记忆,只会断断续续地蹦出几个字“狗……狗……”  相似文献   

6.
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广西山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不索取任何报酬,没有任何功利企图。孩子们拿他当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爸爸,一个学生对他说:“我觉得你一方面像大人,另一方面又像小孩。”他与孩子们一起写歌,每人一句,其中有个孩子这样为他写:“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意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     
世界上有许多观点和道理,虽然有些被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我始终相信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而言的。有人说“开卷有益”,但我觉得开益未必有益,如果说“开卷有益”,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相信大家一般都认为,读了一些经典的名著,那肯定会有益吧?因为读名著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明白许多道理。许多哲学家,他们是在自己饱读圣贤书的基础上功成名就的。  相似文献   

8.
邓加荣 《社区》2008,(20):7-8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今天大多数人只知道“四大名著”,说起“十大才子书”,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但在二三百年前,“十大才子书”不但读书人几乎都知道,就是粗通文墨者也要寻来一睹为快。清代咸丰年间,有人曾说:“读书人案头无《西厢》《花笺》二书,便非会读书人。”可见名列“十大才子书”中的《西厢》《花笺》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今日的“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9.
唐辛子 《社区》2013,(17):41-41
日本人为什么不让座? 的确,刚来日本时这个问题也一样令我困惑。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之后,我发现:在日本让座,并不是个“礼貌问题”,而根本是个“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总大屠杀     
纪力 《江海纵横》2005,(4):12-14
1943年7月24日,侵华日军在南通县十总店屠杀我百姓53人,制造了震惊一时的“十总大屠杀”。本文作者纪力,当年是苏中四地委机关报——《江海报》的记者,曾撰写文章揭露这一事件的经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他又写了《十总大屠杀》一文,对此事作了披露。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刊特予发表,愿人们能记住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在江海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1.
卷首絮语     
时间过得真快,“陶渊明研究”专栏已经办到五十期了。回顾十数年的编辑经营。经历与经验,此时最让人感叹的是四个字:“努力”、“坚持”。人不“努力”,一事无成;人不“坚持”,难求发展。时下人心浮躁,追求急功近利;不重视“过程”,却企盼“结果”。可是,天上老不掉“馅儿饼”,“牛奶”不会有的,“面包”也不会有的。八旬老人徐声扬的文章值得一读,“努力”与“坚持”是一个人取之不尽的生命资源;青年学人吴国富的文章值得一阅,“努力”与“坚持”是一个刊物用之不竭的求胜法宝。“卷首絮语”为何老喜爱说陶渊明?为何老偏爱…  相似文献   

12.
在近十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与书打交道。我们与书之间,有着很多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回乙。请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从你的感悟,体验或见解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3.
海澜 《人生与伴侣》2011,(12):44-44
话说前段日子严肃地警告家里的大叔:“本人到了生理性狂躁期,小心别撞枪口上。”大叔惊恐地说:“这才几号啊就又狂躁期了?叫不叫人活了?”我憋不住地想笑,正色道:“是的,每月十天狂躁期,十天抑郁期,五天神经质期,剩下的五天嘛,就是入见人爱的可爱期!”大叔诺诺点头,不知脊梁骨是不是一阵阵地发凉,反正呢,我自感狞笑得像个刽子手。  相似文献   

14.
李爽 《新少年》2023,(11):10-12
<正>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开展“日行一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十年来,收获了累累硕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知善行善、向善崇善、心怀“利他”之心,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少年。走进凌源市实验小学,教学楼墙上的几排金色大字十分吸引人“:成就最好的我,让他人因我而幸福;成就最好的我,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这是实验小学学生的成长目标,也是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日记》:“晚访季市。永持德一君招饮于陶园,赴之,同席共九人,至十时归。”永持德一设宴招待日本留学生竹田复,邀蔡元培、鲁迅、许寿裳等同席。席间鲁迅为永持德一书《诗经》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似文献   

17.
试谈“自己”跟“我”的区别杨咏梅“自己”与“我”都是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但两者在用法上并不完全相同。“我”这个人称代词有确定的人称和指代对象,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可以称“我”,因此“我”是第一人称的单数形式,指代每一个说话的人。“我”这个人称代词能单独充当...  相似文献   

18.
野夫的江湖     
野夫,看似蛮莽之名,再冠以族名“土家”,颇不像一个舞文弄墨之人。但他确是近年来我见过的把汉语玩得最炫的人。 他的文章虽然横渗纵透的都是放浪不羁的江湖气,但其精到的遣词,却常常让观者如我惊叹于其沉厚的语文功底。  相似文献   

19.
10岁之前我便熟知了林冲看守草料场的故事,没想到的是我30岁那年也会去看守草料场。那是湖北咸宁1971年的冬季。围湖垦荒造就的连绵十来里的稻田被剃得干干净净。几个堆成谷仓形的巨大草垛,呆立在冷飕飕的湖风中。时值冬闲,大队人马、“革命群众”留在了干校的住地学习文件、读经典著作和从事大批判。但十里之外的湖里总还有些活儿,恍如养牛、放鸭、看守草料场之类。被派去值班的几乎清一色是“问题还没有解泱”的人。他们之中有剧作家陈白尘、评论家侯金镜、请人丁力等,还有三两个有“现行反革命嫌疑”又尚无证据的年轻人。我和冯牧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从“是”到“应当”的道德推理走通过道德思维的一种特定逻辑方式即类我思维实现的。类我思维是一种特殊的类逻辑和类意识,文章分别从中西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说明,天人思想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推己及人及物的道德理论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类我思维。文章以康德对“人本身即是目的”的论证为例,分析了类我思维的逻辑结构。最后,文章概括了类我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