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图腾与民族地区的风俗社情有紧密的联系,了解图腾文化是我们揭开民族风俗习惯之神秘面纱的钥匙之一.而正确认识图腾起源是我们认识图腾、图腾崇拜、图腾文化的重要前提.关于图腾的起源,学说繁多.笔者认为图腾起源于氏族部落时期的现实生活,是氏族部落时期频繁迁徙的产物,是氏族部落时期生活遗迹的体现.因为他人尚未作类似的论断,姑且称之为新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都是氏族的名称,由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演化为个人独用的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图腾”),如熊、牛、云等,这些标志以后就演化为姓。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图腾?图腾(Totein)原是北美印第安奥基华斯人(Ojibwds)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便是该氏族的祖先或守护神,亦即图腾,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得好:“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如狼是狼氏族的图腾”。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在其古代都曾有过自己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巴、蛮二族图腾文化 (图腾物、氏族名、姓氏等 )的比较 ,同时运用汉藏语的演变规律加以论证 ,从而得出了巴蛮同源、巴族源于蛮族的结论。文中 ,还对畲、、傣等族源于蛮族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图腾习俗,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氏族的标志。因此,原始氏族社会曾被称为“图腾社会”。在原始氏族文化中,图腾习俗同其它文化因素相比,它具有更大的鲜明性和稳定性。所以到原始社会末期,有着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民族以后,图腾习俗往往还长期地残存于古代民族社会之中(其间当然会有变化),因而成为区分族别和探讨族源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氏族或胞族的信仰:特定氏族或胞族的人们把某一植物或动物或无生物视为本群体的祖先和保护神。它能够发布神谕,保佑并且眷怜它的子民。属于某一图腾的人们,也承担着相当的义务,如不得杀害或加以毁坏,也不可用轻慢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人们承担了规定的义务,就能够从图腾那里获得力量,得到帮助。反之,就会遭到灾祸。于是,人们对图腾就有了一系列的禁忌。从图腾是自然物来看,这种崇拜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从图腾常被人们看作是氏族始祖或者与氏族有血缘关系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正>长时期来,人们公认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对此,新近一些学者颇有疑义。其因: 1、学者们一致认为,一个氏族只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但经考古发掘,中国古代的崇拜除了龙之外,还崇拜有鱼、鹿、鸟、龟、羊等等,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龟崇拜的历史演变程自信关键词龟崇拜,历史演变,成因在我国古代,龟曾经是人们的崇拜物。作为一种积淀着先民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现象,这种对龟的崇拜,可以上溯至遥远的上古年代。被视为中华始祖的黄帝族、鲸氏族及东夷的一些氏族,都曾以龟为图腾,将龟看成是...  相似文献   

9.
一个族群选择何种物类为图腾,是与他们生活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谋生手段、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红山文化对猪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饲养业,而后在氏族社会的发展中则升华为图腾。而对鸟的崇拜观念可能源于一种敬畏心理,继而形成另一族群的图腾。最终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族群和不同的图腾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畲族图腾文化,对于研究畲族的社会生活、图腾遗俗、氏族起源、民族关系及其演变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 畲族的盘瓠图腾 始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在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祭祀始祖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文艺、图腾禁忌等典型地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相关联,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工业化阶段,人的存在方式从人身依附与等级从属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具有独立实质的人.然而,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具有二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还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二重性,其优越性在于为解放生产力亦即解放个体开辟了道路.它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全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元代民族史观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在政治上的大一统影响到学术风气与思潮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正统论对宋代理学的继承,以及它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特点.在它的推动之下,元代民族史观也体现出更为开阔的认识.但由于民族压迫的客观存在,官修史书与私人著作之间在此问题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体现出民族史观发展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教授回忆抗联战士、民族英雄周保中的文章.20世纪50年代初,周保中同志曾任中共西南局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云南民族学院第一任院长等职.在纪念我院建院50周年之际发表该文,对于了解民族英雄周保中一生的革命经历,具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和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1世纪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生巨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无法形成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资金量的不足.增加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文献的时空性、创造性、科技性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属于文化的范畴.由于物质载体的不同,文献也表现不同的文化理念.网络文献的出现,是社会网络化发展的结果.它具有时空性、创造性与科技性的特征,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也具备了这些特点,本文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持续地创新,而在企业创新这一系统工程中,前提是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益;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根本途径是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必须以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结构作为基础,并且,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不仅要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而且国有股一般不要控股.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自然生态观的重新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生态观.而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生态观走人了误区从敬畏自然到人定胜天;由满足与自给自足向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短期行为.因此,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应倡导环境意识,树立人类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处于极度衰败的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近代中国从极度衰败到繁荣富强的转机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由于基础好、起点高、发展快、成熟早,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转机已逐步显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纪念老一辈民族工作者王连芳同志的回忆专文.王连芳同志生前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解放初曾任云南民族学院首任副院长,在我院建院50周年之际发表该文,对于了解王连芳同志革命的一生,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和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期的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节日符号的功能性首先就是指向民族生存保障,经济因素是节日符号的根基.文章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符号的指述功能、表现功能及传递功能的分析,指出现代民族节日之所以受重视,则在于它们可以资本化运用,节日符号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