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谢贵安《明实录》是明代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其卷帙巨大,所以研究者较少。在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又多局限于对其史实进行考订。然而,《明实录》不仅仅是史料,而且是编年体史书,是经过明代史学家整理过滤了的史学著作,注入了史家的...  相似文献   

2.
明史之源的潜心研究--读《明实录研究》王余光史学研究总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史料的研究对史学研究影响很大。明代现存最为原始的史料首推《明实录》,《明史》、《明通鉴》等一系列史书大都源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明实录》可以说是明代史学之源。谢贵安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明代史实与《金瓶梅》作比较,认为西门庆人物的塑造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射。文章以荒唐、荒淫、好乐、喜商、崇佛以及太监得势、贿赂盛行,对比西门庆与明武宗的相似之处。通过考证、比较研究,认为《金瓶梅》写出了亡国之鉴,以西门家庭的没落,武宗王朝的衰亡,表现出世纪末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4.
清人赵翼所著《陔余丛考》的史论部分,集中反映了其史学观念和治史方法,尤其体现在历史编纂学、史学功能、史家责任和比较研究法方面。这些观念和方法又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文章以此两书为中心,从史法、史事和比较研究法3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展示赵翼史学观念、治史方法的嬗变历程。后世探究赵翼史学问题时,不应厚此薄彼,当给予《陔余丛考》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续文献通考》是明代至近代以前唯一一部私撰典制通史,是对《文献通考》的续修与增补,它的突出贡献是门类的增加。王圻在马端林二十四考的基础上新增六考,即"节义、谥法、六书、道统、氏族、方外",从其源流看,氏族考、六书考、谥法考明显受到郑樵《通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一生致力于明代史学考证。详细地分析了《太祖实录辩证》史料征引的特色,归纳了其考证方法与原则,并从清官修《明史》对钱谦益史学成就的采纳上,挖掘了其明史考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垣先生早期的史学思想与他的史学名著《元也里可温教考》的形成有极大关系。《元也里可温教考》对陈垣的史学研究道路意义非凡,陈垣先生的许多史学思想和史学研究方法在此著中也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黔诗纪略》因文献丰赡而有"博综"之誉,其采诗途径多样,包括对文集、史乘方志、刻铸文献、口传文献、图谱等文献资料的收集,为考察明代黔诗在清代咸同时期的传播特征提供了可靠依据.明代黔诗在该时期的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地方志局参与其中;传播的载体形态以纸质书集为主;以书面传播为主,主要通过抄写、印刷方式传播;传播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整体而言,明代黔诗在咸同时期的传播不广,诗歌留存较少,受关注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评语有鲜明的心学特色,更与明代著名心学思想家李贽的民本思想、历史循环论、注重人的实际功效等史学观念相契合。《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性与虚构性相结合的历史演义小说,叶昼对它的评点具有事理与情真的矛盾美及以实用性为指导的史学创新美。  相似文献   

10.
赵绍祖《通鉴注商》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在文字、音韵、典章制度、史实考辨、地理阐释等方面的疏漏与谬误作了详细考辨,深入分析了胡氏误注的原因.其文献考辩方法包括追溯史源、考证基础上的分析推论、以金石证史等,且能注意充分借鉴前人成果,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析《史书佔毕》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想代继华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1551一1602)学识广博,著述甚丰,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续稿》、《诗薮》和《少室山房笔丛》等。《史书毕》是《笔丛》中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约占《笔丛》全部篇幅的六分之一,分为“...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上、本质上看,唐人小说属于士人文学,明显有别于通俗小说。唐代士人深受传统史学的影响,通常视小说为"史官末事",着意搜罗"史官残事"。正如我常说的,唐代小说家具有历史家意识,唐人小说具有史学品格。不仅许多小说家自觉担负起"拾遗补阙"的史家任务——这从诸如《逸史》《阙史》《史遗》《国史补》之类的书名上就看得出来,即便是在想象和虚构中,也常出于史学修养的本能,追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甚至史实的真实性,就是说,把虚幻的、传闻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宋代刘敞、刘分攵、刘奉世三人所作的《汉书刊误》是考证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目录学入手,对《汉书刊误》的成书过程、流传情况作了考证,并辑录出部分原文,在这些原文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评价,以期为本书以及宋代考证史学的研究作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5.
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搜罗广,刻本多,影响大,错误也多。其著录小说63部,完全无误的仅1部,有错讹的33部,有争议难以断定的29部。错误主要体现在:误收、重出、作者有误、书名有误、卷数有误、作者不实、人书不符等。错讹或因失考,或因粗疏。失考包括误收唐宋著作、误收明代伪书、卷数失考、作者失考等。粗疏包括连带致误、文字误会、同类重出、走眼而误、因形而误、因声而误、残缺遗漏等。一斑可窥全豹,小说著录是整个补志的一个缩影。顾氏长于史学,《补五代史艺文志》出现诸多失误,让人怀疑顾氏并未进行最后的整理、定稿工作,这可能跟其身前身后遭遇有关:屯蹇不遇,客死异乡;子孙零落,后继无人;遗稿流失,若存若亡。因此,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应给以了解之同情。目前学界关于顾氏《补五代史艺文志》的研究还很欠缺,亦欠深入,此一考察,希望对五代著述整理、古代小说的整理及顾氏其人其作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有幸从《湘潭大学学报》1981年第一期看到韩长耕先生《佛教传入中国论考》(以下简称《论考》),颇受启发。拜读之余,觉得有关中亚和印度的一些基本史实难于苟同,特作考辨。(-)关于月氏贵霜立国和向西北印度扩张的年代问题《论考》说:“大夏国在弥兰王死后的第十七年亡于月氏(公元前93年,汉武帝太始四年),大月氏势力正式伸入西北印度,”“月氏王印最久,前后共达四百一十一年(公元前93—公元后319)”。《论考》肯定,大月氏人侵入印度西北,征服印度各小国是在公元前93年,而由此推论,月氏贵霜国的建立当然就应远在公元前93年以前了。这与史实不合。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叶,由于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模拟史汉之风渐盛,学风日趋空疏。杨慎针对此种弊病,提倡求实、博学的治学风格。他通过考究汉代名物、辨析汉代史实、补充汉史文本注释之所未及,驳正后人改窜之讹谬及考辨汉代史学著作记载之误,借以倡导务实之学风。  相似文献   

18.
胡华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华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专家。他治学的突出特点是:崇尚史实,言必有据;注意发挥史的社会功能,以古鉴今,总结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重视国外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共党史人物传》,集其史学思想之大成。  相似文献   

19.
清人张延玉主编的《明史》存在许多史实错误,依据《明实录》、《明功臣袭封底簿》、《皇明功臣封爵考》和《国朝献征录》等历史文献记载,共考证出《明史·功臣世表》史实记载错误28处。  相似文献   

20.
从赵弼“邃于史学”的治学特点入手,剖析了《效颦集》题材内容与史实之间的对应关系。《效颦集》卷上诸篇可视为严格的史学作品,而卷中、卷下诸篇则以小说的形式抒发其史学感慨,虽为虚构,但也有深深的史学烙痕。《效颦集》中史学意识的张扬,混淆了小说与史学作品的区别,背离了小说本体,导致剪灯系列小说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