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众多的人口是古代统治者共同的战略目标,因为人口不仅是最直接有效的资源,而且是王道霸业的根本。君王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统计辖下”民数”,我国汉唐时期就把人口增减列为地方官吏课考主要内容,唐贞观年间多次下诏,奖励人口增殖,制订“计丁授田”的《均田法》《租庸调法》等有利人口增长的政策,规定每年造一次人口账,三年重造户籍。每到岁末,各地人口数汇总呈送御览时,皇帝要郑重其事举行仪式“拜受”,  相似文献   

2.
对于原始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和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探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和方式就是通过神话去分析野蛮人的思维活动.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首先,"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这就告诉我们,神话作为一种想像,其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是特定历史阶段上人类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说,神话本身并非只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绝不只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它具有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按照马克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荣枯,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与此相联系,精神文明的状况如何,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状态怎样,社会风气如何,民风如何,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从中看到国家或民族兴衰的趋势。本文试图从古罗马的兴衰,特别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史实中,分析其与精神文明状况的关系。一“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既然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统治地位,那他们的风貌习尚和品德就不能不影响整个时代。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当然是压迫、剥  相似文献   

4.
一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极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应该是世界历史上土地所有形式中的重要的范例。那么,井田制是怎样的一种土地制度呢? 大体古老的人类,从经营农业的一开始,就有个规划的问题。《诗·大雅·公刘》篇说,“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周礼·大司徒》篇也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然后“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这是第一步。第二  相似文献   

5.
6.
作为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中国"新民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某种客观规律,其是非曲直应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讨论和探究.中国"新民乐"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对本民族文化信息的传递,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长远利益."新民乐"的发展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及文化界和音乐理论界的关注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薛永武 《齐鲁学刊》2008,(3):109-113
《乐记》肯定了乐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揭示了创美主体情感的真实性,认为乐是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感性显现,是主体浓郁情感的抒发,是主体"气盛"的表现,进而达到和顺积中的中庸之美。情深才能文明,气盛才能化神,和顺积中才能英华发外。《乐记》通过对乐心互动之真的阐释,进一步证明了"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一重要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从河西走廊古地名看古代河西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河西走廊的历史 ,可以发现 ,这里的许多地名发源于匈奴语 ,如祁连山、焉支山、休屠湖、腾格里、山丹、姑藏等 ;有些则与汉族对河西走廊的开拓相关 ,如酒泉、张掖、武威、敦煌 ,渔泽障、昆仑障、玉门石障、偃泉障、遮虏障、西渠、东渠、黄渠等。这些沿用的古地名不但是各民族历史融合的语言“化石” ,同时也说明 ,强大发达的民族 ,其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和风俗 ,具有辐射性、包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稳定的历史行政地理则有助于鄱阳湖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及保持,同时自然交通地理则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及流播。  相似文献   

10.
簇簇奇峰列画屏,万山遥护一城青。地因太险田无税,迹可留仙石有灵。北岭晓钟催曙色,西江秋月冷烟汀。参军未处边陲惯,蛮语还须仔细听。屋后青山舞凤凰,檐前奇石学鸳鸯。挈瓶沽酒向圩寺,吹角引牛归牧场。抱社两株榕树古,沿城一带枣花香。诛茅盖起三层屋,珍重行人指法堂。这是两首描写清代广西罗城县的诗,收在袁枚的名著《随园诗话》里。作者是于成龙的族弟于涛(字秋江)。于成龙于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四年(1661——1665)在罗城做了五年知县,其族弟子涛任县尉。这两首诗就是这段时间写的。袁枚比于成龙晚生九十  相似文献   

11.
12.
陈波 《天府新论》2022,(4):封二-封三
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位于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藏学馆,拥有12000函纸本文献,其中很大部分属于珍贵的藏文古籍文献资料。该馆是以捐赠者金·史密斯(Ellis Gene Smith)命名,他是美国著名藏文文献专家,纽约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的创始人,他在藏文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等领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传长安古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各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它以原生态形式完整保存下来了千年宫廷和都市音乐,使历史遗产以鲜活的姿态展示在国人面前.研究唐传长安古乐谱字、古谱识读与记谱法是传承保护唐传长安古乐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筝及筝乐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彩.筝乐文化在汉魏六朝时期走向成熟、高雅、精致.当时众多文学家创作的<筝赋>不仅描述了筝乐文化的这一发展趋势,也以文学移情的作用,让后人领会到乐音铿锵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5.
藏文史书中多把"达磨灭法"归结为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故形象地描述了达磨赞普的灭法行为,使其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经过对敦煌藏文文献与藏汉文献史料的互补分析,发现欧松赞并非达磨之子,拉龙·贝吉多杰亦不具备弑杀达磨赞普的客观条件,而且达磨赞普虔信佛法、修持佛法,并且著书立说。据此,笔者认为"达磨灭法"之说,很可能是欧松赞后裔所杜撰,不能用来分析和判断导致吐蕃王朝灭亡之根源的史料依据。事实上,吐蕃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吐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即达磨赞普与其侄欧松赞的政权之争。  相似文献   

16.
藏羌古碉是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先民高超石砌技艺的结晶,华夏高台建筑则是华夏地区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二者都属于中国古老的高层建筑文化,起源有相似之处,华夏高台建筑为我们了解藏羌古碉的起源提供了一把钥匙.由于华夏高台建筑已没有实物存在,现存的藏羌古碉又成了了解华夏高台建筑的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罗马共和国的覆亡历来是学者们研究古罗马史的核心问题.现在,学者们对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原因均从政治、军事及经济方面加以考察.本文拟就此问题的另一侧面——公民道德的沉沦探讨罗马共和国覆亡的原因,以求教于同仁.一我们知道,海外征服以前,罗马尚处于原始而封闭的自然经济体系中.与此相适应,罗马人勤俭耐劳,崇尚俭朴、正义,鄙视奢华、自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凝聚力.当时,罗马人颇重道德修养,民风淳朴,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兵均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令后世者称赞不己.先看为官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没有丝毫的权欲和贪心,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公仆.从以下事例可得到印证:前5世纪,当埃魁人人侵罗马时,正在扶犁劳作的肯奇那图斯受命为独裁官,统兵御敌.当他凯旋后,旋即交还独裁大权,解甲归田.执政官罗尼尔斯在获三次凯旋后,也返乡重操田间旧业.其间,萨莫奈人曾以重金贿买他,被坚辞拒绝.而皮洛士战争间,罗马使团长费布里乌斯的事迹更是有口皆碑.当时,皮洛士曾亲口许诺:“你若能促成和谈,我将带你回伊庇鲁斯,任命你为重要官员,与我分享一切财富.”费布里乌斯笑道:“国王,无论你的朋友还是你本人都不能夺去我的独立.我认为,我虽贫穷却比你们这些虽富有却整日忧心忡忡的国王幸福.”这些事例虽不能  相似文献   

18.
白旭 《北方论丛》2016,(2):132-13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与深刻,由于黑格尔哲学使得辩证法的否定性发展为中介性的内在否定性,从而使得辩证法建构起概念形而上学,使得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合一。这种概念形而上学体现着辩证法对形而上学超越与和解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安事变 ,国民党方面说是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共同谋划的 ,① 而中共方面则主张事变完全是张学良、杨虎城所为 ,事前并没有同中共进行任何商量。② 而张学良本人对此还没任何解释 ,因此对于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 ,难有明确的说法。尽管各方的主张不同 ,但各方的资料表明 ,西安事变的主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同中共之间早有来往 ,例如 ,1936年 4月 6日毛泽东与张学良通电 ③ 以后 ,张学良同周恩来直接接触 ,在延安 (当时为国民政府军地区 )一所天主教堂商量有关“联共抗日”的问题。④此后张学良与杨虎城通过一些渠道同中共联络 ,但是西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结晶,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哲学著作,马克思运用当时所掌握的哲学观点来概括其经济学研究成果,异化劳动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学哲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逻辑联系的四个规定来探索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