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2.
用多变量分析检验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会得出如下结论: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指标托宾q之间存在曲线关系,支持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2.托宾q值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代表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比例表示显著正关联,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水平正相关,但是大股东持股比例集中度在45%左右,非控股股东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大股东有绝对权利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0年底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这些公司2010年至2012年研发投资数据,考察实际控制人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资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现出先下降再缓慢上升的"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研发投资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由于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股股东追求短期回报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资,另一方面,发挥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发布的重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基于非参数回归、OLS估计以及Tobit估计的方法研究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股权性质(控股资本类型)、企业年龄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带来显著性影响。文章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约保持在50%~80%左右更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间应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以形成研发投资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的投资行为,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中国控股股东的存在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股权治理机制(如股权制衡、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持股)对存在控股股东情形下的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经检验发现,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在引入卖空机制后,其投资支出(或过度投资)的下降程度更大,符合所提出的“卖空压力假说”的预期;不仅如此,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卖空的治理效应越大。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较弱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或主要由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持股较低的企业中,卖空的上述治理效应得到强化。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以大股东控制为典型特征的股权结构有效促进了卖空治理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企业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进而为股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改善。进一步对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分析师跟踪更少、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低、小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通过“监督效应”促进企业生产率。监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股权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也应更加注重完善治理水平,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视角,选取我国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其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与效果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基于降低平仓风险和促进公司创新的动机,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倾向更高。当市场股价整体下滑、质押股价接近平仓线时,这一正向效应更明显,但在此情境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仅能实现短期"股价管理"以降低平仓风险,长期而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削弱员工持股计划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导致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股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和持续,甚至会大量出现浮亏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 ,把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关系 ,即变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 ,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这是国家化减金融风险 ,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脱困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该战略已实施一段时间 ,本文就相关问题的思考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控制权私人收益一直被认为是由控股股东牺牲中小股东利益而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并不按持股比例在所有股东之间进行分配,而只有大股东才能享有.私人收益直接度量存在困难,可以用控制权转移中的溢价水平来代替私人收益水平,基于1998-2010年沪深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以考察私人收益与控制权转移一年、两年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实证结果,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水平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不能有效识别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市场对公司盈余构成存在错误定价,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正常应计被高估而经营现金流被低估。公司控股股东特征影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市场定价,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较小,但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大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被高估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控股股东、股权制衡与公司股利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沪深900家上市公司2003-2006年的财务及相关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制衡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类型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股利政策偏好;公司存在制衡股东时,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股权制衡可以替代股利的派发作为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夏娃和玛利亚作为《圣经》中典型的宗教女性形象,其背后负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二者形象的转变上看,由夏娃到玛利亚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欠缺的女性角色到丰富的女性角色的转变,从宗教对女性的否定态度到宗教对母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这三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宗教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着人类共同意识的一步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以机构投资者的不同持股特征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机构投资者与控股股东股权力量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整体的力量对关联交易进行监督,而大型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大型机构的持股比例与持股权重对关联交易没有产生显著的作用,同时表现在大型机构之间持股的差异度、集中度对关联交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调整会计盈余、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工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治理便成为本文研究重点。选取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抑制这一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以通过降低会计稳健性来提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未来管理中应完善股权质押信息披露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上市公司要主动披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保证股东与相关利益者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注重对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的监管和问责,减少委托代理问题,防止其合谋掏空公司的行为发生,并进一步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股权集中的市场环境下金字塔控股结构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理论与实证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回顾中发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下,企业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行为,这些投资行为主要跟控制权私有收益、自由现金流、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结构有关,而这些影响因素又无不与金字塔控股结构中的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金字塔层级等有关。进一步指出,以后在研究金字塔控股结构和企业投资效率时,应该将控制链条数、控制性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制衡性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比尔.盖茨四处奔走,微软反垄断案的败诉使其陷入被拆分的泥沼。与此同时,国内PC巨擘联想引航人柳传志召集国内媒体通报联想分家消息。两个老大同样分家,且又如此同步,不由人不产生联想,联想分家究竟是主动还是不得已而为之?4月5日众说纷纭的联想“分家案”终于有了结果,“候补接班人”杨元庆、郭为分别成为两大子公司的少帅。“分家”后,一个子公司以杨元庆旗下的“联想电脑公司”为主体,主要负责网络接入端产品和信息产品,以及ISP和ICP的服务为主;另一个以郭为领军的原“联想科技发展公司”为主,组建“联想神州数…  相似文献   

17.
对持股类型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作了简单回顾和评述,以期得到一些对研究有益的启示。研究发现:(1)到目前为止,关于内部管理者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出明确的一致结论,尚需进一步探讨,内部管理者与公司绩效应是非线性相关的,“权力巩固”假说更有说服力;(2)大多数观点均认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积极投资者与公司绩效不相关;(3)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由关注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转向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视角,研究终极股权结构是近年来前沿研究中的焦点问题;(4)今后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的方面:对非上市公司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金字塔股权结构、终极控股股东行为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Basu(1997)模型研究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率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在2005年以后具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性质时,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5年陷入财务困境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产权配置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高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概率;进一步地,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内部控制化解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因为"搭便车"现象和"掏空行为"的存在,即使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利用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却是不断下降的;但是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继续大幅度上升时,控股股东和公司的利益统一,此时良好的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化解,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作用并不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控股股东相对于其他小股东来讲其优势地位明显,易滥用其控制权损害公司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开始将忠实义务的承担主体从董事、经理扩展到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忠实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得为欺诈行为;不得排挤、压榨小股东;不得进行内幕交易;不得篡夺公司机会;限制关联交易;不得恶意转让控制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