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正确进行文艺批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几年,文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但对无产阶级文艺批评究竟需要什么标准,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这里就这一问题,谈谈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引文均不再注明出处)中关于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的论述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为了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史的角度,首先来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的评论,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文艺批评是否需要一定的标准?对此,资产阶级美学家曾经有过争论。但文艺批评史的实践却告诉我们,任何性质的文艺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鲁迅说得好:“我们曾经在文艺  相似文献   

3.
1945年—1947年,由《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的讨论,引发了王戎、冯雪峰同志与邵荃麟、何其芳同志关于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论争。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场重要论战.这次讨论,当时以邵、何观点获胜,王、冯观点受挫而告终。建国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都是贬王、冯而褒邵、何.这是不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规定文艺批评的标准,有助于文艺创作的繁荣和促进文艺批评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的文坛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和争辩,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文艺批评标准的确立,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要牵动整个文艺思想体系的。考虑到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的实际和文艺发展的趋向,考虑到以往文艺批评的积极成果和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问题,过去大都习惯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没有觉得是个问题,而现在众说纷纭,也启发了人们的思考。 当然,文艺必须有批评,而要从事文艺批评,就必须确立科学的标准。科学的文艺批评的标准,不是任何阶级和任何个人杜撰出来的,而是根据文艺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艺批评问题的精辟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发展。文艺批评有政治标准,有艺术标准,也有科学的方法。“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是毛泽东同志文艺批评的整体思想即“统一论”,这也是文艺批评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是文艺批评的核心问题,也是从事文艺批评工作首先要碰到的问题。近年来,许多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艺批评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少甚有见地的看法。本文拟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谈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1847年,在评论歌德的创作时,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  相似文献   

8.
<正>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告诫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①重温毛主席的《讲话》,联系近年来有关文艺批评标准的论争,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文艺批评的标准,我们认为《讲话》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论述基本上是科学的,是毛泽东同志对人类文艺批评实践的概括总结,今天仍应坚持.前几年,不少同志为纠正以往文艺批评的失误而对批评标准作出的种种新阐述,也仍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某些同志把过去批评的失误归之于《讲话》的作法,又显得多么简单和粗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论及文艺批评的标准时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并且指出:“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一个正确的原则。它不仅为文艺批评的历史所证明,而且到目前为止,我们无产阶级的文艺批评实践仍然在运用着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钱锺书有关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论诗标准的推断,依据了一个虚假的隐含前提:众人推崇杜诗都遵守一种标准——重视所谓"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并进而由此将这一标准推断为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论诗标准。这一推断似乎过于简单片面而让人生疑,因为钱氏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和回避了中唐以后文艺批评家在推尊杜诗的标准问题上,实际存有的差异性、冲突性和复杂性。同时,作为一位学贯古今、治学严谨的大学者,他为了证实其上述推断,强调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的标准互为对立,在有关严羽和王士祯的论述中,竟然违背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史上的基本事实,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简单偏颇之处。而所有这些,又让人对其文章结论的学术严谨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他所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提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并且主张:“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普遍认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不科学,它不符合文艺的特点,不利于文艺的发展,有重新进行探讨的必要。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讨论文艺批评准标的文章日见其多。这些文章,大多都反对”两个准标”的提法。有的主张以真、  相似文献   

12.
文艺批评风格论张利群文艺批评学不仅应该包括文艺批评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包括文艺批评实践的研究,而文艺批评风格问题则是文艺批评创作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文艺风格学只研究文艺创作风格而不研究文艺批评风格。中国古代文论是极...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成绩与缺失、新世纪文艺批评展望及深圳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等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问世51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讲话》阐明的文艺思想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有力的指导,对文艺事业的兴旺繁荣具有深刻的影响。重温《讲话》,“当然不是为了讲些庸俗的颂词,而是为了阐明自己的任务”(《列宁选集》第2卷416页)。首先,我们必须完整地把握毛泽东同志阐述的文艺批评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这一明白无误的表述是尊重我们民族历史,承继其珍贵遗产的必然选择。毛泽东同志分析比较了孔子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许多专门的研究。”可是,多年来我们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致给我们的文艺批评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害,我们应该重新学习《讲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正本清源,澄清文艺批评理论上的是是非非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回眸与展望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就可以发现:时代历史真实性、政治思想倾向性和艺术形式完美性,及其三者在评论具体作品中的融合、统一,是21世纪进一步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的批评标准和原则,由它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毛泽东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观点和整个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一样,经历了一次非同寻常的遭遇。前些年一些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和追随者的攻击、诋毁,一时间,云遮雾障风雨晦明,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的认识、评价毛泽东有关文艺批评标准、尤其是其中的政治标准的看法,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是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50年前,在延安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文艺队伍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诸如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问题,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问题,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等等,进行了严肃而切实的分析和论证。5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文艺队伍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和艰苦岁月的磨炼,造就出了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家、艺术家,创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中国儒学的创始人。虽然他有关文艺批评的言论不多,但是,与其它思想一样,随着儒学地位的确立,他的文艺观点便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艺批评,为历代文艺批评家所尊崇,并不断地加以阐发。因而,形成了古代文艺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文艺思想。因此,研究孔子的文艺批评理论,对于更好地认识古代文艺批评理论,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一部文艺作品是好还是坏,是社会主义的香花还是封资修的毒草,总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而掌握好这个标准,是正确开展文艺批评的前提.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地深刻地解决了文艺批评中一系列根本问题,不仅确定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而且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是我们应该永远遵循的原则.当然,无论是政治标准还是艺术标准,都不是抽象的绝对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