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宠儿》与《紫色》是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压迫下生活状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文本解读,比较分析莫里森和沃克对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关注,并进一步探讨在种族和性别压迫下黑人女性的身份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对《宠儿》的研究不少,但涉及到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很少。该文从女性主义和种族的角度出发,运用身份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宠儿》中三个女主人公:塞丝、贝比.萨格斯和丹芙进行分析,揭示《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及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和黑人文化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威尔逊的《钢琴课》不仅批判了美国黑人的父权文化,也批判了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种族救赎观念。在《钢琴课》中,威尔逊揭露了美国黑人男性嗜偷成癖、实施暴力复仇、玩弄黑人女性等人格缺陷,批判了"圣母玛利亚"和"耶洗别"二分法对黑人女性的毒害,指出了后女权主义倡导的多元共生、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是黑人种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的思想观念以及婚姻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美国社会底层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下自立自强的抗争过程,指明了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6.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悲惨生活状况的生动形象的描摹,展现了细致微妙的人物特点和厚重而深远的思想价值。本文在黑人女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的生活悲剧和痛苦际遇来揭开托尼·莫里森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以此再次深刻认识《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新锐,特瑞·麦克米兰致力于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分析麦克米兰的小说《力不从心》,从挣扎于家庭亲情中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关系改善中的黑人女性和卸去"强大的黑人女性"形象负担的黑人女性等四个方面,看作者如何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改变,特别是她们生活上的改善,并由此透视作者对黑人女性气质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9.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位极具反叛精神的黑人女性角色———秀拉、夏娃和奈尔,以及这段时期内美国俄亥俄州梅德林市周边乡镇一个极富传奇与魔幻色彩的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境况。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遭受的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突出刻画了她们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解放和独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紫色》是美国黑人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构建黑人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思想转变过程和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压迫的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作者成熟的女性意识,展示了黑人女性从苦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自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历程,为黑人女性冲破婚姻、家庭的束缚,获得自由和追求自我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对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从麻木到觉醒,从反抗到斗争,并积极寻找自我,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黑人角色的塑造与黑白种族关系的探究是威廉·福克纳写作生涯核心关注之一。在《喧哗与骚动》中,黑人在文本与主题建构层面再次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黑人女佣迪尔西以其笃定的宗教信仰与残存的救赎希望支撑起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康普森家族,黑人与白人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提升了读者对目标文本的审美体验。目标文本还利用富有节奏与激情的黑人福音音乐多维度地揭秘了黑人人性,预示了黑人种族注定引导人们走出南方社会的黑暗困境。  相似文献   

14.
爱丽丝.沃克在《梅丽迪恩》中将后殖民主义批判性、颠覆性、边缘性精神同黑人民族和黑人女性受殖民压抑的“历史记忆”联系起来,塑造了梅丽迪恩这一觉醒的、新型的黑人女性形象,说明了美国黑人女性以及整个黑人民族要找回自己的文化传统,必须揭开美国社会白人化的面纱,来重新书写自己被扭曲的历史,从而为解构西方白人文化“中心论”、解构男权中心体系、建立新的女性价值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爱》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围绕柯西家的女人的生活经历,讲述了男权家族中黑人女性群体的爱恨情仇。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最终打破了男性权威实现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文章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视角,从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和话语模式等方面,对莫里森的《爱》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废奴运动后的早期,黑人女性境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抗的力量》这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中描写并探讨了废奴后中产阶级黑人女性的生活状态。本文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几位女性在各方面的成长历程,认为黑人女性已经在诸多方面实现了自身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实现挑战了男权机制与种族压迫。  相似文献   

18.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不朽之作。书中不再反映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主题,而是通过主人公珍妮最初对于新形象的认识到之后的追寻新形象,以至最终实现了新的自我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为黑人女性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黑人不再为种族歧视而抗争,而是以"人"的身份过着自由的生活,这对今后的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紫颜色》是沃克的主要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从传统走向反抗的黑人女性西丽的形象。除了黑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问题外,沃克在作品里还大胆地对传统宗教观进行了拷问,这种拷问从根本上是对传统上帝的反叛,其实就是女性对于压制自己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殿堂》中塑造了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知识女性形象,虚拟出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黑人女性的殿堂。美国黑人妇女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和白人,甚至和黑人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其原因主要有四:奴隶制规定了女性奴隶的工具属性,种族主义歧视,性别主义歧视,黑人女性麻木灵魂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