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女性暴力行为的研究及社会预防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 ,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访谈、座谈、文献资料检索等方法 ,从社会问题研究的视角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透视对妇女暴力行为所诱发的女性暴力犯罪问题 ,并提出建立良好社会保护环境 ,预防家庭暴力 ,控制女性犯罪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访谈、座谈、文献资料检索等方法,从社会问题研究的视角,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透视对妇女暴力行为所诱发的女性暴力犯罪问题,从而提出建立良好社会保护环境,预防家庭暴力,控制女性犯罪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应当重新构建死缓制度,将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在立法上加以限制,仅仅局限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暴力犯罪、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和严重侵害人身的暴力犯罪,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将死刑缓期执行作为判处死刑的必经程序。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刑罚教育和预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兼论无限防卫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刑法典两处使用暴力犯罪这一术语.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同犯罪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含义不同.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是对以暴力或暴力胁迫手段实施的某些犯罪客观方面特定情状的一种抽象.正确界定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解决刑法学界关于无限防卫问题上的长期争论,对司法实践中假释的正确适用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的发生是三个要素结合的产物:犯罪人格、罪前情境和社会反应。文章概述了情境预防理论,分析了我国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情境因素,进而指出可以通过加强权力制约、降低犯罪黑数、提高法定待遇等手段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以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将暴力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人格特质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预防和降低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针对性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暴力犯罪青少年更明显地具有思维能力较差、懒散消极、性情冷漠等不良人格特质;女暴力犯罪青少年则更明显地表现出从众现实的人格特质;从性别、城乡、家庭结构、经济类型等维度均可看出暴力犯罪青少年在认知能力方面均弱于普通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女性犯罪的预防,就是通过关注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教育状态与就业发展空间,正视女性犯罪的诱发因素,进而从提高女性自身素质与关注女性就业方面进行女性犯罪预防,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尤其是其中的犯罪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学界、立法界、司法界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家庭暴力应加大犯罪化进程;二是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处罚应与其它暴力犯罪一视同仁。论文从法律社会学、犯罪学、刑法学、伦理学、法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论证了当前我国的家庭暴力的犯罪化不宜过于宽泛,同时由于某些既定的家庭暴力犯罪重于其他暴力犯罪,故应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海 《东方论坛》2005,(6):100-108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网络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冲突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机制表现为: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强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降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能力,因而使传统的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型的青少年犯罪大量出现.所以,必须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提出的挑战,多方面优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才能扼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未成年人自身特点、社会环境的污染、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不当等因素,并且提出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做好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预防工作,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犯罪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军人犯罪危害很大,影响极坏。本文从军人挫折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入手,深刻分析了挫折心理诱发军人犯罪的表现形式及预防挫折心理诱发军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福建省女性吸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与艾滋病、暴力犯罪并列为国际社会的"三大公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特别是近年来,在以男性为主的吸毒群体中,女性吸毒人数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其社会危害和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福建省女性吸毒状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女性吸毒的特点和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提出女性吸毒预防--脱毒康复--社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6.
论被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害人的被害性包括诱发性、易感性和受容性.被害预防应当以被害性为基础,开展经常性的被害调查,为被害性高的人群提供预防被害的心理与技能训练,为被害人提供国家补偿与心理治疗,全面地预防被害.  相似文献   

17.
论被害预防     
犯罪被害人学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犯罪的认识,被害预防成为预防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害人的被害性包括诱发性、易感性和受容性。被害预防应当以被害性为基础,开展经常性的被害调查,为被害性高的人群提供预防被害的心理与技能训练,为被害人提供国家补偿与心理治疗,全面地预防被害。  相似文献   

18.
死刑改革无疑是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中国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经历了哲学层面、法哲学和法社会学层面的争论后,最终回归刑法学本身,目前在"限制"死刑的范围内达成共识。限制死刑论希冀通过借助"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同时逐步实现废除死刑。而未来存废双方在涉及严重腐败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民意等方面将继续存在不可避免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两则有关"博士施暴"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考察了行为人自身的智力、气质、意识和性格几个心理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两个外界诱因,并从社会教育、道德培养和法律意识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预防"高智商"暴力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持续上升使大学生暴力犯罪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研究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对于预防和惩治暴力犯罪,减少暴力犯罪对社会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