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迁中的农村宗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宗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可以说是几经兴衰。在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的今天,关键是农村宗族如何定位。我们把宗族的探讨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加以客观地评述,有助于人们更科学地、更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宗族与社会,思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村落宗族文化在当代的复兴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本文在探讨宗族文化复兴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并试图提出解决宗族问题的对策。村落宗族文化在当代的复兴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的农村宗族可谓是几经兴衰。20世纪以来,宗族在历经了批判与打击、摧毁、消匿以及复兴几个阶段后,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乡村整合功用。长久以来,作为一种乡村非正式权力形式,宗族都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弄清其复兴的来龙去脉,理性分析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实现宗族势力和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对接,尽量实现"软着陆",从而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6.
湘军崛起使湖南声名大噪。湖南宗族在湘军崛起后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绅士队伍膨胀,宗族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族活动频繁;出现了众多名宗望族,这也是这一时期湖南宗族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个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乡村宗族的复兴,农户宗族和乡村自治的关系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农村宗族功能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了在20世纪初和改革开放之后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沟通功能、经济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开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农村社会国家权力弱化、个体家庭经济建立、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等社会因素促使几近消失的宗族势力重新复活。但随着改革深入发展,国家法理权威下沉逐渐弱化宗族宗法权威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潮冲淡了宗族血缘纽带,理性合作日益成为宗族联系的核心,宗族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但宗族这一传统力量由于其顽强的韧性和历史穿透性并不会轻易消失,而是改变其形式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呈现出一种传统文化特性与现代理性特质的双元兼容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外华人宗族的变化和发展,探讨了海外华人宗族文化的实质与特征。认为海外华人宗族文化是华夏宗族文化的外延和演变,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开放、兼容、更新的自我发展能力,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据此对海外华人宗族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与历史使命作了展望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9年和2014年在安徽4个县7个行政村进行的长达9个月的田野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探讨城镇化对一般宗族文化和地方宗族文化、宗族观念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城镇化过程中血缘和亲族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一般来说,那些拥有城市工作经历并受过相对良好教育的中青年村民,更倾向于拥抱新的世界,男性村民比女性更为传统.城镇化过程中,个人主义土扬,族人关系淡化,农民正大踏步从大家庭转向小家庭,与包括远亲在内的族人关系不断疏远,而与近亲和家人的关系却有所改善.在涉及祖先崇拜、孝道、家庭、国家、修谱等价值观上,多数受访者的回答仍然带有强烈的传统色彩,体现了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同时,地区文化历史传统仍然保持着强大影响力,文化的变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对进城农民身上的传统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可能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11.
宗族复兴是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性事件,乡村治理体制的现代化过程将不能脱离这样一个因素,本文探讨在宗族秩序回潮背帚下乡村治理体制现代化面临的影响与难局,并提出对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索,认为在宗族秩序回潮的背案下,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形态的现代化;增强非正式组织对农村民主化建设的影响;以法理型制度建设引导和整合乡村非正式制度是实现乡村治理体制现代化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中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文化是传统中国农村主导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国家行政力量的弱化和宗族自身功能性作用的重新张扬,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原因。这种复兴对乡村选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影响村民投票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选举过程和后续性影响选举产生的村干部的公共管理行为。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权力影响,建设先进文化,是降低宗族文化消极影响并最终促进其蜕变与消亡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农村组织化的现状和宗族功能演化的基础上,文中分析了宗族转化的必然性,指出促使宗族功能转化、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改造日益深入的今天,传统宗族的文化逻辑和物质基础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村的Z氏宗族与B村的L氏宗族分别位于深圳市区和郊区。这两个宗族均具有与都市文化相悖的宗族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都在本世纪初期先后经历了旧城改造并与现代化大都市共存的命运,却在城中村改造中选择了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前者期望以资本运作者的姿态融合到经济领域当中去,后者则将自身的文化诉求付诸城市文化建设中来。这两个宗族的旧改进程表明:都市宗族采用股份有限公司与宗亲会的形式展开族内管理,宗祠、祭祀仪式存有与否并不是宗族是否消亡的标志;地理位置、政府决策以及与海外族人关系是左右都市宗族城市化发展路向的重要因素;从被动适应城市到主动参与城市经济、文化建设,正是当下传统宗族社会组织适应都市进程的新形态,为我们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逐步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正式控制是从村级收缩到乡镇一级.村实行村民自治,导致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减弱,近乎消失殆尽的宗族组织在农村社会复兴。其对村庄权威、村民自治、乡村治安秩序以及乡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秩序都得到较好的调解与整合功能,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存在着负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中部农村的傅氏宗族为个案,细致描述了民国以来农村宗族权威主体、权威基础、权威表达和权威仪式变迁的过程,分析了变迁的具体内容。研究发现,农村宗族权威结构在整体性变迁的同时,其四个构成部分的变迁也具有异质性。理解宗族权威结构变迁的整体性和异质性共存的局面,需要将国家权力的全面介入和乡村生活的日常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宗族弱化"的历史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政治权力变迁格局中,宗族处于弱化地位。这种情况从历史原因来看,是由于中国社会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是一个“有国家的社会”,它区别于“无国家的社会”,“国家”在中国的传统乡村社会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现代国家的建设中,宗族因缺乏整合社会的功能而无法走入国家的体制之内,国家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干预意识和巨大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中的房长及其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长是族长之下徽州宗族领导层的重要成员,根据宗族内部分层管理的制度设计,他们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对所在房乃至宗族的内部管理和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中房长的权力主要包括族内行政事务管理权、族内经济生活监督控制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房长尽管拥有权力,但若玩忽职守、发生闪失,要负一定的连带责任。对过失房长等宗族领导层成员的惩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宗族自治中的不利因素,使徽州宗族沿着稳定有序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代及秦汉时代,王室及皇室和豪族非常重视宗族,记述清晰,用之于祭祀及权力和财产的分配与继承;普通民众不讲究所谓宗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和婚配讲究是否出身名门望族,族谱修撰也未见于庶民。到宋代,文人士大夫将宗族观念庶民化,他们意识到普通民众树立起宗族观念的重要意义,认为通过祖宗的认同、血缘关系的串联、对先人重要事迹和优秀品德的弘扬和传承,可以使族人得到凝聚,在地方社会中可以形成一个有力量的群体,更有利于族人的生存。到南宋后期,北宋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庶民宗族观念被较多基层文人接受。以江西地域为例,在南宋后期,一些宗族进入了自觉的建设时期,即编修族谱、集体祭祖、设置族学和族田等。这表明南宋之后,庶民已重视宗族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徽州宗族祠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宗族祠堂林立是徽州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本文探讨了徽州宗族祠堂的兴起时代、建造规模、建筑装饰及其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作者认为,明代嘉靖年间,夏言进行民间祭祖札制改革以后,徽州宗族出现了大建祠堂的热潮;徽州宗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建筑耗费惊人。作者指出,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所引起的徽州社会变化,冲击了徽州的宗族统治,因此许多宗族集团才大量建造祠堂,以加强宗族观念和宗族团结,巩固宗族组织和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