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政治关系对于转型性发展的调节与保证作用.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时还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的实质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国改革的目标选择,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形式的再选择。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发展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把经济搞上去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这样就给我们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双项约束:既要利用各种方式发展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计划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发展商品经济不能脱离市场,要以市场为取向。商品经济中经济的客观要求和计划机制的现实性,以及计划与市场在功能上的互补性,从理论上决定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已经聚焦于国有经济的改革与进退,国外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势力一直极力推动中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国内一些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学者和势力提出国有企业必须从盈利领域退出,企图使中国走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对国有经济性质、功能的不同界定决定着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方向,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要纠正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大力惩治腐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使权利得到有效监督、杜绝权力资本化的同时,坚持发展和壮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可重蹈资本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4.
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体现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状态:人们各安其职,各得其所,互相协调,和睦共处。但是,达到这种局面往往意味着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在社会分工与分配领域运用了同样的衡量标准,人们虽然不能实现彼此平等,却能够体现社会公平。二是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比较均衡地获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人们虽然不能得到数量平等的好处,却可以得到比例公平的好处。三是社会建立了覆盖全体成员的保障体系,从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平等条件开始逐步向保障人们受教育的平等条件过渡,社会关系环境呈现出渐进发展、日益完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由于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标而不惜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由于没有找到有效地制止管理机构官僚化和官员腐败的办法,以及“吃大祸饭”盛行,把全民所有制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制度论”及其国家社会主义模式是不成功的。作者主张以普遍的公民产权为基础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公民产权本位论”既符合社会主义学说的先驱者的思想也能把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民产权可以通过完善的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加以调节,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产权联合形式。作者提出必须破除公比私好,越公越大越纯越好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的唯一选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走上了恢复和发展道路,并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在此期间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往往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从“一五”到“五五”,五个五年计划都称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文革”惨重地破坏了发展,使社会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发展重回到国家和人民的议事日程上来。“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作为五年计划的独立组成部分,表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把改革看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论点的无比正确。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第二塑料制品厂是以生产农用薄膜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是轻工部定点农膜专业生产厂家,也是全国农膜产量最大的生产厂之一。进入1995年以来,全厂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更新观念、转换机制为指导,以外抓市场、内抓管理、紧紧围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费用最低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力挖潜降耗,使企业在困境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6月份,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5.66%;制品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71%;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83%;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绝对值增加166.71万元;职工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0%;人均收入3152元。今年上半年,我厂面对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扬、资金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改革受到世人格外的重视。有74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土崩瓦解了,中国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呢?如果中国改革取得成功,构造了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格局及21世纪历史的走 相似文献
11.
纵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其晚年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在基本方法论上从本质主义向历史主义的转向,后者补充和完善了前者,从而使得唯物史观变得更加完整和完善,更符合人类社会制度演变的实际。结合本质主义方法论与历史主义方法论,把唯物史观完整地表述为四个维度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可视为人类社会经济体制选择的一般理论或者衡量制度选择是否合适的一般标准。运用此一般原理,可以逻辑自洽和符合历史地对一些问题进行解释,包括:(1)把《资本论》视为马克思运用其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选择从合适到不合适的典型特例;(2)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不同阶段制度选择或变革的成功与否;(3)“同时胜利论”“首先胜利论”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初始选择和改革。 相似文献
12.
庄友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十多年来伟大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在80年代经济较高增长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已进入持续增长的时期。这一高速增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扩张以及市场需求拉动,但不能不说是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在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份额在不断递增。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给经济运行机制及其结构带来了极其明显的变化。本文旨在对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运行结构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选择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面临严重挑战的背景下 ,从更全面更准确的方向上研究和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这条道路 ,以及这种选择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 ,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前提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源、启程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使埋藏在亿万农民心底的渴望变革的意志开始萌动,久经曲折而艰难运行的我国农村经济重新获得了一次全面振兴的历史机缘。农村经济新体制的框架初步显现;农业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其担负起维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乡镇工业的历史性飞跃;农民向着富裕迈进:这一切作为农村改革成就的辉煌标志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上,马克思与西方学者存在着分歧与一致。通过城乡从分离到融合的历史经验与理论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曲折发展内在规律,并对我国城乡发展选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道路进行了剖析,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和民间金融的发展是目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最迫切而又最关键的问题。利率管制虽然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 ,但负效应也很大。必须改变政策思路 ,放开利率管制 ,实行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近代中国唯一可能成功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战后,中国社会上下曾出现过一次空前一致的政治局面,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总督巡抚到民间知识分子,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清政府不再坚持洋务运动时期发展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的政策,而转向鼓励发展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恤商惠工”政策,这是近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改革举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如果这一历史时期的安定局面得以保持,中国的近代化步伐本不至耽误太多。可惜改革领导者人为政治运作的失误,使近代中国唯一可能成功的改革招致挫折,并对后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其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时代所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路线的基本点就是“两个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才是三中全会路线的完整内容,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之本,也是我们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改革、开放、搞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新内容。离开改革、开放、搞活,就没有三中全会的路线,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