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公关世界》2022,(2):133-134
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就是美德即知识,是其提出的重要的命题.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知识之间具有同一性,美德指的是人的美好品质,知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世界的有关理念和有关善的知识.美德并不是凭空产生,要以善的知识为前提,人的一切有关善恶的行为,都是在其对善的知识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形成背景、具体含义等方面进行了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2.
还在西学东渐之初,读书心细如发的王国维先生就发现,西文文献中的大哲苏格拉底,给后人留下的其实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对西方的哲学发展起过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由于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4.
曹丹凤 《现代妇女》2014,(7):349-349
本文通过介绍苏格拉底其人及思想,突出苏格拉底之死,他留给我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阐述了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在长期的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问答法展现了一种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意义在于促使人从思考中接近和获得正确的认识。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在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使用问答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因此,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融入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尤为重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几个途径,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跛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并处死这一历史事件,一直让后人困惑。苏格拉底究竟是不是像一些西方论者所说的那样,是因不敬雅典诸神而做处死?或者说他到底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与雅典寡头派,被雅典人处死以后,苏格拉底的迎随者车和同情者虽写过不少辩护性和回忆性文字,但大多已失传。只有柏拉图的对活、色诺芬的回忆录、阿里斯多芬喜剧里的讽刺文字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之死与“洞穴”隐喻苏格拉底之死是一宗极富意味的历史事件。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位专注于人事探究的社会哲学家,却因“败坏青年罪”和“信奉新神罪”被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公元前399年),而他本人竟也毅然放弃了向陪审团请求宽恕和出逃的求生机会,坦然从容地选择了死亡。作为一个法律案件,苏格拉底之死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法理学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在人文主义传统中,思想被认为是人类最高形式的活动。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亚里士多德将哲学的任务规定为思考——哲学是思考真理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感动 《现代交际》2008,(9):23-23
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南部,几乎永远不下雨,并目酷热难耐。干旱、酷热的环境,让生命望而却步,但是,这里仍有一种树木不屈地生长着,因为沙漠里没有别的树木生存,这些树木就常常被土著人砍下,掏空做成箭袋,所以它们被称为箭袋树。箭袋树是终年得不到水分的,但又终日暴露在阳光下,所以,它们就用了许多办法来贮存水分。它们把水分潜藏在膨大的枝芽里。它们的叶片都履盖着一层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极少,以将水分蒸发减到最少。同时,它们又在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白色粉末,用来反射阳光,但是,这些办法还是远远不够的,箭袋树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