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传统现实主义批评的基础上,从情节简单化、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方面对塞林格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识流手法进行分析,旨在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灵魂的真实和强大的物质压迫下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各种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主人公霍尔顿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叛逆者的代表,他试图逃离虚伪、冷漠的成人世界,寻求自我的出路,然而这段流浪的经历却成为一段迷失自我的旅程,在这个孤独的逃离故事背后,更多的是无法诉说的绝望和无可奈何的妥协。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最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是当时美国青年孤独痛苦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对守望者的内涵做了深层次挖掘,揭露了当时成人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幼小孩子们遭到堕落力量侵蚀的悲惨状况,更加凸显了霍尔顿渴望成为一名守望者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红色这一文体特征在小说中的反复出现展示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叛逆、激进、热情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并进而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及"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塞林格的佛教主义思想角度出发,来探讨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命运及其暂时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从省察人生、认识世界的角度分析了霍尔顿在认知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指出霍尔顿没有理想或人生目标,鄙视他人,缺少安全感,信任感缺失,责任感缺乏。为了防止更多的霍尔顿式少年的出现,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就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尤其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学术界对其更是评价不一,本文对于霍尔顿形象做了全新的界定,透过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外在,看到的却是一个有原则、有理想、心中有善,以极端的玩世不恭的方式反抗社会的英雄式人物。  相似文献   

9.
霍尔顿是一名中学生,由于与环境格格不入,放弃学业而流浪在纽约街头。他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代表,通过分析他的心路历程,可以反映美国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罗姆·戴维·塞林格发表于 195 1年的著名作品 ,它以探讨战后人们的精神危机和救助为主题。本文从形成人的精神危机的内在、外在成因和解决危机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方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2种相互对立的文化风格共存共融的时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其察事观物的视角以及自我颠覆的叙述模式同时体现了他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霍尔顿这种矛盾而多重的意识状态正是美国50年代初矛盾而多重的社会文化风格的现代隐喻。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哈克和霍尔顿的相似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他们的不同点。这些异同点表明前世作家的作品必定会对后来的作品产生影响。实际上,从《哈克.费恩历险记》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塑造青少年形象的美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霍尔顿与哈克的不同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工业发展,都市生活,商业社会造成的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三十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走过了"在困惑中突围,在探索中求新"的道路.五四文学研究是起点也是重镇;由此为基地拓展开去,纵横求索,以新文学史观与新框架在80年代致力于多种形态文学史的书写与重构;进入90年代重在建构文学流派理论、文学研究思维学和现代中国文学史学,试图把现代文学研究纳入新的学科体系和理论规范.探索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丰富并延续了我的学术人生.  相似文献   

14.
赫斯顿在众多作品中刻画了黑人从无知懵懂到成熟的坎坷追寻历程,显示出追寻的原型主题。作品中诸多主人公的追寻过程则显示了作者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反映了赫斯顿颂扬黑人文化的独特角度。  相似文献   

15.
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者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 .本文从叙述语言、叙述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及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和社会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6.
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总结并发现了各种文化和神话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统一的英雄冒险模式:分离——传授奥秘——归来。勒奎恩笔下的英雄历险神话也遵循着类似的模式,但是勒奎恩笔下的英雄更是心理成长的英雄。他的作品关注着道德和人格的成长,同时也体现着时代的印痕,即现代人的情感困惑,如恐惧、不信任、沙文主义、精英主义、无安全感即情感的疏离和孤独。《黑暗的左手》中两位英雄的成长正是如何打破文化壁垒,正确面对并解决上述问题,获得心灵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英国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吉姆爷》继承了英国小说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并把道德探索的创作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吉姆道德探索从社会的影响、他人的影响以及主人公自身的弱点阐述了道德堕落的根源,探讨主人公重建道德完美的赎罪过程,并从主人公经历中的三次跳跃,探讨“忠诚”与“背叛”这一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18.
马丁·艾米斯是一位活跃于后现代的英国作家,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但在《时代之箭》中,他却以一位传统作家的姿态,对其叙事手法做了极其大胆的尝试:他拒斥道德相对主义,坚持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坚持历史书写的指涉性。因此,《时间之箭》在本质上仍然是对启蒙运动以来核心价值观念的坚持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对人的重新认识开始,探索在教育活动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遭遇的困境,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本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进而指出了时间对于教育者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只有节约时间才是教育者达成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90年代末的短篇小说,主要叙写当年知青生活中的亲历往事,深情礼赞淮河儿女的人性美,藉此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在岁月回望中寻找、建构精神家园的执着与努力,体现出对当下平庸现实的背离.在文学创作中这并非个例."距离的审美"是王安忆精神家园得以重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